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祖先 陸柳貴
【摘 要】本文分析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的四個要求,即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認為“深刻”是其他三者的基礎,提出高考作文“深刻”訓練的策略:辯證思考審讀題目,把握題意精髓而使立意深刻;巧用辭句,增強語言表現(xiàn)張力和情感張力而使語言深刻;以小見大,通過富有社會生活情味和真情實感的內(nèi)容展現(xiàn)宏大主題而使論證深刻。
【關鍵詞】高考作文 深刻 立意深刻 語言深刻 論證深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4B-0130-03
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有四個要求: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此四者從不同側面提出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要求,但它們并非簡單的并列關系。其中,“深刻”是就考生作文的思想性而言的,而“思想”又是高考作文的靈魂。假如一篇高考作文是一棵大樹,那么“深刻”是根,“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是枝葉,根深方能枝繁葉茂。文章必須包含“深刻”的思想,那些豐富的材料才能有飽滿的形象、深遠的意境、奇妙的想象、靈活的詞句、巧妙的修辭、新穎的構思、獨特的推理或者個性特征等,才可能“言有盡而意無窮”。當然,如果沒有“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的外在優(yōu)美表現(xiàn),“深刻”也只剩下空洞的口號和句子,作文同樣沒有了氣息和美感。高考作文“深刻”訓練,旨在圍繞“立德樹人”的宗旨,引導學生學會穿透生活的表象,體驗思考和感悟生活情境,訓練學生運用正確思維方式審讀題目,把握題意精髓而使立意深刻;運用精當?shù)恼Z言和得體的方式表達而使語言深刻;對生活、社會、歷史理性認識與思考而使論證深刻,從而使作文達到發(fā)展等級。
一、辯證思考,立意深刻
高考作文重在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決定了審題立意的高度和厚度??忌鷮徸x作文題目,需要辯證思考,才能精準而深刻地理解題目意蘊和命題意圖,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見解新穎獨特、有哲理、對人有啟發(fā)性。辯證思考就是運用高中政治課本中的哲學基本原理,即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量變質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等,嘗試在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象和本質、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五大范疇去理性分析問題,進而獲得獨到的見解和感悟。例如:
近日,故宮官方咖啡館“角樓咖啡”在故宮博物院西排房正式開業(yè)??Х瑞^以《千里江山圖》為主要裝修元素,咖啡上的印花是“如朕親臨”“朕心甚累”“母儀天下”等獨具宮廷特色的詞語,館內(nèi)專門開辟了一個展區(qū),擺放《千里江山圖》扇子、故宮日歷等文創(chuàng)產(chǎn)品??Х瑞^一開張就引起各家媒體的關注,也引發(fā)網(wǎng)友們的議論,諸如:“故宮文化真心是與時俱進了。”“這里的咖啡注入了有趣的靈魂?!薄肮蕦m需要一杯咖啡嗎?”“不倫不類,這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糟蹋?!薄盀槭裁床皇遣桊^而是咖啡館?”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據(jù)此寫一篇文章,通過“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的“私信”通道,向故宮博物院表達你的看法。
這個題目的“考查視點”在:你如何看待“故宮官方開設咖啡館”一事。
審題可先在“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象和本質”范疇去分析核心事件的相關要素。要素一:故宮。故宮是文物集中展覽的場所,是一個博物館,是一個科普場所,承擔的是傳播文化、普及知識的重任,從本質上看,它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是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要素二:咖啡館??Х仁且环N飲品,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承載著西方的人情和文化。相對于代表中華文化的“茶”而言,咖啡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外來文化。故宮官方開設咖啡館,其實就是接受外來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提到“角樓咖啡”具有“中國特色”。因此,題目談“故宮官方開設咖啡館”是表象,其本質是論“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材料中各家媒體與網(wǎng)友們的評論引導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如想要自己的觀點站得住腳,則必須揭示事物內(nèi)在的因果關系以達到“深刻”:為什么說“故宮文化真心是與時俱進了”,因為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做法符合時代的要求,文化的交流(融合)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為什么“這里的咖啡注入了有趣的靈魂”,因為故宮咖啡館不是純粹商業(yè)行為,而是在獲得經(jīng)濟利益的同時傳播文化;為什么發(fā)出“故宮需要一杯咖啡嗎”的質疑,因為純粹展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場所,不應有以追逐利益為目的的商業(yè)活動;為什么認為“不倫不類”而建議“該是茶館不是咖啡館”,因為咖啡館破壞了故宮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代表的純粹性,我們要對西方文化的侵蝕防微杜漸……探究問題的原因,是獲得深刻立意的好途徑。
