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呈井噴式爆發(fā),各種虛假的、片面的信息也充斥其中。因此,具備正確的判斷信息來源、理性分析信息背后邏輯、合理篩選所需信息資源、辨別錯誤言論、敢于大膽質(zhì)疑“權威”的能力,是新時代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也是高中生走出課堂成為合格社會公民所必備的品格。因此,文章針對當前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zhì)普遍不足的現(xiàn)狀,聚焦議論文寫作訓練,并對批判性思維在作文寫作中的運用,提出可行性的策略,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批判性思維;問題現(xiàn)狀;教學策略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性,是培養(yǎng)高中生批判性思維重要的途徑。而議論文,作為一種具有理性精神、以理服人的論述類文本,與批判性思維的本質(zhì)十分契合。同時,就近年來全國高考作文寫作要求而言,都是針對一篇材料、社會熱點、關鍵詞等,讓學生選擇角度進行論述寫作。雖然寫作題材不限,但也需要學生具有批判性思維,這樣才能選取正確的角度、新穎的立意、縝密的作文。因此,教師要以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途徑。
一、 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應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考作文批判性思維命題趨勢,讓其具有必要性
以往的高考作文,多是命題或話題作文,注重“要學生寫”,這樣的高考作文趨勢,也讓學生在寫作訓練模式下,思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總是處于一種較為被動思考的狀態(tài)。新材料作文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而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方向越來越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傾向,更注重“學生要寫”,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向越來越自由,學生根據(jù)所給的材料、話題、關鍵詞等,自選角度、自立主題,這給學生更多自主發(fā)揮的空間。如,2017年全國Ⅰ卷,老外眼中的中國關鍵詞,給出了“大熊貓、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美麗鄉(xiāng)村”等,學生自由選擇,以批判性思維折射自己眼中不一樣的中國風貌。再如,2019年全國Ⅰ卷,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這是一種具有思辨色彩的觀念或話題,要求學生寫出對“勞動”的思考。由此可見,現(xiàn)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題,更重視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鍛煉,由以往“二元論”,即“非此即彼”的狀態(tài),發(fā)展到現(xiàn)如今的“多元論”,讓學生在更多的元素中尋找有序的邏輯思維。因此,高考作文批判性思維的命題趨勢,讓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具有必要性。
(二)議論文寫作內(nèi)含批判性思維,讓其具有可行性
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具有非重要的作用,議論文寫作內(nèi)涵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又可以為議論文寫作提供更為開闊的思維舞臺,它們在內(nèi)涵作用上較為契合。因此,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具有可行性的。
第一,議論文寫作教學,是學生批判性思維養(yǎng)成最為有效的途徑。學生在撰寫議論文的過程中,在腦海中馬上會形成一個較為模糊的觀點,而這個觀點是否成立,就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此來尋找自身觀點的成立依據(jù),以此來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這與批判性思維的內(nèi)涵是一致的。
第二,學生在議論文寫作練習中,能夠促進自身對事物認知程度的深化。高中這個時期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更為活躍,同時,他們也具備較為成熟的思維組織能力和概括能力,對待事物,具有追本溯源的好奇心,努力尋求和尋找事情背后的真相。也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質(zhì)疑與提問,以此來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并尋求具有說服力的觀點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批判性思維的注入,不僅會讓學生的思考與質(zhì)疑更為合理,還會深化他們的思考。
同時,評判性思維它不只是一種特定寫作文體的思維方法教學,更是一種思維觀念的教學,教師更應該綜合運用于其他文體的寫作教學中。
二、 批判性思維在高中生議論文寫作中的問題現(xiàn)狀
(一)文體不明
作文“文體不限”(除詩歌)的要求,給予了學生更自由的寫作空間,但高中生也必須清楚,這種“文體不限”,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進行寫作,更大限度發(fā)揮出學生寫作的才能,并不是讓學生也突破“文體”的基本規(guī)范。而現(xiàn)如今作文雖有“自選文體”的要求,但高中生在議論文寫作時,經(jīng)常會突破“文體”的基本規(guī)范,常有“文體”不明現(xiàn)象發(fā)生。如,他們的作文結構缺乏嚴謹?shù)倪壿?,論點論據(jù)也缺乏說服力的必要材料、例子等。這樣的寫作文體更似“四不像”,既有記敘文的“以事感人”,又有說明文的“以知授人”。
(二)思維僵化
一篇真正意義上的議論文,應該有自己獨到的思考、見解與觀點,圍繞論點、闡明己見、有的放矢。而現(xiàn)在的高中生在寫議論文時,更是思維固化,人云亦云,甚至是片面理解一些觀點進行闡述,其批判性思維嚴重匱乏,缺乏自己的深入思考,對議論文寫作顯然沒有興趣,他們寫的議論文也沒有任何意義。這些現(xiàn)狀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都是學生被動式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的思維固化,習慣被動接受,不會去主動思考,更不會去質(zhì)疑與反駁。
(三)模式固定
現(xiàn)階段我國高中生在寫議論文時,仍多是“三段論”模式,即以“論點+論據(jù)+論證”這樣籠統(tǒng)的結構進行撰寫文章。常表現(xiàn)為簡單地提出論點,稍微加一點舉例說明,通常不思考觀點的正確性。這樣的文章沒有充實的例證作為支撐,論點論據(jù)顯得單薄,無所依靠,正確性就有待考證,內(nèi)容也就寡淡無味,如同嚼蠟。究其原因,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引導學生對作文寫作材料進行拆分解讀,進行初步了解和大致概述,并未注重學生寫前指導,學生的寫作技巧也都是通過仿寫、臨摹所形成,缺乏自身對議論文的深入研究,也沒有自己的行為思考和寫作風格。
