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波 任輝 吳昊
(1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2秦皇島市工人醫(yī)院)
作為人體下肢體連接的中樞,髖部生理結構復雜,在較強外力作用下易發(fā)生骨折〔1〕。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該疾病發(fā)病率增長較快〔2〕。其中,股骨頸骨折是髖部骨折中較為常見的類型,手術為其常見治療方式〔3〕。平行加壓空心釘內固定術是以往臨床常采用的治療方式,但術式可能造成嚴重創(chuàng)傷部位周圍血管損傷,增加血供缺乏與股骨頭壞死風險,在術后易造成股骨頸短縮、股骨頭壞死等,嚴重者可導致患者癱瘓,將對其生活造成較大影響〔4〕。因此,探尋合適的手術方式,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強斜低位空心釘與縫匠肌骨瓣可促進骨折愈合,提高手術安全性。本文擬分析強斜低位空心釘協(xié)同縫匠肌骨瓣在老年股骨頸骨折保髖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7月于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及秦皇島市工人醫(yī)院80例行保髖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強斜低拉空心釘聯(lián)合縫匠肌骨瓣,40例)與對照組(常規(guī)平行加壓空心釘內固定術,4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65~79〔平均(68.35±1.42)〕歲;體重指數18.9~24.7〔平均(22.43±1.06)〕kg/m2;Garden分型:Ⅲ型6例、Ⅳ型34例;致傷原因:摔倒35例、交通事故4例、重物砸傷1例。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66~79〔平均(68.67±1.18)〕歲;體重指數19.0~24.9〔平均(22.56±1.18)〕kg/m2;Garden分型:Ⅲ型5例、Ⅳ型35例;致傷原因:摔倒36例、交通事故3例、重物砸傷1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5〕診斷標準;②經CT、X線檢查等確診為股骨頸骨折;③存在髖部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④符合手術指證;⑤臨床資料、影像學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病理性骨折;②切口周圍軟組織破壞程度較嚴重;③存在麻醉、手術禁忌證;④存在嚴重開放性損傷;⑤合并凝血功能異常、障礙;⑥合并嚴重骨質疏松;⑦年齡<60周歲。
1.3方法
1.3.1對照組 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炎消腫處理、骨折部位保護等。給予常規(guī)平行加壓空心釘內固定術,全麻,先行骨折閉合復位,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進行牽引復位,直至復位滿意,進行內固定治療,平行置入加壓空心釘,小切口輔助未達到滿意復位,在患者股骨頸骨折點附近做一小切口并逐層深入,使骨折端暴露,在翹、頂的輔助下獲取理想復位效果,并通過空心釘達到固定。
1.3.2觀察組 常規(guī)治療同對照組,給予強斜低拉空心釘聯(lián)合縫匠肌骨瓣,過程如下:(1)全麻,在患者髖部外側做一小切口為S形,長度約10 cm,通過縫匠肌和股直肌的間隙將縫匠肌分離,對縫匠肌帶血管蒂的骨瓣進行鑿取,同時確保良好骨瓣血運狀態(tài),在保護血管的前提下,適當游離;(2)將患者前側關節(jié)囊切開,使骨折端顯露,并對其進行清理,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進行牽引復位,直至復位滿意;(3)在患者髖部外側做一切口,長度約5 cm,方向為縱向,在導向器輔助下將三枚空心釘導針植入,其中兩枚分別位于前下方及后上方,使兩枚空心釘導針平行,另一枚取下方強斜低位空心釘,強斜低位置入;(4)先后擰兩枚平行的空心釘與下方強斜低位空心釘,退出導針;(5)開骨窗,鉆孔,將可吸收線穿入骨瓣與骨窗相鄰兩孔以備使用,植入骨瓣并壓實,拉緊可吸收線并打結,對骨瓣進行固定;(6)進行清理與沖洗,常規(guī)放置引流管,逐步縫合,包扎。
1.4評價指標 ①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手術指標(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②術后6個月采用測角儀,以托馬斯測量法對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包括內旋、外旋、內收、外展、屈曲范圍)進行測量。③治療前與治療后4個月,經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表〔6〕評價髖關節(jié)功能,得分范圍0~100分,評分越高髖關節(jié)功能越佳。④治療前與治療后10 d經視覺模擬評分(VAS)〔7〕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得分范圍0~10分,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⑤統(tǒng)計兩組并發(fā)癥(股骨頭壞死、股骨頸縮短、固定物松動等)。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手術指標 兩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2.2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 術后6個月,觀察組內旋、外旋、內收、外展、屈曲范圍大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比較
2.3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 治療前,兩組harr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arris評分均顯著提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VAS評分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harris評分比較分,n=40)
2.5并發(fā)癥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n(%),n=40〕
老年人群常合并骨質疏松等疾病,易發(fā)生跌倒,導致骨折等〔8〕。其中,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見的骨折類型,為起到恢復髖關節(jié)功能與止痛效果,保髖治療常作為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主要方式〔9〕。
人體股骨供血較為特殊,切開復位造成損傷、股骨血供不足等情況,可引發(fā)股骨頭壞死等不良事件,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0,11〕。臨床常使用的平行加壓空心釘內固定術,其具有一定復位效果,但術后易造成股骨頸短縮、股骨頭壞死等并發(fā)癥〔12〕。有研究通過對比強斜低位與非強斜位空心釘的應用效果后發(fā)現(xiàn),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保髖治療中,強斜低位空心釘的應用效果更佳〔13〕。而強斜低位空心釘協(xié)同縫匠肌骨瓣的術式被認為更具生物力學優(yōu)勢,該固定技術可在增強股骨頸骨折固定穩(wěn)定性的基礎上,降低股骨頸短縮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4〕。一方面,斜低位空心釘有利于增強股骨頸骨折固定穩(wěn)定性,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其功能改善,另一方面,縫匠肌骨瓣對于骨折部位血運具有改善作用。
本研究結果提示,強斜低位空心釘協(xié)同縫匠肌骨瓣應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保髖治療中,可促進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改善,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分析其原因可能為:相較于平行加壓空心釘內固定術,斜低位空心釘結構特殊,其力學性能相對較高,可通過股骨干外側肌肉與股骨距提供的支撐力,使患者股骨頸負荷降低,減少股骨頸短縮發(fā)生風險〔15〕。另一方面,縫匠肌骨瓣則有利于改善血供不足〔16〕。由于作為人體最長肌肉之一的縫匠肌成骨具有能力強、血運豐富等優(yōu)勢。同時縫匠肌具有肌蒂粗大的特點,且其轉位相對容易,在該過程中無須損傷主要血管神經,其產生影響較小,因而可提升手術安全性,減少術后并發(fā)癥〔17〕。但值得注意的是,強斜低位空心釘協(xié)同縫匠肌骨瓣在應用過程中仍需注意以下方面:避免在復位時對發(fā)生移位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反復牽拉;避免空心釘過短造成把持力不足,影響手術效果;避免空心釘導針反復穿刺;避免對縫匠肌骨瓣肌蒂翻轉;對嵌入的縫匠肌骨瓣及時固定,避免其脫出。段宏波等〔18〕研究顯示,強斜低位空心釘聯(lián)合縫匠肌骨瓣治療老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頸骨折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高于常規(guī)平行加壓空心釘內固定術,VAS評分更低,且不良事件發(fā)生較少,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強斜低位空心釘協(xié)同縫匠肌骨瓣應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保髖治療中,可促進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改善,減輕疼痛程度,手術效果較好,且有利于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其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