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佳
王陽明,即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他是心學集大成者,他的學說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陽明
布衣終生并且仰人鼻息的生活,你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駐足原地,遠處任憑它是怎樣靜水流深,滄笙踏歌,都似與你無關。
你可愿意承認遠處的世界是你終生也到不了的地方?你說你想看花開,可花期將近,又是什么束縛了你的手腳,非繩非線,束縛你的無非是你的心罷了。
那是一顆怎樣的心,能夠漠視花開,尋求安逸,追求平庸,卻又不甘如此。往事如蝴蝶的翅膀掠過干涸的心海,激起層層漣漪,向外蕩漾著,撥動著,平靜著,終又歸于死寂。
你所追求的并非如此,你不想像大多數(shù)人那樣,不愿隨波逐流,就像蘭波所說:“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眼里一片海,我卻不肯藍?!奔热幌肴ミh方,又為何停駐?看此花開的路很長,不如即刻出發(fā)。
喜歡你的知行合一,將心中所想一一實現(xiàn),縱然會落后,縱然會失敗,也不恥最后達不到最初的目標。
漫漫歷史長河,你雖為圣賢,卻不如孔孟那般為人所稱道。你生于書香世家,不拘于四書五經(jīng),愿請軍沙場報效祖國。那一日你因仗義執(zhí)言而被發(fā)配于窮山惡水、荊棘叢生之地,龍場是你的低谷,也是你的觸點,那一晚與尋常并無異樣,倏忽間,一聲大笑劃破夜空,撕破了歷史的長卷,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即人欲,知行合一的理念由此而生。“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你——王陽明立下此志,在心學的道路上不停前行。
記得季羨林先生曾說過,回首來時路,有陽關大道,也有獨木小橋,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復,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即刻啟程前進吧。 ? ? ? ? ? ? ? ? ? ? 在無數(shù)個晨光熹微的早上,在無數(shù)個浸染黑暗的夜里,你沒有停駐,唯有前進,只為看此花開。
你或許有一顆不甘的心,又或許有一顆頓悟的心,它明了,它銘記,若愿看此花開,此花不會來,它在等你前進,只因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而你是此花心中之人。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待到花開那一日,相視而笑莫逆于心。
蹊徑之上,風景依舊。靜望水面,游魚戲水;登高望遠,重巒疊嶂,云海茫茫。你看此花開,依舊行行復行行。
教師點評
1.選材獨特。文章選取了歷史人物王陽明的事例,敘述了他經(jīng)歷了迷惘、苦難最終收獲精彩人生。作者以古人為例,從古人那里汲取寫作的養(yǎng)分,選材可謂獨特,尤其從王陽明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中抓住與詩歌主題有關的材料來寫,使得文章意蘊深厚。
2.表達靈動。從王陽明到蘭波,作者的筆觸縱橫古今中外,有詩有文,有點有面,有詳有略。文章表達靈動,筆觸細膩,融記敘、議論于一體,耐人尋味。
(指導教師:張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