陳秀麗
(赤峰市克旗蒙醫(yī)中醫(yī)醫(yī)院,內蒙古 赤峰)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發(fā)生率,大多是由于患者髓核、軟骨版等腰椎間盤部分出現一些退行性病變,然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導致椎間盤中的纖維環(huán)發(fā)生破裂[1]。在破裂的位置,髓核組織還會脫出到后方處,或者進入到椎管內,并對相鄰的脊神經根帶來刺激或者壓迫,進而引發(fā)疼痛感,通常是一側下肢或者雙側下肢存在疼痛、麻木等感覺[2-3]。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臨床中多伴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癥狀以及腰椎側凸、腰部活動受限、骶棘肌痙攣壓痛等體征,嚴重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4-5]。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開展應用優(yōu)質護理措施干預相關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選擇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350例,雙盲法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分別175例。對照組中:男性98例,女性77例,年齡19~72歲,平均(31.43±3.02)歲,病程1~33個月,平均(14.86±1.08)個月;觀察組中:男性97例,女性78例,年齡18~72歲,平均(31.48±3.00)歲。組間各項基線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后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照研究。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方式干預,主要是入院后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治療目的、應當如何配合護理工作等。
觀察組接受優(yōu)質護理措施干預,內容如下:(1)手術前: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耐心且熱情地同其交流,講解治療方式的安全性,還可列舉治療成功案例,此外,耐心傾聽主訴,并具有針對性地予以心理疏導,在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同時,還幫助增強了康復信心;耐心告知手術相關注意事項,對于患者一切合理需求都應當滿足。由于患者通常是擇期進行手術,所以在手術之前2 d內需要開展俯臥位適應訓練,應當結合機體實際情況進行,此外,術后患者暫時可能會生活無法自理,所以需要提前告知,并強調這只是暫時的;手術之前一晚行灌腸干預,如果處于長時間便秘,可予以開塞露;在手術之前需要做好禁食、禁水工作,通常時間約為6 h;在手術開展之前需要將所需要使用的藥品、物品準備好,并做好安全核查等工作。(2)手術后:手術后需要對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進行≥6 h監(jiān)測,當體征穩(wěn)定后可停止;當全麻清醒后,需要將氣管插管拔出,并送入病房,指導保持6 h平臥位,將頭部偏向一側;當生命體征平穩(wěn)之后,將床頭抬高約為30°,有利于緩解舒適度;做好軸式翻身干預;在引流方面,需要結合引流量、時間、是否存在滲血等情況確定拔管時間;若每小時引流量>100 mL,則考慮是否為活動性出血;術后可同患者進行交流,幫助分散注意力,進而緩解疼痛,或在病房播放舒緩音樂,幫助全身放松;飲食方面,術后需要行6 h禁食、禁水,結合醫(yī)囑予以流食,漸漸過度到正常飲食,以易消化、富含蛋白與維生素食物為主。
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腰椎疼痛評分、腰椎功能評分以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進行觀察,并對比分析。其中腰椎疼痛評分行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進行判定,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強烈;腰椎功能性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估量表(JOA)進行判定,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腰椎功能恢復越理想。護理滿意度行我院自制問卷進行調查。
將數據納入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組間對比腰椎疼痛評分、腰椎功能評分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上述評分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腰椎疼痛評分等比較(±s, 分)
表1 腰椎疼痛評分等比較(±s, 分)
?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7.14%,對照組為86.29%,組間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比較[n(%)]
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發(fā)生在L4~5,或者L5~S1位置,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加、生化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此疾病發(fā)生率,且呈現出年輕化發(fā)展趨勢[6]?;颊咴谂R床中多伴有腰背疼痛、四肢發(fā)麻等表現,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疾病,多是予以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方式、疾病發(fā)生原因等的不了解,內心很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甚至還可能會出現醫(yī)療糾紛,因此,為此類患者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非常重要[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腰椎疼痛評分、腰椎功能評分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將優(yōu)質護理干預應用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中可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優(yōu)質護理模式深刻落實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并對基礎護理措施進行不斷強化,對護理專業(yè)內涵進行不斷深化,并實施護理責任制,從整體上提升護理服務水平[8-9]。本次優(yōu)質護理方式主要是從手術前以及手術后兩個方面開展,在手術前積極的同患者進行交流,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幫助糾正錯誤認知,并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配合相關治療、護理措施;除此之外,做好禁食、禁水、體位訓練等準備工作,為手術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幫助[10]。在手術后,對患者多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結合恢復情況予以不同指導,并結合飲食、疼痛等干預,共同幫助增加舒適感,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予以優(yōu)質護理措施干預,不僅可緩解疼痛、提升腰椎功能,還能夠提高護理滿意度,在臨床中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