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冬 鄧建松 劉志高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梨園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77)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長期的高血壓會導致心、腦、腎等臟器損害,其中高血壓腎病是其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對高血壓腎病患者若不及時采取控制血壓、改善腎功能等有效的治療措施,隨著腎功能的惡化,最后會導致終末期腎病〔1〕或慢性腎衰竭,危及患者生命〔2〕,同時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風險明顯升高〔3〕。炎性因子與高血壓腎損傷存在相關性,參與了高血壓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4〕。本研究擬觀察黃芪聯(lián)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老年高血壓腎病患者腎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響。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梨園醫(yī)院治療的老年高血壓腎病患者75例,其中男48例,女27例,年齡60~76歲,平均(64.2±7.2)歲,病程5~22年。高血壓診斷標準均符合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制定的診斷標準〔5〕。高血壓腎病診斷標準符合《腎內(nèi)科學(第 2版)》中高血壓腎病有關診斷標準〔6〕。排除標準:(1)原發(fā)性腎臟疾病致腎功能損害者;(2)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導致繼發(fā)性腎功能損害者;(3)伴有嚴重肝功能不全及慢性心功能不全者;(4)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疾病及嚴重感染者;(5)存在精神疾病及過敏體質(zhì)者。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3組,觀察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齡60~75歲,平均(64.5±7.3)歲,病程6~22年,平均(16±6)年,體重指數(shù)(24.6±3.2)kg/m2;黃芪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齡61~74歲,平均(65.1±7.4)歲,病程5~21年,平均(15±6)年,體重指數(shù)(24.5±3.2)kg/m2;丹參川芎嗪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61~76歲,平均(65.3±7.5)歲,病程6~21年,平均(15±6)年,體重指數(shù)(24.7±3.1)kg/m2;3組給予常規(guī)降壓(血管轉(zhuǎn)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2受體拮抗劑、利尿劑,根據(jù)血壓情況加用鈣離子拮抗劑或β受體阻滯劑)治療;3組年齡、性別、病程、體重指數(shù)及使用藥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知情同意,且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治療方法 3組均在低鹽低脂、常規(guī)降壓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給予黃芪注射液(神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3020999)30 ml和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2026448)1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20 d為1個療程。黃芪組給予黃芪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20 d為1個療程。丹參川芎嗪組給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20 d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3組于治療前后均禁食12 h,靜脈采血測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MG)、血內(nèi)皮素(ET)-1、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IL)-6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并測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Scr、BUN和β2-MG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IL-6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ET-1和TNF-α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UAE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3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比較 3組治療前Scr、BUN、UAE和β2-MG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Scr、BUN、UAE和β2-MG水平明顯降低(P<0.05,P<0.01),且觀察組明顯低于黃芪組和丹參川芎嗪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3組治療前后Scr、BUN、UAE和β2-MG水平比較
2.23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比較 3組治療前ET-1、hs-CRP、IL-6和TNF-α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均明顯降低(P<0.05,P<0.01),且觀察組明顯低于黃芪組和丹參川芎嗪組(P<0.05)。見表2。
表2 3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3治療過程中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3組均未發(fā)生不良反應。
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壓患者慢性腎臟病檢出率高于非老年患者,其發(fā)病與患者血壓水平等因素有關〔7〕。高血壓腎病是長期的高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引起的腎功能損害,即長期高血壓可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動脈硬化時間過長又引起腎臟缺血缺氧造成腎功能損害。長期高血壓可引起腎小動脈和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皮損傷,即血管內(nèi)皮功能失調(diào),最終導致腎功能損害,此外炎性等因素也參與了腎損傷的發(fā)病過程〔8,9〕。炎癥因子CRP、IL-6與高血壓腎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呈明顯線性關系,而TNF-α 則通過促平滑肌細胞增殖、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等方式影響到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10〕。因此,積極控制血壓,改善腎臟缺血缺氧,保護腎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抑制炎性反應是治療高血壓腎病腎功能損害的主要措施。
黃芪注射液是從黃芪中提取并用現(xiàn)代工藝制成的一種中藥制劑。研究表明,黃芪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腎血管的擴張可增加腎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并可減輕免疫復合物對腎小球基底膜的損傷,清除自由基,改善腎功能〔11,12〕。黃芪注射液能降低血漿ET-1水平,從而減輕高血壓患者的腎損害〔13〕。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擴張腎臟微血管增加腎血流、抑制體內(nèi)高凝狀態(tài)的作用;此外還具有清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作用〔14〕。本實驗結果表明,黃芪注射液和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能減輕老年高血壓腎病患者腎功能的損害,其作用機制可能分別通過擴張腎血管、改善腎血流及保護血管內(nèi)皮功能而實現(xiàn)。 有研究表明,黃芪注射液能減輕慢性腎炎患者血中TNF-α水平,改善腎功能水平〔15〕;丹參川芎注射液可通過降低血中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腎功能〔16〕。本研究還表明,黃芪注射液和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分別存在抗炎作用,具有保護老年高血壓腎病患者的腎功能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降低血中hs-CRP、IL-6水平使腎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從而減少尿蛋白的濾出;通過降低血中TNF-α水平以減輕平滑肌細胞增殖、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等方式改善腎動脈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本研究結果提示,黃芪聯(lián)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在改善高血壓腎病患者的腎功能損害方面其作用存在疊加效應,在改善患者的腎功能方面明顯優(yōu)于單獨用藥,且在治療過程中未見不良反應。但由于觀察病例較少,且觀察時間較短,其臨床效果及是否存在不良反應,有待大樣本病例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