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花 ,葉 菀 ,林一秀 *
(1.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3;2.廈門醫(yī)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3)
急診科為醫(yī)院的窗口科室,收治的患者多發(fā)病突然、病情急且變化快,因病情不穩(wěn)定和不確定患者及其家屬會感到焦慮恐懼,此時尤其需要醫(yī)護人員的關懷[1-2]。共情是能夠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使雙方產生共鳴[3-4]。良好的共情能力對加強護患溝通、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研究證實共情能力可以通過后天培訓來提高[6]。我院在急診科開展情景模擬培訓,根據工作性質對急診護士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通過真實的案例和情景體驗,使得護士在臨床實踐中提高共情能力,現(xiàn)報告如下。
2019年3—6月選擇我院急診護士60名,女性54名,男性6名;年齡 25~49歲,平均(32.08±6.53)歲;工作時間 3~30年,平均(10.41±7.47)年。納入標準:臨床在崗的急診護士;具有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工作滿2年以上的定科護士;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實習、輪轉及進修臨床護士,中途請假未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7]。
培訓前:使用抽簽法將60名急診護士隨機分為6個學習小組,每組10人。根據計劃護士接受為期8周的培訓,每周1次,每次90分鐘。
培訓中:(1)注重溝通能力培養(yǎng)。安排具有培訓資格、副主任護師以上職稱的護士擔任培訓教師,培養(yǎng)急診護士基本溝通技巧、溝通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教師講解共情相關知識,如共情在護理中的應用、良好共情的作用、如何進行融會貫通等[8]。護士為主體,分享自己的經驗及溝通方法,交流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困惑。培訓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鼓勵每位護士分享共情經驗,進行充分的互動,使共情理論知識與急診護士的親身經歷相結合,加深護士對共情的理解。(2)融入真實案例和情景。根據急診科工作性質,選定常見高危病種與易產生糾紛投訴及暴力沖突的情景編寫劇本,如胸痛患者、腹痛患者、交通事故多發(fā)傷患者、自殺中毒患者以及高血壓急癥等就醫(yī)情景,開展情景模擬培訓。按照劇本對小組內的10名護士進行角色分配,分別扮演患者、家屬、責任護士、醫(yī)生等角色,并進行不同角色輪換,確保每位護士能體驗到所有的角色。這樣可使護士學會換位思考,親身體驗患者及其家屬的內心感受和需求,從而提高觀察能力、理解能力等情感感知能力[9]。急診護士將共情理論融入臨床工作中,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定期進行集中討論及反饋,小組長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通過不斷總結與實踐提高急診護士的共情能力。
培訓后:進行反饋與總結。培訓教師對每組在工作過程中反饋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導護士恰當應用共情技巧。再進行回顧性總結和充分的互動,加強小組成員間及組間交流,提高急診護士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采用中文版杰弗遜共情量表(JSEHP)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該量表是目前國際廣泛使用的評價醫(yī)務人員共情能力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文版杰弗遜共情量表由安秀琴等[10]譯制,由觀點采擇(10個條目)、換位思考(7個條目)、情感護理(3個條目)3個維度20個條目組成。采用1~7分計分法,量表總分20~140分,其中總分60分及以下、61~99分、100分及以上分別表示低水平、中等水平、高水平共情能力,評分越高表示共情能力越強[11]。分別于培訓前和培訓后對護士進行測評,使用問卷星平臺進行匿名調查,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00%。
培訓前急診護士杰弗遜共情量表總分為(117.63±15.30)分,培訓后為(126.38±10.57)分,培訓后觀點采擇、換位思考、情感護理3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培訓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培訓前后急診護士杰弗遜共情量表得分比較(±s,分)
表1 培訓前后急診護士杰弗遜共情量表得分比較(±s,分)
t值P值維度 培訓后(n=60)62.85±6.66 17.70±2.73 45.83±3.36 126.38±10.57觀點采擇換位思考情感護理總分培訓前(n=60)60.53±7.46 16.95±3.36 40.23±7.23 117.63±15.30-6.21-5.70-7.25-9.08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顯示,醫(yī)德醫(yī)風、醫(yī)護語言溝通以及服務態(tài)度引起我國絕大部分的醫(yī)療糾紛,只有不足20%的醫(yī)療糾紛是由技術原因所致[12]。急診科臨床工作性質較為復雜,在短期內需要處理大量不同的病例,而每位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對疾病和治療的反應不同,所以急診護士的共情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要在最短時間內救治患者的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人文關懷。本次情景模擬培訓后,護士的共情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觀點采擇、換位思考、情感護理3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培訓前(P<0.05)。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經驗分享,理論結合實際,喚醒了護士的共情意識,促使其學會了換位思考,完善了認知結構,轉變了行為模式,進而提高了共情能力[13]。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護士通過評估、分析設計的各種臨床場景以及互相評價,可迅速提升溝通交流及人文關懷能力[14]。急診護士經過相對專業(yè)的訓練,在與患者溝通時常常換位思考,感同身受,更能體會患者所經歷的痛苦[15],可針對不同場景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獲得患者的尊重,營造和諧的護患關系[16]。
良好的共情能力有利于個體間的溝通交流[17],有利于各項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情景模擬培訓中,護士扮演不同角色,體會不同患者的內心感受,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痛苦[18-19],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提高患者依從性,有利于營造和諧的護患關系,減輕工作壓力,樹立職業(yè)自信?;颊呔歪t(yī)滿意度提高,對護理工作較為認同與肯定,使得急診護士的職業(yè)成就感大大增強,工作積極性不斷提高,減少了職業(yè)倦怠[20-21]。
總之,情景模擬培訓能有效提高急診護士的共情能力,值得在急診護士培訓中加以應用。但本研究為即時評價,遠期效果需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