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楷黃世歡閉獻燦黃開健鄒成林*
(1.橫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廣西 南寧530300;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廣西 南寧530007)
甜玉米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新型果蔬,具有皮薄汁多、爽脆甘甜、適口性好等特色,深受各階層消費者青睞。廣西橫縣地處桂東南,屬南亞熱帶氣候,雨量充足,夏長冬短,年無霜期大于320天[1]。優(yōu)越的自然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甜玉米的生長,預計2020年橫縣甜玉米播種面積將達到2萬公頃,年產鮮苞30萬噸,橫縣將成為我國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甜玉米生產、加工基地和種子繁育基地[2]。因此加大甜玉米引種和篩選研究對橫縣甜玉米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鄒宇等通過對比試驗,篩選出了適合于桂北地區(qū)種植的甜玉米品種“602”[3]。林艷紅對10個甜玉米新品種進行了主要性狀、抗性及產量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夏蜜甜玉米”和“WY1”號比較適合在北海市進行推廣[4]。黃煥楨對7個超甜玉米新品種進行田間比較試驗,從中選擇了“閩雙色6號”和“泰鮮甜2號”兩個適合廣西種植的甜玉米品種[5]。
橫縣作為廣西最大的甜玉米生產基地,有關甜玉米品種的比較試驗開展較少。隨著農業(yè)科研人員對橫縣甜玉米發(fā)展現狀的深入分析[6]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調查,發(fā)現雖然廣西橫縣因“龍頭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使甜玉米產業(yè)化形成了規(guī)模,但是缺少高品質的甜玉米品種[7]。為加強橫縣甜玉米品種引進、試驗和篩選等工作,豐富甜玉米種類,本研究對2019年引進的7個甜玉米品種開展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橫縣種植的鮮食甜玉米品種。
參試甜玉米品種共7個,分別為“京科甜633”(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斯達甜216”(北京中農斯達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斯達甜231”(北京中農斯達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金冠597”(北京四海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先甜18號”〔先正達種苗(北京)有限公司〕、“佛甜10號”(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粵甜16號”(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其中以“粵甜16號”為對照品種(CK)。
試驗于2019年春季在廣西橫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基地進行,試驗地土壤為紅壤土,肥力中等排水方便,前茬作物為甜玉米。試驗采用簡比法,不設重復,每個品種6行區(qū),小區(qū)面積24m2,行長6m,密度3500株/667m2(每行21株),周邊設置與品種相同的保護行區(qū)。實收中間4行(面積16m2)計產。育苗移栽,春季3月19日育苗,4月2日移栽,4月10日施追肥,4月16日施第兩次追肥,6月上旬進行適時采收。按常規(guī)進行田間管理。
在甜玉米不同生育時期記錄和測定其生育期、田間植株性狀、抗病性、果穗性狀和鮮穗產量,主要包括生育期天數、散粉-吐絲間隔期(ASI)、株型、株高、穗位高、葉片數、雄穗分枝數、穗型、穗長、穗粗、百粒重、主要病害的抗病性、抗倒性等,在收獲期進行小區(qū)鮮穗測產并換算成667m2產量。采用Ex?cel2010進行數據統(tǒng)計。
參試甜玉米品種生育期比較見表1。
表1 參試甜玉米品種生育期比較
由表1可知,各參試甜玉米品種從出苗到采收天數為65~77d,其中早熟品種為“斯達甜231”,生育期為65d,比對照早7d;遲熟品種為“先甜18號”,生育期為77d,比對照晚5d。各品種散粉期和吐絲期均比較相近,因此各品種散粉-吐絲間隔期(ASI)值較小,為0~2d。
參試甜玉米品種田間植株性狀見表2。
表2 參試甜玉米品種田間植株性狀
