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父母和孩子談人生,既能傳授生活智慧,也能溝通親子感情,還能為孩子將來度過自己的一生積攢精神力量
為什么要和孩子談人生?因為孩子是人,是一個完整的人,是一個除了要知道學習、考試,還要會生活、會與人交往、會處理問題的獨立個體,他將來也一定要獨自面對不可能一帆風順的人生。父母和孩子談談人生,既能傳授生活智慧,也能溝通親子感情,還能為孩子將來度過自己的一生積攢精神力量。
我認為,家庭教育的基本價值之一就是家長要向孩子傳遞生活的技能、本領(lǐng)和智慧,而這些,可以在和孩子談人生的過程中向孩子分享、傳播。
孩子是你的孩子,但他有自己的人生。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要教會孩子生活,教會孩子面對人生的種種問題,大到選擇工作、配偶,小到怎么處理生活瑣事、同學間的矛盾等,這都是人生的構(gòu)成部分。分享是親密關(guān)系的本質(zhì),父母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其實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用真實、真切而又有細節(jié)的故事,真誠地和孩子談人生,盡量避免勵志和說教
那么,要怎么和孩子談人生呢?我有“三不”“三真”和“三細”的心得與家長朋友們分享。
“三不”:不宏大,不勵志,不說教。
不宏大,就是和孩子談人生時盡量避免宏大敘事、大詞大話,因為這樣的話基本是假大空,孩子不愛聽,長此以往還會削弱孩子與大人交流的興趣。不勵志,就是和孩子談人生時盡量避免灌輸心靈雞湯,避免以“勵志”為目的。比如“我們小時候那么苦,現(xiàn)在你們生活條件好了,一定要好好學習”之類,這樣的話說得多了,孩子就不再愛聽你說了。不說教,就是和孩子談人生時盡量避免講大道理,不要總是試圖去說服、教育孩子,這會讓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反感,久而久之他對你避之不及,更別提聽你談人生了。
“三真”:真實,真誠,真切。
真實,就是和孩子說自己的人生故事時,切忌為了勵志而憑空捏造,否則就像“狼來了”一樣,孩子以后就不相信你的話了。真誠,就是和孩子談人生時要表達真實的感情、感悟,讓孩子體會到你的成長過程。真切,就是和孩子談人生時要情真意切,對孩子掏心掏肺,就像和老朋友談心、敘舊一樣,讓孩子感到親切,讓孩子能夠與你發(fā)自內(nèi)心地建立起一種牢不可破的親密感。這種親密感一定能帶給孩子安全感和力量,讓孩子受益一生。
“三細”:細致,細膩,細節(jié)。
細致,就是和孩子談人生時要細致入微,帶著對孩子的人文關(guān)懷,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段、個性特點決定哪些可以說,哪些暫時不說等以后再說。細膩,是和孩子談人生時要關(guān)照孩子的細膩感情,觀察孩子在談心過程中的細微變化,給予孩子適當?shù)娜松笇c點撥。細節(jié),就是和孩子說自己的、家族的人生故事時要照顧到孩子愛聽故事、愛聽情節(jié)的特點,多和孩子分享事情的細節(jié),讓孩子在傾聽過程中感到愉快、有意思,這也是對兒童心理特點的關(guān)注與尊重。
童年往事、家族故事、生活瑣事都是可以和孩子談人生的內(nèi)容
你的孩子如果和你無話不談,那說明你真是一位成功的家長。那你和孩子聊天時,可聊的范圍也會很廣。但和孩子談人生,具體談些什么呢?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事:童年往事、家族故事和生活瑣事。
從童年往事中了解父母。和孩子談談你自己的童年,孩子一定很感興趣。因為孩子希望從你的童年經(jīng)歷中了解你,從你的童年故事中看到他自己的影子,同時也想知道父母是怎樣經(jīng)歷童年而成長為今天的大人的。在和孩子談你自己童年往事的過程中,你和孩子的距離會慢慢靠近,對孩子的影響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當孩子知道童年的你也是個調(diào)皮鬼,也曾上樹抓鳥、下河摸魚時,他其實會更喜歡你,因為你和他現(xiàn)在一樣是個熊孩子呀。當孩子知道童年的你也曾刻苦求學時,他會默默被你感動但不一定會說出來。當孩子知道童年的你曾經(jīng)挨餓受凍時,他會在心底里升起對你的憐惜,這種憐惜絲毫不會影響孩子對你的好感,反而會讓孩子更愛你。
從家族故事中汲取力量。“我從哪里來”是孩子們經(jīng)常會思考的問題,聊家族故事不一定是為了勵志,更多的是一種血脈親情,一種溫暖回憶,一種人生傳承。我常常和我家兩個孩子說起我的父親、母親及祖輩的故事,孩子們都很愛聽。他們了解到我們家人走過一條怎樣的路,有著怎樣的辛酸與幸福,一定能從中找到成長的動力。我曾經(jīng)和我家兩個孩子說起我母親的故事:母親16歲時去參加社會主義教育活動,身高1.40米、體重60多斤的她從福建西部閩西山區(qū)來到沿海的閩南,聽不懂閩南話,被人笑“黃毛丫頭吃白飯”。母親聽后非常生氣,立志要努力工作,不讓人瞧不起,后來真的通過努力改變了閩南人對她的偏見。當我處于人生困境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媽媽十幾歲時孤身在外地闖蕩,不向生活低頭的倔強表情——雖然我并沒有見過,但我像真切地看過一樣刻骨銘心。母親的不服輸與韌勁,她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一直鼓勵著我,給我力量。
從生活瑣事中學習智慧。生活瑣事很小,但不容小覷。因為人一生中大多數(shù)時候要處理的都是種種雞毛蒜皮的事。我們可以從和孩子聊生活瑣事的處理方法中,亮出我們對人生的態(tài)度和生活智慧,這些都能讓孩子受益。比如最近我準備買房子和家具,整個過程我都帶著兩個孩子。他們跟著我接觸形形色色的人:開發(fā)商、中介、房東、家具經(jīng)銷商等。一天行程結(jié)束,我會跟孩子們分析白天見到的人,這是個什么樣的人,那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個房子有什么優(yōu)點和不足,我們要怎么選擇房子,怎么去談價格,怎么去辨識家具材質(zhì),怎么去布局空間……這些都可以教給孩子生活的智慧。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會從這些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得到增強。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