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佳
摘 要:經(jīng)典名著凝結古今人類智慧,其歷經(jīng)時間沉淀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chǎn)。教師應立足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編排特點,巧用教學方法以開展名著導讀、運用課堂情景劇開展名著導讀、通過互動合作法開展名著導讀、滲透背景知識以開展名著導讀以激發(fā)學生名著閱讀興趣,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藝術源于生活”,經(jīng)典名著凝結古今人類智慧,那些經(jīng)典傳世的故事、跌宕起伏的片段、潸然淚下的情感、靈動多彩的語言,都是從平凡生活中提煉而來的,其歷經(jīng)時間沉淀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chǎn)?!案褂性姇鴼庾匀A”,初中生如果在平時經(jīng)常閱讀名著的話,可以拓寬視野、陶冶情操、涵養(yǎng)氣質、豐富人生,就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強調: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閱讀放在首位。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也十分重視閱讀,將名著導讀的地位提升,并對位置、內容進行重新編排,意圖更好地引領學生深入閱讀名著,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同時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一、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的變化
(一)編寫位置有所提前
原來的初中語文教材如“人教版”均將名著導讀作為附錄,編排在課本后面,進而使得許多教師誤認為其可有可無,沒有將其作為正式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將名著導讀前移,穿插在第三單元、第六單元之后,使之與單元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從而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拓展和有效延伸,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附錄,而是成為教師必須關注的正式教學內容。名著導讀在初中語文教材的位置提前,也是在提醒廣大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更加重視名著導讀部分。
(二)增設閱讀指導欄目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每一個名著導讀后面,都配置有“閱讀方法指導”欄目,主要根據(jù)名著作品體裁特點和學生具體學情,有針對性地為學生介紹相應的閱讀方法,使教師得以有效指導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閱讀方法以進行科學閱讀,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名著閱讀興趣的同時提升閱讀能力。例如,學生在閱讀《西游記》時,可以合理采取“精讀”和“跳讀”這二種閱讀方法;在閱讀《傅雷家書》時,可以采取“選擇性閱讀”,讓閱讀變得更高效。
(三)增設專題探究欄目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針對每本名著內容,專門為每個名著導讀設計3~4個專題探究,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專題探究為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閱讀任務,從而驅動學生開展高質量的個體閱讀和群體共讀活動。同時,教師可以在閱讀探究結束之后,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撰寫讀書報告等,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提高閱讀質量。這種編排的變化也反映出,國家日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以期有效幫助他們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四)增加推薦閱讀數(shù)量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除了重點推薦的一部名著之外,還專門設計“自主閱讀推薦”欄目,向學生推薦內容相近的兩部名著,從而使推薦閱讀名著數(shù)量得以顯著增加。應該說,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更加注重課外延伸,尤其是當前學生閱讀是普遍不足的現(xiàn)實情況下,適當增加推薦閱讀數(shù)量,可以更好地拓寬學生課外閱讀范圍,幫助學生開闊閱讀視野,提高閱讀素養(yǎng)。
二、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名著興趣
伴隨著各種先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普及,使得包括學生在內的個體更喜歡閱讀那些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碎片化、快餐式的文體。在這種社會氛圍影響下,部分學生沒有興趣去閱讀那些深厚且具內涵的經(jīng)典名著,甚至由于其枯燥乏味而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負擔。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可以拓寬視野、陶冶情操、涵養(yǎng)氣質、豐富人生,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著重要求教師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名著閱讀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名著閱讀觀念。當然,名著導讀也需要技巧,更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學的智慧與能力,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消除學生和經(jīng)典之間的隔膜。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習慣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強調: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閱讀放在首位,開展名著導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具備終身閱讀意識的優(yōu)秀讀者。一方面,實施名著導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提升獨立閱讀名著的能力,使其可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順利開展經(jīng)典名著閱讀。另一方面,名著導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靜心閱讀心態(tài),從而使他們得以在浮躁的社會風氣下可以靜下心閱讀經(jīng)典名著,進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終身閱讀習慣。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歌德強調: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一方面,“名著導讀”可以增加學生文化積累,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語言建構與運用。