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得祎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學優(yōu)生就有學困生,學校雖然盡可能給予學生同等學習機會,但是由于一些學生在學習時間、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文章在此背景下,針對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對策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是一門主要的學科,相對別的學科來說,數學需要了解或者是計算很多公式,不僅難度比較大而且也非常的枯燥,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在一個學習需要靠興趣的階段,學習數學對小學生越來越不感興趣,漸漸感到學習數學吃了,因此產生了許多學困生。而學困生的產生給素質教育的推進添加了許多困難,如何轉化學困生也就逐漸成為了一個普遍的問題。因此需要采取相關措施及對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因素
學生的家庭原因。家長沒有重視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建立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中,父母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由于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容易溺愛孩子,不舍得孩子吃苦,讓小學生漸漸形成了惰性,一旦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就會退縮,不動腦筋。而家長們則認為小學內容知識比較簡單,不像高年級那樣重要,于是家長們通常不會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情況,長此以往孩子們也不會把學習當回事。
學生的自身原因。第一,自身缺乏學習動機。在小學生眼里把學習數學看成一個負擔,不會存在成材欲望,而且志向水平也較低,通常會抱著混學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加深,很多學生出現很多聽不懂、記不住的內容,從而逐漸產生了厭學數學心理。小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認為學習數學比較乏味枯燥,很難產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們不能很好地解決對數學不抱有興趣的情況,就會很難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第二,學生不良的學習方法。在小學生眼里看來學習習慣無足輕重,在學習上容易馬馬虎虎,不會進行預習和復習,在課堂上也不注意聽講。而且在課后還會抄襲作業(yè)。一般來啊說小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不能控制好自身的行為,不能長期堅持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也很容易造成小學生數學基礎不牢固,導致數學成績不理想。
學校教師原因。教師在進行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趕進度,講課速度過快,生怕學生們在考試時學不到這些知識,給學生留下思考問題的時間太短,趕不上教師講課的速度,從而學生們就會放棄聽講,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出現思維閉塞,漸漸成為學困生。教師不當的教育方式也會造成學困生。在有些學校里老師的教學方法簡單、古板,讓學生產生厭惡心理,尤其對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另眼相看,不尊重學生,一旦發(fā)生不好的事情,教師首先想到的就是學困生。因此學生需要承受學業(yè)負擔過重和精神壓力兩方面的壓力,更不想學習數學。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的對策
第一,尊重學困生。想要提高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熱愛學困生、與學困生建立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情感投入到學生心里中去。比如:在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然后對學困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目光,一個微笑,一句勉勵的話、一張和藹的笑臉等都會在學困生的心中掀起一陣波濤,他們就可能會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不論哪一門課程,學生的學習水平都會有差距,對于這一現象,可以實施不同的教學計劃,對于學困生來說,要適當的降低要求,在課堂上給他們發(fā)言的機會,在課下增加對學困生的輔導,讓學困生覺得老師很重視他們。
第二,讓學困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對學困生有很大幫助,教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時完成課后作業(yè)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要加強對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及時鼓勵和表揚學困生讓其主動進行提問。其次,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愛,肯定學困生在數學上的表現,樹立學困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對學習數學的熱情。比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活動提高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結合兒歌的形式,如“一、二、三、四的乘法口訣”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配合有音樂的兒歌《數青蛙》“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這種情境來鞏固學困生的知識。
第三,經常與家長聯系。通過召開家長會或者定期家訪,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共同對學困生進行教育。同時經常和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向家長介紹正確的教育方法。教師要及時觀察好學困生好的方面,把表現優(yōu)秀的方面告訴家長,提高學困生自信心。
第四,手腦結合,發(fā)展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操作和思維是緊密聯系的,讓學困生進行操作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要動腦想、動口說,與思維活動緊緊聯系起來,提高學困生對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對一年級教學中,“學校養(yǎng)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幾只?”這道題時,可以先讓學生擺實物圖,從操作中直接看出白兔比黑兔多;再引導學生說出“白兔多,然后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樣多,剩下的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通過該種方法讓學困生掌握解題的方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要重視在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問題,讓學困生得到更好地發(fā)展。學困生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要讓教師們了解曉之以理,持之以恒的理念,學困生就會越來越少。不對學困生產生歧視,一視同仁,就能讓學困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取得學習的進步,才能夠培育出祖國需要的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健.淺談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7).
[2]王邦泉.淺談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