三、 批判性思維視角下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策略
教師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可以通過傳輸具體的過程性“寫前指導”、批判性思維導向的“以讀促寫”以及開展多樣化的語文學習活動,來作為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和態(tài)度,提高學生議論文的寫作水平。
(一)寫前指導:讓學生寫前對寫作素材進行質(zhì)疑
批判性思維視角下的議論文寫作教學,就不能按照以往的作文教學過程,即“給題目、寫作文、評作文”,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寫作,缺少思維的磨礪,教師要重視寫前指導,讓學生面對題目時有所想、有所疑、有所思,然后再有所寫。因此: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民主的寫作交流課堂,把學生寫作的思緒與熱情全部調(diào)動起來。這樣的環(huán)境,能夠激起學生交流,學生的交流能夠促進學生思考,學生的思考才能碰撞出寫作火花。
其次,教師提供的寫作素材要適宜。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給出的寫作內(nèi)容要適宜,不宜過難,也不宜簡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這樣學生才會結合自身的認知,置身于寫作素材之中。同時,教師提供素材是,不要帶有自身的情感和價值傾向,要客觀公正,只有這樣,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才會在正常的軌道上成長。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問,這才是寫作指導最核心的內(nèi)容。面對寫作素材時,學生的腦海中可能會有一堆想法,這些想法可能大多是不成熟的、是模糊的、是一個范圍。這時學生向教師提問,是想讓教師幫助它對自己的寫作資料進行歸納和整理,同時也表示學生在思考。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會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寫作目標、捋清自己的行文邏輯、明確自己的論據(jù)論點,讓自己的思維更具有批判性,議論文內(nèi)容更具水平。
(二)以讀促寫:讀寫結合豐富學生議論文寫作依據(jù)
寫作與閱讀兩者是相互滲透、相互彌補、相互依托的,批判性思維視角下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也是如此。對學生而言,無論是對議論文題目的理解,還是在腦海中尋找論點論據(jù),都離不開在平日閱讀中的素材積累。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要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例如:學生自主拓展閱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方向的指引,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有效閱讀,像一些社會熱點、時事新聞、名言警句、雜文評論等,同時,這些閱讀內(nèi)容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范圍內(nèi),可以理解、可以接納、可以學習的閱讀內(nèi)容,并且也要具有批判性,篇幅也不宜太長。
(三)開展活動:讓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可以表達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在寫作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外,還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一些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可以表達,以此來作為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教學的輔助與補充。例如:教師也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把一些熱點內(nèi)容頒發(fā)在以班級為單位的公眾號上,讓學生進行閱讀,同時把自身閱讀后的感想、思考與質(zhì)疑寫在公眾號的評論區(qū)內(nèi),讓大家共同交流學習,得到思維上的碰撞,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無疑處生疑”,更關注學生們共同的疑問進行思考。再如:教師還可以開展課前演講。學生可以選擇當下的熱點或者自身的興趣點作為話題進行演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具有邏輯性。另外,教師也可以開展即興話題演講,當學生課前演講時,教師即興給出一個話題,讓學生經(jīng)過短時間的思考,明確觀點立場,組織口頭語言,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并非一時之力,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并非一日之功,兩者都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與提升。因此,教師在明確了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議論文寫作應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要針對學生現(xiàn)有的問題現(xiàn)狀,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從寫作、閱讀、教學活動等多面進行批判性思維的滲透,讓學生能夠以“智者”的身份去看待身邊事情的發(fā)生,不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見與觀點,讓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與議論文寫作能力都能夠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寧旭東.構建高中批判性思維寫作訓練的教學模式[J].現(xiàn)代語文旬刊,2017:130.
[2]紀順.基于批判性思維的高中議論文寫作:以構建、優(yōu)化論證模型為例[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8(12):11-14.
[3]陳軍.批判性思維與高考論述類作文寫作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9(15):35.
[4]鞠俊.議論文寫作中的批判性思維淺析[J].考試周刊,2019(42):33-34.
作者簡介:
游堅,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