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雄
摘?要?組文閱讀是一種綜合性特征較強的教學模式,是指將多個相關聯(lián)的文本內容相整合,構建系統(tǒng)性的閱讀框架,讓學生在對比分析和綜合思考的過程中形成更加嚴謹?shù)倪壿嬎季S,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然而,在實踐落實的過程,教師因為思想認知不準確,導致在教學實施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制約性問題,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度不夠深入和全面,導致學生的組文閱讀停留在表面。因此,基于寫作任務加強組文閱讀全面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本文主要以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文本為例,就具體的教學革新舉措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寫作任務驅動;初中語文;組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C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2-0154-02
素質課改針對初中語文,這一重要的文化課在教學實施方面提出全新的規(guī)劃要求。作為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閱讀思維和理解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并以素質改革為引導,對具體的授課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組文閱讀是一種全新的授課方法,能夠實現(xiàn)教學資源之間的有效整合。在實際落實組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認知基礎考慮,將讀寫兩大模塊進行有效融合。讓學生以寫作任務為先驅,對具體的閱讀目標進行明確,并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組文閱讀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在形成良好閱讀思維的同時,也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在寫作領域的文學造詣。
一、寫作任務驅動組文閱讀的可行性分析
(一)語文課程的定性:綜合性與實踐性
隨著素質課改不斷深化,語文課教學定位也有所轉變,從基礎文化課轉變?yōu)榫C合性特征較強的課程定位,所呈現(xiàn)的實踐性育人功能也更加突出。在全新的目標定位支撐下,以往圍繞某一具體的文章開展灌輸和講授的授課方法,已經(jīng)無法適用于新時期的教學環(huán)境。作為語文教師當下需要做的是本著關聯(lián)性教學原則,將某一類型的閱讀素材進行系統(tǒng)整合,構架完整的群文體系,并從讀、寫等多個模塊角度進行教學指導,從而保證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加豐富、全面的知識體系。
(二)閱讀教學的進階:從單篇走向課程
新課改針對初中語文教育事業(yè)提出新要求、新標準,語文教師需要針對閱讀模塊進行教學思想的有效轉變。從以往的單一性灌輸和講授,積極地轉變?yōu)槊鞔_具體的閱讀主題。加強相關教學素材之間的有效銜接,從而實現(xiàn)閱讀的整體教學。根據(jù)教材單元或者不同的教學目標設定,教師做好閱讀素材的全面整合,從而為學生構建更加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綜合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核心素養(yǎng)的建構:以寫促讀
素質課改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準的重要革新舉措,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育中,核心素養(yǎng)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明確指出教師在開展實際授課的過程中,要從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展開教育創(chuàng)新。而以寫促讀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將讀寫兩大模塊建立起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學生在寫作目標的支撐下有目的地進行文章閱讀,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素材中相關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夯實寫作基礎提供良好的素材鋪墊和支撐??梢?,讀寫兩大模塊之間的關聯(lián)性十分密切,在寫作任務的前驅導向下,教師規(guī)范開展組文閱讀具有著重要的創(chuàng)新意義,同時所呈現(xiàn)的教學執(zhí)行性比較突出。因此,在今后的語文課教學領域,教師需要遵循上述教學思路,對語文課的授課體系進行全面更新。
二、寫作任務驅動組文閱讀的可操作性分析
(一)創(chuàng)設基于真實語言情境的寫作任務
在語文課上,教師需要對寫作任務進行具體明確[2]。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掘寫作素材和主題思路,根據(jù)真實案例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從而為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提供重要的素材儲備基礎。比如說,教師在進行《秋天的懷念》課堂講授時,需要根據(jù)課程目標以及所蘊含的情感內涵,就具體的寫作任務進行明確。搜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鼓勵學生就圍繞“潘子灝父母犧牲自己拯救孩子”的故事設置寫作主題,以給潘子灝的一封信的方式進行寫作。之后,教師在確定具體的寫作主題之后,對組文閱讀體系進行優(yōu)化設置。將《秋天的懷念》《母親的存折》《慈母情深》《孩子,我為什么打你》等文章建立起有效聯(lián)系。引導學生在組文閱讀的過程中,就語言、動作、心理和寫作手法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分析,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親情加深理解,并合理地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習作創(chuàng)作當中。將寫作和組文閱讀進行有效的融合,能夠保證學生的文學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
(二)設計基于具體任務目標的活動
為了更好地落實組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以寫作任務為導向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并對具體的活動形式進行全面創(chuàng)新,從而讓學生擁有更加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參與多元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體驗。比如說,教師針對風景描寫寫作主題對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為學生有針對性地構建組文閱讀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設置不同類型、不同等級的學習活動。例如,教師根據(jù)特定寫作任務,將《春》《濟南的冬天》《秋天》《春風》等文章相結合構建閱讀體系。之后,進行學習活動有效創(chuàng)設?;顒右唬簩σ陨衔谋緝热葸M行自主閱讀,梳理文本內容?;顒佣嚎偨Y文本的寫作特色,就風景的描寫特征進行自主分析?;顒尤簢@自己感興趣的風景,模仿組文閱讀體系中包含的寫作方法和特色記性自主創(chuàng)作。比如說,學生可以以《觸摸春天》為主題進行寫作,讓學生在參與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加深對閱讀基礎知識的理解,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能。
(三)提供基于學習活動需要的工具
在基于寫作任務開展組文閱讀深入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堂的教學形態(tài)進行積極地轉變,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便利的學習工具,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更加規(guī)范。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者和輔助者的作用,在給予學生充足學習空間的同時,也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表現(xiàn)進行規(guī)范的指導,幫扶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保證學習方向更加精準。比如說,教師在圍繞第五單元進行組文閱讀教學時,則可以將《貓》《鳥》《狼》等進行整合,并確定具體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圍繞生活中的某一動物進行寫作創(chuàng)作。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動物的圖片和視頻,介紹動物的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以便學生可以擁有豐富的素材基礎,在全面閱讀文章內容之余進行寫作創(chuàng)作。
三、寫作任務驅動組文閱讀的挑戰(zhàn)性分析
雖然,以習作為目標指引就組文閱讀進行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的執(zhí)行性,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對讀寫模塊之間的關聯(lián)性形成準確的思想認知,在深入鉆研教材內容之后能夠確定具體的寫作主題,并對組文閱讀的體系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四、結論
依前所述,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授課領域,組文閱讀作為一種極具創(chuàng)新性的授課模式,在促進語文學科深入改革方面具有著重要意義。為保證這一全新的閱讀活動所呈現(xiàn)的效果更加突出,教師需要進行正確的改良。以具體的寫作任務為主基調,對閱讀的目標和學習方向進行明確,并根據(jù)課程目標構建綜合性的組文閱讀體系,引導學生規(guī)范性地開展綜合閱讀活動,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良好的寫作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開俊.“五選”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03.
[2]鄭靜娜.基于部編版教材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