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富家
【摘 要】當前,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內(nèi)容空洞無物的“通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構(gòu)建生活化寫作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觀察和記錄生活,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為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奠定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8-0210-02
寫作,歷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語言文字組織能力,同時也是檢驗學生知識儲備的有效手段。小學階段,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欠缺、知識儲備薄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正是這些問題,導致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低下[1]。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寫作指導中,教師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如僅僅給學生講解不同文體的寫作方式、技巧等,忽視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不僅導致學生的作文常存在內(nèi)容空洞、缺乏思想內(nèi)涵等問題,還使作文教學效果不理想。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構(gòu)建,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索寫作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構(gòu)建的意義及其有效性
對策。
一、小學生寫作現(xiàn)狀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筆者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存在如下常見問題。一是學生作文空洞無物??梢哉f這是小學生寫作的“通病”。之所以是“通病”,主要原因在于小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閱歷不足,很多時候,面對不同的寫作題目,學生都是通過“編”的方式來完成寫作任務(wù)。同時,很多小學生在生活中,缺乏觀察和積累的習慣,素材積累不足,最終導致學生作文空洞的現(xiàn)象。二是因過度模仿而近乎抄襲。仿寫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但如果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過度模仿,那就有抄襲的嫌疑。如今,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智能手機、電腦等的普及,使得學生檢索信息更為便捷。在此背景下,部分小學生在寫作時,難免會有“走捷徑”的想法,導致學生過度模仿別人的作文而缺乏自己的思想。要想改變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革新傳統(tǒng)的作文指導模式,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的必要性
針對當前小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筆者認為,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指導中構(gòu)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具有兩個必要性。一方面,寫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主要陣地。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指導中構(gòu)建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qū)懽髦笇c生活密切聯(lián)系,夯實學生的素材基礎(chǔ),有效解決學生作文內(nèi)容空洞無物的問題。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gòu)建,有利于改變過去枯燥、單調(diào)而乏味的寫作課堂,能讓小學語文寫作課堂因緊密聯(lián)系生活而精彩。此外,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進行積累,讓生活成為激發(fā)學生寫作靈感的源泉,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奠定基礎(chǔ)。
三、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生活情境,激發(fā)寫作靈感
很多小學生的作文之所以存在內(nèi)容空洞無物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作文與生活嚴重脫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善于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的寫作情境,讓學生在既定的情境下寫作,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如筆者在一次寫作課中,讓學生寫記事作文,一位學生寫了“捉蛐蛐”。捉蛐蛐這件事,是很多學生童年時期最為喜歡的事。但筆者發(fā)現(xiàn),這位學生寫的“捉蛐蛐”并沒有那么生動,只是用簡單平淡的語言描述了捉蛐蛐的過程,如“暑假里,我和哥哥出去捉蛐蛐,蛐蛐跳得太快了,我第一次沒有捂著,又捂了第二次,終于捂著了,我高興極了”。這樣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無物。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知“捉蛐蛐”的有趣,筆者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手段,結(jié)合“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捉蛐蛐”的視頻,直觀地給學生展現(xiàn)了捉蛐蛐的精彩場面。此外,為了讓學生的體驗感更佳,筆者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親自去捉蛐蛐,體會其中的情感,然后再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由此,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就誕生了。這個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作文內(nèi)容空洞無物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靈感,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
(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在寫作中,方法和技巧是手段,而素材的積累則是基礎(chǔ)。小學生因生活閱歷不足,在寫作過程中常常感到無話可說。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指導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提高作文寫作水平。如在一個下雪天,筆者發(fā)現(xiàn),當鵝毛般的大雪在空中飛舞時,很多學生不自主地將頭扭向了窗外。針對學生不認真聽課的現(xiàn)象,筆者并沒有批評,而是引導學生觀察雪花是怎樣在空中飛舞的;下雪的時候,天空是什么樣子的;地面是什么樣子的。之后,再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出來,當學生描述完畢之后,筆者讓學生寫一個有關(guān)“雪”的即興作文,題目自擬。
此外,筆者還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布置作文“觀察身邊的人、事、物”,讓學生自主選擇觀察的主題和方向,改變過去讓學生單一地“觀察好人好事”以至于學生編造好人好事的現(xiàn)象。增加作文選題的靈活性,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積累寫作
素材。
(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練筆
在作文寫作中,觀察是基礎(chǔ),而練筆則是手段。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筆,讓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記錄身邊的小事,記錄生活中的精彩片段,養(yǎng)成每日記、每周記的習慣。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長期的觀察和練筆中,提升作文水平。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指導中,要針對小學生作文空洞無物的問題,積極構(gòu)建生活化的寫作教學模式,從而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明圓.淺談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