從“對立統(tǒng)一”角度辯證思考,“故宮”與“咖啡館”,“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外來文化”是相對對立的關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實現(xiàn)兩者的統(tǒng)一:故宮開設咖啡館,能以迎合外國游客消費心理、尊重吸收外來文化的方式吸引大批外國游客,使其在館內(nèi)感受到別樣“中國風”,進而加深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好感,這不又是很好地傳播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嗎?國內(nèi)游客到館歇腳消費,享受服務,在品味咖啡之時將之與“茶”相比較,或許會獲得一份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獨特感悟與理解,從而更加激起對中華文化的理性思考和認同感。從“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角度辯證思考,可以提煉出具有啟發(fā)性的觀點:在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的今天,中華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應既要“走出去”—— 創(chuàng)新傳播、有效傳播,又要“吸進來”——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要“當自強”—— 文化自信、繁榮復興。
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guī)律”“五大范疇”“三個基本觀點”,給我們提供了作文審題立意時辯證思考的維度,但在具體運用時應就具體材料的特性靈活運用,力求寫出渾厚深刻、獨具慧眼的文章。
二、巧用辭句,語言深刻
深刻的思想、豐富的情感需要精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對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是:“運用基本的語言規(guī)律和邏輯規(guī)律,判別語言運用的正誤,準確、生動、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認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念,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但是,現(xiàn)在很多考生的考場作文在“模式化”結構里多呈現(xiàn)為語言空洞、口號化干號,缺乏具體生動的形象、深沉幽遠的意境,當然更沒有嚴密的邏輯和思辨的哲理,“去語文化”嚴重。針對這種情況,高考作文的“深刻”訓練,也需在語言表達方面引導學生巧妙用詞用句,展現(xiàn)思維的邏輯性與層次感,強化論證的力度與深度;語言表達應融“我”在其中,通過增強語言表現(xiàn)張力和情感張力來展現(xiàn)作文主題的“深刻”。
例如文段(題目材料:故宮“角樓咖啡”開業(yè)):
很多時候,咖啡是代表著西方文化的符號,但對于故宮此舉來說,它只是一個文化傳播的載體。只要能保持傳統(tǒng)文化的中華魂,就算咖啡帶有“洋味道”那又何妨?我們不能因為看見了“洋包裝”,就說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里不夠真誠。翻開史冊,可見盛唐帶有西域風情的綾羅綢緞顯示了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宋朝去向中亞、非洲的船只,傳達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美好向往。而今天,雖說開“角樓咖啡”的目的并非將中華文化傳到外國去,但以咖啡為載體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印證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延續(xù)了中華民族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文化傳統(tǒng),顯示了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的意愿,也體現(xiàn)了“四方皆友”的大國氣概。若是堅決不愿乘“咖啡熱”之風,囿于一方天地,豈不又和文化傳播“廣傳給更多人”的意愿相悖了?
該生巧妙地將個人獨到見解以轉折強調的方式表達出來,顯示了論證思路的邏輯魅力;用“翻開史冊”“而今天”兩個詞組,將問題放置古今進行縱向比對,“若是”“豈不”等虛詞的運用,以假設、反問的方式推翻了一般人的認知,提出了與眾不同、出乎意料的看法,觀點大氣鮮明,具有極強的論證效果。準確靈活的詞句運用,使論證語言不失生動,而且行文之中蘊含著學生對中華文化與時俱進的理解與思考,啟人心智,發(fā)人深思,獲得了很好的表達效果。
再如 2019 年全國 III 卷作文學生習作:
我不經(jīng)意地看看窗外,不再害怕自習課時的對視,我是多么想再看你一眼;不再害怕訓話時的眼神接觸,我是多么想再看你一眼。然而,白堊的墻壁告訴我為時已晚,空空的走道已尋不到你的身影。晚鐘鳴響,我只能用顫抖的手寫下這最后的告白:原諒我曾經(jīng)的漠視,忽略你眼里寫下的關懷;原諒我曾經(jīng)的忽視,忘記你眼里留下的鼓勵;原諒我曾經(jīng)的視而不見,略過你眼里無與倫比的深情。老師,對不起。讀不懂這份愛的我只好在此做最后的補償。
