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杉,段靜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色醫(yī)學中心腫瘤科,重慶 400042)
腫瘤介入科是以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為特色的腫瘤??疲[瘤介入治療具有微創(chuàng)、費用低、安全、療效好等優(yōu)點,尤其是對那些不能手術的腫瘤患者,腫瘤介入治療越來越顯示出其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1]。但介入患者容易在術后產生焦慮的狀態(tài),主要與患者的應激反應較強等有關,嚴重影響術后康復。正念冥想源于我國傳統(tǒng)的禪修理念,利用集中與放松精神的訓練,讓注意力不加批判、完全地集中于對外部刺激與個體內部的體驗上,以達到放松身體、調節(jié)情緒的目的[2]。臨床關于正念冥想用于緩解負性情緒的相關報道不少,但在腫瘤介入科中對患者進行正念冥想干預的報道較少。因此,本文就正念冥想對介入患者術后焦慮狀態(tài)的干預效果進行探討,如下。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腫瘤介入科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可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6~65歲,平均(36.2±10.9)歲;研究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24~66歲,平均(35.6±11.2)歲。兩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心理引導,醫(yī)護人員在與患者的不斷交談當中注意觀察其情緒的變化,用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正念冥想方式對患者進行干預,向患者講述正念冥想的具體內容,包括正念冥想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等,取得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在對患者進行心理引導的過程當中,對于存在消極情緒的患者要認真傾聽患者的內心想法,正確指導患者正念冥想訓練,指導患者調節(jié)呼吸,接受生活環(huán)境,注意力聚集等,及時消除患者的不良其情緒。每日1次,每次30 min。
對比觀察研究組與對照組干預前后的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評定,采用1~4分4級評分法,SAS大于等于50分以及SDS大于等于53分時,表示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狀態(tài),分數越高則表示程度越嚴重[3]。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包括活動精力、軀體功能、心理健康以及情感職能等方面,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數據應用SPSS 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干預前對照組和研究組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研究組的SAS以及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項指標對比()
表1 干預前后兩項指標對比()
組別 例數(n) SDS評分(分) SAS評分(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60 62.6±7.4 55.3±5.2 65.8±6.4 48.6±6.2研究組 60 64.3±7.6 48.2±5.1 66.2±6.9 42.6±3.5 t 2.387 15.082 2.972 16.082 P>0.05 <0.05 >0.05 <0.05
干預后,研究組活動精力、軀體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職能評分分別為(50.5±4.8)分、(52.3±3.8)分、(44.5±5.1)分、(56.6±4.8)分;對照組分別為(44.2±4.8)分、(51.2±3.3)分、(41.6±3.8)分、(54.3±3.5)分;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腫瘤介入科患者由于治療采取的是手術方法,因手術創(chuàng)傷、藥物刺激、疾病影響以及毒婦反應等,容易誘發(fā)患者出現術后焦慮情況,多表現為負面狀態(tài),影響術后康復。常規(guī)護理多從并發(fā)癥預防、康復訓練、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雖有一定的干預效果,但針對性較差,不利于長期發(fā)展。正念是東方佛教禪修的一種修行方式[4],現在應用在臨床上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治療技術,正念冥想是一種以正念技術為核心的冥想訓練,有意識的將患者的注意力集中于當前環(huán)境當中,不主觀評價任何念頭,接納正在發(fā)生的任何事情,包括患者自身的疾病狀態(tài),能夠有效的緩解慢性疾病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顯著的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能夠改善患者的自我認知,對于增強患者的主觀幸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正念冥想訓練通過對呼吸的專注性以及覺知的敏銳性進行集中的訓練,培養(yǎng)患者在面對應激反應的過程當中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經過不斷的研究與實踐發(fā)現,正念冥想心理干預方式在慢性疼痛、癌癥、艾滋病、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研究組的SAS以及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比較,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正念冥想方式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使患者的正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對于調節(jié)自身的消極情緒具有重要的作用,患者在接受正念冥想訓練過后,其心理應激反應大大的減輕,使患者的壓力得到進一步排解。
綜上所述,腫瘤介入術后焦慮狀態(tài)的干預過程當中,采用正念冥想的干預效果較為理想,能夠明顯的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