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習國
這是一堂語文單元綜合檢測課。
鈴聲響起,當我推開教室門,躍上講臺將教材與備課一齊置于講桌上時,教室里風吹麥浪的讀書聲戛然而止。學生習慣性地合上教材,正襟危坐,誰也不敢抬頭正視講臺,唯恐“抬望眼”的瞬間被點名接受檢查,更為擔心的是檢查中出現(xiàn)錯誤所受到的責罰……教室里可聞針落,緊張的空氣正在肆意彌漫,我似乎可以聽到每個同學怦怦的心跳。
或許點名優(yōu)生作答才可以緩解這種滯呆,進而點燃學生答題的激情,平添他們的信心。我抬眼環(huán)視教室四周,開始設問檢測。
“江河歷經(jīng)十年文革浩劫,內(nèi)心充盈著的對光明與溫暖的渴望在詩中迸發(fā)而出,請問‘他為何以《星星變奏曲》為題呢?”我指名由本班的文科狀元鄭瀟來回答。
“本詩以星星為主要意象表達作者對光明與溫暖的渴求,用“變奏曲”來設喻是因為……是因為……”就像黑云突然堆砌一下子淹沒星光歸作一團漆黑一般,在鄭瀟緊張羞澀得滿臉通紅瞠目結(jié)舌的尷尬中,全班沒有一個人敢嘗試這個問題……黑云壓城般的恐懼幾乎包裹了每一位同學……
“啪!”突然地一聲脆響讓全班同學不寒而栗,教室左后方的一名留著長發(fā)的男生的文具盒重重地摔在地上,文具也七零八落一地狼藉……他沒有絲毫窘迫與不安,處亂不驚的鎮(zhèn)靜里分明露出了幾分不屑。正當我要遷怒與他時,他突然抬起頭來,四目相對,我發(fā)現(xiàn)他眼神里的異樣——沒有緊張與愧怍,似乎有種破釜沉舟的挑戰(zhàn)和一種難言莫名的期盼……冷靜與理智告訴我,置身特情,切勿疏狂!學困生的陣營本是一個陰暗潮濕的角落,我為何硬是要去雪上加霜呢!
又是一節(jié)語文課――背誦《唐雎不辱使命》。
已上課十五分鐘了,他卻遲遲未到。
期待中,他終于來了――迎著我的目光,他慢吞吞地走到了我面前?!暗⒄`這么長時間,別人都快能背誦了,你怎么辦?”我的話有些咄咄逼人。
“您大概也不會檢查我的,我一直有這種認為!”他沒有正眼看我,但話語中透著堅定與無奈。
“把要背誦的這課抄寫三遍,明天交到辦公室!”我實在沒有多大的耐心來開導他,于是直截了當予以責罰。
他挺起身后給了我深深的一鞠,然后徑直走回到了座位上。
三天后,我收到了他交來的“責罰”。書寫工工整整,卷面清清爽爽,真是令我驚奇的是他夾在作業(yè)本中的一張字條“老師:在我看來,您是我們班最嚴厲的任課教師,您應該不會放棄差生吧!我期盼受責罰,是因為我期盼在老師心中得到優(yōu)生一樣的公平待遇,謝謝您老師!”
一語驚醒夢中人!在踐行人文教育,強調(diào)公平教育的今天,躬耕三尺講臺,鑄造人類靈魂的執(zhí)教者,我們該怎樣去面對講臺下那數(shù)十雙求知的眼睛?切莫忘,陰暗潮濕的角落里那些充滿委屈與期待的眼神!請切記,教者課堂上,面對的是講臺下的一切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