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美艷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數學教材也得到了豐富和完善,小學數學作為數學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有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大多數教師只重視課堂知識及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有所改進,利用現(xiàn)有的課堂資源,讓學生改變對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多媒體;合作學習;思考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2-0066-02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的是主導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大大降低。然而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教材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變得多樣,可以利用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便利進行教學;面對難以理解的教材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合作學習,一起完成教師所布置地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置相應情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教材內容。接下來筆者將從多媒體、合作學習、思考探究、設置情境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出現(xiàn),改變了以往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慢、單調呆板的教學模式,而多媒體教學能利用學生對新鮮事物求知的這一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利用多媒體方式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習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把所講的東西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輕松愉快的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達到課堂改革的目的。
例如,以學習《復式統(tǒng)計表》這一課為例,這節(jié)課是統(tǒng)計知識,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統(tǒng)計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統(tǒng)計的教學的部分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制作表格,還需要對相應的數據進行總結整理,通過數據的整理培養(yǎng)學生的歸類思想,根據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什么是復式統(tǒng)計表,筆者會這樣講解:“大家看一下大屏幕,這是某個班級的學生喜歡的娛樂活動,大家可以根據這個班級的娛樂活動制作相應的表格么?”隨后給學生5分鐘制作表格的時間,再進行本課的講解,這樣學生們會結合大屏幕的播放及筆者的講解,可以學到復式統(tǒng)計表的特點及用處,隨后將復式統(tǒng)計表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xiàn)。通過多媒體的方式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活潑生動有趣,富有啟發(fā)性、真實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引起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合作學習教學法
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現(xiàn)在課堂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關于小組的構建一定要講究科學、合理,所以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該注意小組的科學性,小組人數不要過多或是過少,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人數,搭配適當的小組人數,一般4到6人是最合適的。在選擇小組成員時要注意學生各自的學習水平,如,優(yōu)等生一名、中等生兩名、學困生兩名,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大小進行合理分配,并且選擇擁有團結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
例如,以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可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質,正確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在這一課學習時,教師會要求各個小組進行分工合作,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如,兩名學生分別負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總結,一名學生負責在教材中或是練習題中尋找相關例題,相對學習較好的學生負責例題的研究,最后由小組組長進行總結。根據小組成員各自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定位”,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可以參與進來,科學分工,能構建合理的學習團體,可以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優(yōu)等生可以充分地在合作學習時得到能力施展,中等生能夠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從而讓學生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教學法的出現(xiàn)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做到取長補短、查漏補缺。
三、思考探究教學法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直接進行教學,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產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也會因此成為學生的負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探究氛圍,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究問題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欲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動課堂的氛圍,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以學習《時、分、秒》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常用的時間單位時、分、秒和24小時計時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學習這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可以進一步的掌握這一課的內容,教師會問學生一個問題:“上午8時,在北京的小明在教室里認真上課,可是在烏魯木齊的小紅才剛剛起床,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答:“因為兩地的日出時間有差異?!彪S后教師將詳細地為學生講解:“大家說的對,因為兩地有差異,所以新疆的日出時間比北京要晚2個小時左右。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會存在時間上的差異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边@樣課堂的學習氣氛立即變得熱鬧活躍起來,學生也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這樣做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討論能力,最主要的是學生通過思考問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為透徹和深刻,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
小學數學的教材節(jié)奏比較緊湊,學習的內容也較為復雜,關鍵是數學的抽象性導致學生不易理解,這些原因都不利于教師教學。要想讓學生們學好數學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情境教學恰好是有利于幫助學生學習數學,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興趣。情境教學是教學模式里最常見的一種,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將課本內容具體化、生活化,促進學生理解,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提供一個有趣的學習氛圍。
例如,以學習《位置與方向》這一課為例,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說明正確的位置,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認物體的位置,做到簡單的描繪路線圖。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將采用設置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將這樣為學生們講解:“大家都知道太陽從東邊升起,經過南邊,從西邊落下。那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座位上指一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通過一個小互動,引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教師事先準備一些小卡片,上面是一些建筑物,教師會發(fā)放到部分學生手里,課桌與課桌之間的距離假設為100米,然后邀請兩名學生來演繹,學生A和學生B站在講臺前,學生A為問路者,學生B為引路者,詳細說明從講臺出發(fā)到建筑物的具體路線。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更加直觀地、有效地幫助學生們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隨著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逐漸加固,而教師的主導地位也不能忽視,教師要做到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生活實際的應用,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的自主能力。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選擇出適合教材、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做到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們在有效的教學方法下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徐為民.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54.
[2]馬永燕.新課標下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65.
[3]張愛明.激活小學數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9(3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