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蕓
[摘? ? ? ? ? ?要]? “對話”是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表達交流能力的很好素材,詳細介紹了在高職高專課堂上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對“對話”素材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提煉方法以及具體運用過程。
[關? ? 鍵? ?詞]? 思維導圖;高職高專;英語“對話”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52-0224-02
一、問題的提出
《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指出:“高職英語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huán)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各校高職教材雖不統(tǒng)一,但都以此作為教學的準則。
我校大專英語課教學采用的是英語(高職高專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個單元都包含兩篇“對話”,內(nèi)容貼近生活,實用性強。和閱讀材料相比,它們更加口語化,更適合學生作為表達交流的素材。如何利用好這些“對話”來提高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是每位一線教師都面臨的問題。作為一所由中職升入大專不久的院校,學生大多來自中職,詞匯積累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策略。在實際教學中,“對話”練習往往很難在全班開展,連復述對話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更別提創(chuàng)造生成新對話了。學生難以開口,導致“對話”教學變成老師講解知識點、學生記錄,起不到應有的表達交流效果。
怎樣才能幫助這些學困生張口表達,復述“對話”,或者用所學句型自編對話,完成語言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思維導圖的框架模式,發(fā)現(xiàn)對學生的表達交流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思維導圖在“對話”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李焱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中指出,完整的圖示理論應該包括三個方面:語言圖示、內(nèi)容圖示和形式圖示。在“對話”教學中,語言圖示主要指生詞、短語、句型等;內(nèi)容圖示主要指對話材料中談論的信息點;形式圖示指對話材料的篇章結構,邏輯構成?!皩υ挕彪m短,但構成也是有一定邏輯順序的,教師幫助學生找到邏輯性,加強他們的記憶,為他們復述或自編“對話”提供框架。
在“對話”教學中,筆者通常會采用啟發(fā)式問答的辦法和學生一起來繪制思維導圖,這種方法難度較小、耗時少,適合課堂教學使用,可以為后面的學生對話與展示活動騰出更多的時間。具體方法是:
1.朗讀“對話”,整體認知,解決讀音、生詞。
2.問答引導學生劃分意群。
3.繪制內(nèi)容圖示,概括信息點。
分析每個意群,確定是否還有二三級分支,以及各個分支的關鍵詞。
“對話”如果有標題,則以“對話”的標題作為中心詞,沒有標題就以“對話”談論的話題作為中心詞。每個意群的主題作為二級分支,意群里的一問一答視為一組,作為三級或四級分支。問答的內(nèi)容作為關鍵詞。
4.根據(jù)內(nèi)容圖示,引導學生總結“對話”結構,繪制形式思維導圖,讓學生掌握“對話”的邏輯順序。
5.找出材料中要掌握的生詞、短語、句型,畫出語言圖示。
6.借助思維導圖給出的框架結構和信息,復述或自編“對話”。
需要說明的是,這三種圖示并非在“對話”中每次都要同時單獨繪制,也可能在“對話”的內(nèi)容圖示中已經(jīng)涵蓋了語言點、邏輯結構,這時就無需畫另兩個了。這是根據(jù)具體的“對話”來決定繪制內(nèi)容的。
三、運用思維導圖在“對話”教學中的實際操作
(一)幫助學困生構建對話框架
學生一般在讀完“對話”后,回憶起的只是一些零碎的字詞、句,對整體沒有感知,也沒有關注各個句子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因而在輸出環(huán)節(jié),也就言而無序,不能完整地表達出一個“對話”。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厘清“對話”的邏輯順序,學生就很容易表達了。
以Book 1 Unit 2 Introducing people to each other為例,“對話”主要就是A把C介紹給B認識的這樣一個場景,前言部分有4句,對話內(nèi)容有14句。以問答的形式,教師引導學生厘清對話結構,把前言定為background(對話背景)、正文定位為process(過程),分為A和B打招呼;介紹C;B和C問好;說明意圖四個部分,這是“對話”的篇章結構。在每個部分后都歸納出信息點,得到了內(nèi)容圖示。再讓他們找出ane.自己認為的語言點,如:mutual friend, the guest house of the technical school, learn...from sb, introduce A to B, Could I take a few minutes of your time?It would be my pleasure.等,這是本篇“對話”的語言圖示。據(jù)此,大家繪制出的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師生這樣邊梳理內(nèi)容邊繪制思維導圖,對“對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結構有了把握,學生復述時由原來的18個零散的句子變?yōu)槲宕髩K:背景介紹,A、B問好,介紹C,B、C問好、說明意圖。這樣脈絡清楚,很容易從這五個方面展開對話。
(二)幫助學生列出零碎的信息點,復述對話
以Book 1 Unit 3 Could I join the school library?為例,“對話”講述了Lizzy在圖書管理員處登記自己個人信息的場景,信息瑣碎且沒有太大記憶的必要,會占用大量時間。我們用思維導圖2,直接將Lizzy的個人信息歸納出,學生重點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提示詞放在句子中表達出來,這樣同樣鍛煉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來說也是練習表達的一種方式。
(三)利用思維導圖發(fā)現(xiàn)“對話”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兩篇“對話”的學習具有連貫性、系統(tǒng)性
思維導圖用連接線表示不同節(jié)點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可以把兩篇“對話”放在一起學習,相互呼應。例如Book 2 Unit 2 Your Resume中的兩個對話Dialogue A How to write a resume 和Dialogue B Is my resume all right?就是相互銜接的內(nèi)容,A是Liz向Pro.Kunts請教如何寫簡歷,簡歷包含的要素;B是Pro.Kunts檢查Liz寫的簡歷是否符合要求。我們把A、B兩篇對話放在一起來繪制思維導圖,如圖3所示。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表達輸出的完成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學生也表示思維導圖可以讓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學英語的成就感,加強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當然,這種思維導圖輔助生成輸出的方式目前還屬于控制性的輸出,適合于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對于那些表達能力好的學生,可以用思維導圖做更開放、更自由的輸出表達,也起到很好的支架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OL].(2016-07-18)[2020-09-22].https://www.docin.com/p-1989433787.html.
[2]李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133-134.
[3]張愛玲.高職英語教學的反思及未來趨勢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8:79-84.
[4]聶思成.思維導圖輔助生成式背誦的方法與例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8):133-135.
[5]謝秀娟.思維導圖應用于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實證研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8(6):41-47.
[6]趙國慶,陸志堅.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辨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4(8):42-45.
[7]陳艷.圖示理論應用于高職高專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J].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2):45-4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