該生采用第一人稱“我”抒寫高三學生在畢業(yè)前對老師的依依惜別之情,用散文化的描寫語言增加畫面感,用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增加語言的生動性,用“不再害怕”“多么想”“原諒我”“對不起”等心理動詞,使平實而生活化的語言有了生命的律動。優(yōu)美的語言,總是既展現(xiàn)了客觀形象,又暗含主觀情思,考試作文中如這樣的有“我”的文字,情真意切,感情充沛,就會有感人的力量。
三、以小見大,論證深刻
與當今時代的大手筆相呼應,近年高考作文題目宏大主題頻繁出現(xiàn),如 2017 年全國 I 卷從 13 個“中國關鍵詞”選擇其中兩三個寫成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2018 年全國 I 卷“世紀寶寶”寫文章談追夢圓夢,2018 年全國 III 卷圍繞改革開放不同時期的“三個標語”作文,2019 年全國 II 卷談青年個人命運與國家發(fā)展的關系,等等。教育部考試中心權威人士在解讀高考命題導向時強調:“高考語文積極主動地呼應國家總體戰(zhàn)略和宏偉藍圖,傾心傾力凸顯戰(zhàn)略決策,反映熱點話題,堅持服務大局,打造思想高地。通過大量生動鮮活的事例,引導考生在展示語文學習成果的同時,從世界看中國,從歷史看當下,正確把握國家的歷史坐標、個人的時代坐標,也向整個社會傳遞正能量,傳播好聲音?!边@是時代對高考作文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的使命。
然而,學生在寫宏大主題作文時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作文里多是口號句子,大而空的表達讓人見而生厭。如何讓宏大主題作文寫得“深刻”呢?筆者認為,不要“假、大、空”,應該“真、小、實”,采用以小見大的方法,通過富有社會生活情味和真情實感的內(nèi)容展現(xiàn)宏大主題。
請看一則顯示“小”的片段:
晨讀是一個老傳統(tǒng)了,至少于我而言。少年時,父親尚閑暇,愛教我背詩,詩里有許多先生:“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頗自戀的李白先生!“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愛憶昔的杜甫先生!“我有生平志,醉后為君陳”,頗放任的樂天先生!還有華清宮前的牧之先生!赤壁磯下的東坡先生!帶湖前的稼軒先生!……在每一個聽父親晨讀和跟父親晨讀的清曉里,我都一一拜見過了。
形象聚焦,虛實結合,最能得“以小見大”之法的精妙。該生作文聚焦“晨讀”,用具體的詩句(詩人)羅列晨讀內(nèi)容,不僅沒有給人堆砌之感,一人一句詩,一詩一境界,反而展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深厚。以晨讀(背詩)為核心,把自己對中國古代著名詩人及其詩歌的獨特理解與感悟,用排比句式鋪陳開來,語流暗涌,感情充沛,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傳承中華文化”的宏大主題已然體現(xiàn)。文章內(nèi)容集中,虛實結合,小中見大,獲得了很好的論證效果。
再看一例習作片段:
(前文寫望月)“?!?,低頭一看,身邊的手機顯示了一條消息,里面的關鍵詞有“最美逆行者”“戰(zhàn)疫”“請戰(zhàn)書”等,揀讀這些關鍵詞,我明白,這些與各地醫(yī)生請戰(zhàn)前往“抗疫”一線有關。國難當頭,這些白衣天使,他們挺身而出,骨子里透出的,是愛國、堅韌和奮進。古往今來,月亮見證了這些英雄的偉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邊塞戰(zhàn)士李賀騎上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馳騁于邊疆戰(zhàn)場;“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是王昌齡用信任立下誓言,以生死護衛(wèi)家國。望著天上的明月,我似乎看到了防疫一線白衣天使們忙碌的身影,他們?yōu)閲鵀槊癫恍笂^進的英勇令人感動!他們,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中華文化里重民愛國的思想和堅忍不拔、自信進取的民族精神!毅然前行的醫(yī)生,正在書寫人生中最精彩的也是最美的韶華篇章。
形象聚焦,以點帶面是“以小見大”之法的第二種表現(xiàn)。文章從眼前事聯(lián)想到歷史風云,再由歷史轉回現(xiàn)實,都是憑借著一個穿越古今的“月亮”展開敘寫的。在中國古代詩文里,“月亮”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這段習作,借助“月亮”挖掘出中華文化綿綿不絕的生命張力,又以抗疫最美逆行者談中華文化“重民愛國”思想和“堅忍不拔、自信進取”的精神。聚焦“月亮”,以點帶面、不疾不徐的敘述中顯揚了“抗疫者”的時代風采,又暗含了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觀點和論證思路都頗有新意。
【參考文獻】
[1]肖夢華.高考作文在簡約中走向深刻[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4).
[2]鐘其貴.淺談高考作文的深刻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3(9).
【作者簡介】鐘祖先(1966— ),男,漢族,籍貫廣西凌云,學士,中學高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百色民族高級中學,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導學案教學;陸柳貴(1983— ),女,壯族,籍貫廣西德保,學士,中學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百色民族高級中學,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導學案教學。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