例如,“專題訓練”中名著閱讀方法如圈點批注法,可以使學生得以學會通過關鍵詞來厘清文脈,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名著導讀”的選文都是編者精心選擇的,學生通過閱讀這些經(jīng)典名著,可以接觸中外優(yōu)秀文化,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一)巧用教學方法以開展名著導讀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名著重在激趣,尤其是對《水滸傳》《西游記》這種大部頭的名著,更是要充分利用興趣,引導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產(chǎn)生閱讀興趣。語言文字雖然具有很重要的表現(xiàn)力,但初中生對于直觀形象的東西興趣濃厚,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巧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興趣。具體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動漫激趣法。許多學生都喜歡動漫,教師在名著導讀時可以適當插入相關名著的動漫片段,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在開展部編版七年級初中語文上冊《西游記》導讀時,可以先為學生剪輯一段相關的動漫片段,然后在課當上進行播放,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游戲激趣法。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當前手機、電腦的普及應用,使得許多學生都喜歡玩游戲。教師在《西游記》導讀時可以組織學生輪流玩《跑跑西游》,當同學們看到原著中各種地點時,自然而然會激發(fā)閱讀原著的興趣。
(二)運用課堂情景劇開展名著導讀
課堂情景劇作為一種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其不僅具有很強的表演性,而且形式生動活潑,學生在課堂上參加情景劇可以得到一種全新的視聽體驗,進而在親身體驗中增強對名著的閱讀興趣。但是,在現(xiàn)實中由于受限于各種主客觀因素使得課堂情景劇并沒有得到良好推行,主要根源在于需要占用大量時間精力,無形之中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對此,教師應學會放手讓學生獨立去籌劃組織課堂情景劇,這樣不僅不會擠占教師寶貴的時間,而且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綜合能力。例如,教師在開展《水滸傳》導讀教學時,較難引發(fā)初中學生對古代農(nóng)民起義小說的閱讀興趣。有鑒于此,教師應認真幫助學生尋找名著閱讀的興趣點,帶領他們走進草莽英雄的人物世界,從而在親身體驗中增強對《水滸傳》的閱讀體驗。具體安排如下:一讀。組織學生閱讀名著,然后記下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二討論。在一讀結束之后,組織學生就其中的典型人物、事件進行討論,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認知。三表演。在一讀二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合作演出《水滸傳》課本劇,由學生自主安排統(tǒng)籌。學生如果要表演得精彩,就必須熟悉《水滸傳》原著情節(jié),無形之中必然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從而認真閱讀以實現(xiàn)讀有所感、讀有所得。
(三)通過互動合作法開展名著導讀
互動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契合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之一?;雍献鞣ㄔ诔踔姓Z文課堂教學實踐中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師生合作。當前,教師必須主動走下講臺,轉變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為學生名著閱讀的合作者與引路人。例如,教師可以和學生共讀一本書,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探討,以此增強學生閱讀興趣。第二,生生合作。應該說,每一個學生的閱讀基礎不盡相同,教師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疑難、分享心得,從而在碰撞中產(chǎn)生思維的火花。例如,教師在《紅星照耀中國》導讀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其中的一個人物進行評價,先進行組內討論,再組與組之間進行辯論,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評價。應該說,教師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通過互動合作法,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四)滲透背景知識以開展名著導讀
許多學生一面對名著,都會在心理上覺得晦澀難懂,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數(shù)名著都牽涉到當時較為復雜的文化背景或是政治因素。因此,如果學生本身沒有具備較強的名著閱讀理解能力的話,必然會導致學生難以正確理解背景知識,從而使他們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影響閱讀興趣。對此,教師在名著導讀教學過程中適當向學生講解名著作者的生平事跡,或者播放一段相關的精彩視頻片段,必然會使學生腦海中產(chǎn)生相應的聯(lián)想,進而增加對名著作品的關注度,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名著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內涵。例如,教師在《朝花夕拾》導讀教學時,應該先向學生介紹魯迅創(chuàng)作時的社會背景:當時國內北洋軍閥和各國敵對勢力錯綜復雜,人民深受這些勢力的迫害,整個社會充滿著悲傷與無奈。魯迅立足這一時代背景所創(chuàng)作的《朝花夕拾》涉及當時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人或事,當學生了解到這樣的背景知識之后必然會在內心產(chǎn)生較強的閱讀興趣,進而去主動閱讀以感悟魯迅所要體現(xiàn)的思想情感。
綜上所述,經(jīng)典名著凝結古今人類智慧,開展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名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習慣、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立足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編排特點,合理開展名著閱讀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名著閱讀興趣,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瓊予.例談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8(8):33-34.
[2]吳愛華.淺談“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名著導讀[J].中國校外教育,2018(4):114-115.
[3]馮善亮.“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名著導讀:變化與對策[J].課程教學研究,2019(1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