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振頡
真正做了全職媽媽,王亞會發(fā)現(xiàn)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相比有工作的女性,全職媽媽承受的心理壓力更大。王亞會必須在全天24小時內處于待命狀態(tài),她的生活重心也完全圍繞著兒子。很快一年過去,在王亞會的精心呵護下,兒子的身體素質顯著增強。丈夫下班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兒子也健康活潑,他自然不停地夸獎老婆能干,夫妻關系也隨著兒子的變化更加和諧。
但是兒子不喜歡說話,像一只“悶葫蘆”,似乎對周圍的世界提不起興趣。這讓王亞會非常擔憂,兒子會不會出現(xiàn)了什么狀況?她帶兒子去醫(yī)院檢查,結果顯示兒子的各項發(fā)育指標完全正常,可能是遺傳了丈夫的性格,因為她丈夫就不善言談,無論是婚前或者婚后,他的話總是不多,是IT男的典型特征。但不能任由事態(tài)發(fā)展,必須找到一個法子讓孩子變得更加活潑。
年底,王亞會來到姐姐家串門。姐姐正在陪孩子玩黏土,王亞會看到有幾只五顏六色的小動物,非??蓯邸=憬愀嬖V王亞會,這些小動物都是用黏土做的,小孩子非常喜歡。用由淀粉制成的黏土做東西,不但安全環(huán)保,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智力,說得王亞會心里癢癢的。從姐姐家回來,王亞會便開始了自己的DIY黏土制作。首先,她上網(wǎng)查找黏土的制作方法,調制出原材料,然后跟著網(wǎng)絡視頻學做一些簡單的物品。由于沒有美術基礎,她做得不怎么好,但是內心非常愉悅,整個制作過程中,她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兒子見媽媽擺弄黏土,也高興地揮舞著小手,好像對黏土非常感興趣。
“寶貝,媽媽給你做一只小猴子好嗎?”王亞會微笑著對兒子說,兒子就是屬猴子的。這次,王亞會要自己捏出猴子的形象。她的注意力都在黏土上,即使此刻頭頂上驚雷炸響也不能分散她的注意力。三刻鐘后,一只算不上惟妙惟肖的猴子在王亞會手中誕生。
“寶貝,喜歡嗎?”王亞會把這只不算成功的作品遞到兒子手中。兒子才一歲多,只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匯,拿著媽媽剛剛做出的作品,兒子不停拍動雙手,嘴里說著不完整的音節(jié)。晚上把兒子哄睡,王亞會把剛做好的猴子拿出給丈夫看,輕聲地說:“這個做得還不完善,不過今天兒子很高興,以后我會繼續(xù)努力,肯定會越做越好。”
丈夫提議讓兒子開始抓周,在王亞會的提議下,桌子上擺放著水果、玩具、畫冊,還有王亞會制作的黏土作品。兒子最終挑了王亞會制作的黏土作品,王亞會和丈夫見后都很開心,他們認為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創(chuàng)意精神的人。收拾東西時,王亞會的視線落到那些水果上,她想用黏土制作仿真水果、蔬菜,兒子一定會喜歡。
黏土制作首先考驗的是人的耐心,其次要對物品細致觀察。王亞會在制作過程中,慢慢補上一些短板。以前她的性子比較直、比較急,不能長時問靜下心來做同一件事。然而通過做黏土,她可以做到心無旁騖。此外,她對物品的觀察也變得越來越仔細。每次在做仿真水果、蔬菜時,丈夫和孩子會在旁邊鼓勵她,一家人其樂融融。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亞會的黏土技術有了長足進步。耳濡目染下,兒子在幼兒園做的手工也很有想象力。當老師得知王亞會是黏土制作的高手時,邀請她去幼兒園給孩子們講課——手工制作和創(chuàng)意思維,開發(fā)兒童天性。此后,王亞會名聲在外,有不少黏土制作基地紛紛邀請她去講課,很快她成了紅人。
王亞會注冊了網(wǎng)絡視頻賬號,在視頻平臺上直播制作黏土仿真物品的過程,收獲無數(shù)粉絲和點贊。她執(zhí)著、開朗、熱情的性格,和粉絲們非常有共同語言。微信群里她如同知心大姐姐,關心愛護群里的每一個人,她和粉絲經常在一起聊天,聊黏土技術,有時還聊家庭、聊生活。有人問王亞會:會不會讓孩子長大后專門學做黏土仿真物品,以此作為謀生手段?王亞會的回答是“順其自然”,她會尊重孩子將來的選擇,就像自己熱愛手工,順其自然才會取得出奇的效果。她也會保護孩子的自然想象力,不著急給孩子設定人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