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剛, 王召興, 劉冬冬, 趙俊濤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yī)院, 1. 骨科, 2. 腦卒中二病區(qū), 河南 鶴壁, 458030)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s)為臨床常見的慢性骨代謝疾病,目前多采用骨水泥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研究[1]表明,骨水泥椎體成形術中使用不同黏度的骨水泥,可導致療效差異。本研究探討了高黏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女性OVCFs患者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30例女性OVCF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65例。低黏度組患者年齡60~75歲,平均(67.87±3.90)歲,骨折部位為胸腰椎12例、腰椎33例、胸椎20例。高黏度組患者年齡60~75歲,平均(67.85±3.89)歲,骨折部位為胸腰椎11例、腰椎34例、胸椎20例。納入標準: 患者符合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診斷標準[2],均行骨水泥椎體成形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參與研究,簽訂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者,椎體結核、細菌感染、椎體原發(fā)腫瘤、血管瘤患者,嚴重脊椎壓縮性骨折,壓縮程度>75%患者等。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組患者均行骨水泥椎體成形術,術前0.5 h給予布桂嗪注射,術中患者取俯臥位,形成腰背部反折,常規(guī)清潔、消毒。在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引導下,確定傷椎位置以及椎弓根投影點,T10以下、T10及以上部位分別采用雙側、單側椎弓根入路,給予1.0%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通過穿刺針到達椎體,明確位置并拔出內芯,置入導針,并于DSA透視引導下,通過工作套管鉆入精細鉆。取出精細鉆,低黏度組給予低黏度骨水泥,高黏度組給予高黏度骨水泥。低黏度組置入球囊擴張,并進行骨水泥攪拌,于拔絲期取出球囊,并注入適量骨水泥; 高黏度組采用骨水泥注入器、特制液壓推入泵,注入1 mL高黏度骨水泥,于透視條件下觀察彌散情況,并于3 min后推入高黏度骨水泥,注射骨水泥量為每個椎體3~5 mL, 最大程度確保骨水泥越過椎體中線,并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血壓等指標。術后1 d內,患者需臥床休息,避免活動,并于2 d內下地活動,給予適當?shù)目构琴|疏松藥物治療。
① 術后骨水泥滲漏率; ② 手術前后傷椎高度變化情況; ③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④ 手術前后傷椎Cobb角、傷椎前緣高度比、中部高度比、后緣高度比; ⑤ 術后3個月隨訪,采用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估治療分數(shù)(JOA評分)評估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效果,包括臨床體征、主觀癥狀、日?;顒印螂坠δ芊矫?,總分越高,表示術后功能恢復效果越好。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高黏度組術后骨水泥滲漏率顯著低于低黏度組(P<0.05); 術后, 2組患者的傷椎高度均顯著高于術前(P<0.05), 且高黏度組的傷椎高度顯著高于低黏度組(P<0.05); 術后,2組患者VAS評分均顯著低于術前(P<0.05), 但2組間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骨水泥滲漏率、傷椎高度和VAS評分比較
術前, 2組Cobb角、前后緣高度比、中部高度比、后緣高度比相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 2組Cobb角、前后緣高度比、中部高度比、后緣高度比均優(yōu)于術前,且高黏度組以上指標優(yōu)于低黏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傷椎Cobb角、前后緣高度比、中部高度比和后緣高度比結果比較
術后3個月隨訪,高黏度組JOA評分為(88.75±6.01)分,顯著高于低黏度組的(80.32±5.01)分(P<0.05)。
脊柱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其相鄰的韌帶、肌肉組織、椎間盤等,是穩(wěn)定脊柱的重要結構。OVCFs多發(fā)于老年女性,老年OVCFs患者的損傷機制主要包括: 骨質疏松癥患者由于椎體骨皮質變薄、骨量流失、骨密度降低,導致椎體承受力減弱,一旦碰到暴力因素,如搬動物品、跌倒、轉身,甚至打噴嚏、咳嗽,易引發(fā)椎體壓縮性骨折; 老年人運動系統(tǒng)功能退化,致肌肉、韌帶、椎間盤等軟組織發(fā)生退化,使得脊柱系統(tǒng)失去腰背、腹部肌肉、韌帶的保護作用,造成脊柱過度后凸,而肌肉、椎間盤等組織無法有效進行能量吸收、暴力緩沖,導致機體承受的力集中在骨組織,因而易發(fā)生椎體壓縮性骨折[3]。
骨水泥椎體成形術為臨床治療OVCFs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通過椎弓根將骨水泥注入椎體腔,從而改善傷椎的強度、高度,矯正脊椎后凸癥狀。研究[4]表明,脊椎后凸畸形可導致此部位力學異常傳遞,使得傷椎周圍椎體的骨折風險增大。因此,矯正脊椎畸形不僅可減輕患者的背部疼痛,還可降低多節(jié)段骨折的發(fā)生風險。骨水泥滲漏是錐體成形術的常見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包擁政[5]研究表明,低黏度骨水泥的注入,可造成骨水泥從骨折部位、毛細血管處滲漏。本研究結果表明,高黏度組術后骨水泥滲漏率為13.85%, 顯著低于低黏度組的29.23%(P<0.05)。由此表明,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女性OVCFs患者,能夠顯著降低術后骨水泥滲漏率。
研究[6]表明,老年患者若椎體高度丟失,會導致維持脊柱穩(wěn)定的肌肉、韌帶等組織受到牽拉,刺激軟組織神經(jīng),引起腰背部疼痛,若長久不愈,則會導致脊柱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變差,疼痛加劇,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黏度組患者術后傷椎高度顯著高于低黏度組(P<0.05), 2組術后VAS評分均顯著低于術前(P<0.05), 但高黏度組術后VAS評分與低黏度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女性OVCFs, 能夠改善患者的傷椎高度,并緩解患者疼痛。
高黏度骨水泥屬于新型骨水泥灌注材料,具有注入時間長、瞬間黏度高、聚合溫度低的特點,可在椎體均勻分布,并減少局部組織的損傷。低黏度骨水泥易出現(xiàn)彌散均勻度低的缺點,椎體受力后,未填充的部位易發(fā)生塌陷[7]。本研究中,高黏度組患者術后Cobb角、前后緣高度比、中部高度比、后緣高度比均顯著優(yōu)于低黏度組(P<0.05), 表明高黏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矯正傷椎畸形的能力顯著優(yōu)于低黏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術后3個月隨訪,高黏度組患者的JOA評分顯著高于低黏度組(P<0.05), 表明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女性OVCFs, 能夠改善患者肢體活動能力,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高黏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女性OVCFs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可降低骨水泥滲漏率,且術后傷椎高度、功能恢復效果優(yōu)于低黏度骨水泥椎體成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