由表2可知,“京科甜633”“斯達甜216”“斯達甜231”“佛甜10號”為緊湊型品種,“金冠597”“先甜18號”粵甜16號”為平展型品種。各參試品種株高介于180~210cm之間,其中最高的為“京科甜633”和“先甜18號”,與對照品種相差不大;最矮的為“斯達甜216”,明顯低于對照品種。穗位高則介于50~80cm之間,最高為“先甜18號”和對照品種“粵甜16號”,高80cm;最矮為“斯達甜216”,高50cm。葉片數相差不大,在14~17片之間,葉片數最多的為“金冠597”和“先甜18號”,最少的為“斯達甜216”和“佛甜10號”。雄穗分枝數各品種相差較大,最少的“斯達甜231”,僅12枝;最多的“京科甜633”和“佛甜10號”,可達19枝。各品種在空稈率、雙穗率、倒伏率和倒折率這4項指標上表現較好,均未見發(fā)生。
參試甜玉米品種抗病性表現見表3。
表3 參試甜玉米品種抗病性表現
如表3所示,各參試品種所表現的病害主要為莖腐病和玉米螟。其中莖腐病最重的為“斯達甜216”,感病率達到了15%;感病最輕的為“京科甜633”,發(fā)生率為2%。心葉期玉米螟為害最嚴重的是“金冠597”,為害率達到了10.0%,“斯達甜216”和“斯達甜231”則未發(fā)生心葉期玉米螟為害。瘤黑粉病、絲黑穗病、小斑病、紋枯病、大斑病、矮花葉病、玉米銹病、彎孢菌葉斑病、穗腐病、灰斑病等10種病害調查未見發(fā)生。
參試甜玉米品種果穗性狀見表4。
表4 參試甜玉米品種果穗性狀
從表4可知,穗重最重是“斯達甜231”和“先甜18號”,均為0.29kg;最輕的是“金冠597”,為0.25kg。參試的6個甜玉米品種穗粗均低于對照品種“粵甜16號”,其中“京科甜633”穗粗最小。穗長最長的品種為“佛甜10號”,比對照長了1.5cm;最短的為“金冠597”,較對照短0.5cm。各品種禿尖表現較好,除“斯達甜231”外均沒有出現禿尖。穗行數除“京科甜633”為14行外,其它品種均為16行。各品種行粒數均不低于對照品種“粵甜16號”,其中行粒數最多的“佛甜10號”為48粒,比對照多11粒。百粒重最重的“先甜18號”為36.1g,最輕的“斯達甜216”和“佛甜10號”為32.8g。
參試甜玉米品種鮮穗產量比較見表5。
表5 參試甜玉米品種鮮穗產量比較
由表5可知,各參試甜玉米品種折合鮮穗產量 在821.2~1008.8kg/667m2之間,其中“先甜18號”鮮穗產量排名第1,達到1008.8kg/667m2,較對照增產7.55%;其次為“斯達甜231”,鮮穗產量為996.3kg/667m2,較對照增產6.22%。鮮穗產量低于對照品種的有2個,分別為“京科甜633”和“金冠597”,其中“金冠597”產量最低,為821.2kg/667m2,比對照減產12.45%。
甜玉米的農藝性狀和果穗性狀與產量等關系密切[8]。學者們對包括株高、穗位高、莖粗、葉片數、行粒數、穗長、鮮苞重、穗行數、百粒重、穗粗、穗數、禿尖等主要指標對甜玉米產量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研究[9-13]。一般認為生育期越長越有利于提高玉米生物產量,但較長的生育期也會影響甜玉米下一季的種植時間。散粉-吐絲間隔期(ASI)對果穗結實效果有較大影響,ASI越小結實越好。株高和穗位高會對甜玉米的抗倒性有較大影響,抗倒性又會直接影響其產量,株高和穗位高越高抗倒性會越差。葉片數會影響甜玉米的光合作用,適當的葉片數既能提高甜玉米的有機物合成,又不會消耗過多的營養(yǎng)。同樣分枝數在一定范圍內越少越有利于甜玉米產量的提高。而穗粗、穗長、穗行數、行粒數和百粒重一般與甜玉米鮮穗產量成正向相關。
根據生育期、田間植株性狀、抗病性、果穗性狀和鮮穗產量等的綜合分析,各參試品種表現情況如下:
“京科甜633”,生育期和葉片數適中,綜合抗病性較好,但雄穗分枝較多,穗粗較小,穗行數也比較少,鮮穗產量僅排名第6,綜合表現不夠理想。
“斯達甜216”,雄穗分枝數合適,穗長較長,但葉片數太少,易感莖腐病,鮮穗產量排名第4,并不突出,因此整體表現不行。
“斯達甜231”,株高、穗位高、葉片數和穗長表現比較適中,單穗重和抗病性表現突出,在生育期短、雄穗分枝數少的情況下,鮮穗產量排名第2,可見該品種綜合表現較好。
“金冠597”,易感莖腐病和玉米螟,穗重、穗粗、穗長、百粒重指標普遍較低,在生育期較長的情況下,鮮穗產量較對照減產12.45%,排名最后,其綜合表現較差。
“先甜18號”,株高和穗位高普遍較高,葉片數和雄穗分枝數較多,果穗性狀如單穗重、穗粗、穗長、行粒數和百粒重均表現突出,鮮穗產量超過了1000kg/667m2,排名第1,該品種綜合表現優(yōu)異。
“佛甜10號”,生育期適中,穗長較長,行粒數較多,但葉片數相對較少,雄穗分枝數過多,其它性狀一般,鮮穗產量排名第3,盡管高于對照,但是增幅并不明顯,該品種綜合評價表現一般。
通過現有試驗數據的分析,從生育期、田間植株性狀、抗病性、果穗性狀和鮮穗產量來進行綜合判斷,與對照“粵甜16號”(CK)相比,“先甜18號”和“斯達甜231”綜合性狀表現具有明顯優(yōu)勢,適宜在橫縣進行推廣種植。
本研究未能設置重復試驗,對結果的準確性會有一定影響,需進一步進行后續(xù)的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