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蕊
近年來高考考查從能力立意轉向素養(yǎng)導向,立意鮮明、背景新穎、設問靈活、層次清晰,2020年高考模擬的創(chuàng)新題型層出不窮,如邏輯題、開放題、文化題、推斷題、多選題、舉例題等,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考查學生的數學閱讀、獲取信息、自主分析、推理論證、比較評價,并最終解決問題等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構建以教材為本、以素養(yǎng)為基的生本化課堂,逐步培育學生的數學閱讀技能、表達技能、作圖技能、推理技能、運算技能等,從而使學生具備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閱讀與思考”專欄是數學教科書知識的補充和延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必修 1-5 冊中共編排了 24 篇“閱讀與思考”,它篇幅短、內容新、閱讀性強,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體,讓學生認識數學的表達形式,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數學的構造、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閱讀、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是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強有力的載體。
一、“閱讀與思考”教學實施的成熟環(huán)境
對一所普通高中來說,數學教師充分認可教材設置“閱讀與思考”專欄的意義,但由于生源基礎、升學壓力和課時安排等原因,無法將“閱讀與思考”專欄納入課堂教學,而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很少有主動探索的意識。
長春七中踐行成長教育理念,牢固樹立“先學后教,自主內化”的教學原則,為確保教學全程的有效性,分為:前饋系統(tǒng)—聚焦式“三環(huán)節(jié)”主題備課;落實系統(tǒng)—深化“3411成長課堂”改革(三大改革、四大課型、五大評價標準);反饋系統(tǒng)(建立科學的訓練、批改、考試、輔導體系,鞏固課堂教學改革成果)。通過精準設定的教學目標,清晰流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彩紛呈的教學互動等,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生本化的成長課堂成為“閱讀與思考”專欄有效實施的成熟土壤。
二、“閱讀與思考”教學方式的區(qū)分選擇
必修部分的24篇“閱讀與思考”專欄可以分為知識拓展類和實際應用類,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梢耘c數學知識相結合來講解;或者根據課題需要對素材進行補充;或者借助信息技術來講解;或者布置學生課下閱讀,查閱資料。
如必修4的《三角學與天文學》,采用閱讀問答式教學方式,主要利用特色早讀和包保時間,提前下發(fā)導學提綱和參考題目,學生帶著問題自行閱讀,并能從中提煉有效信息。問題可以是:了解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維爾納,韋達的三角學論著;球面三角學主要研究什么? 三角學是如何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的?等等。課上小組進行匯報,教師展示動態(tài)鏈接進行講解,學生經歷將幾何問題代數化,有助于學生認識數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
如必修三的《割圓術》,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方式,對劉徽的割圓術進行再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如何方便地計算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面積。利用拓展課時間,課前下發(fā)導學提綱,通過自主閱讀與課內思考相結合的方式,采用公式的理論推導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手段,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數學中所蘊含的算法思想,給學生提供了一次動手實踐、還原歷史的經歷,同時體會其中蘊含的遞推思想與迭代算法。
教師依托“閱讀與思考”專欄,通過數學閱讀、數學抽象,使用數學語言對問題進行表達,借助數學方式,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三、“閱讀與思考”教學內容的篩選改編
必修部分的“閱讀與思考”專欄數量并不多,《斐波那契數列》《九連環(huán)》等內容吸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利用隔周一次的數學社團講座,將數學史上著名小問題,如回文數、匹克定理、角谷猜想等仿照“閱讀與思考”專欄進行改編,作為補充。
如《格點問題》,闡述匹克定理,通過自主閱讀與課內探究相結合,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問題的設計引導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經驗,采用獨立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將學生的興趣、思維、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夯實了學生的思維訓練,同時抓住學生探究活動的關鍵點,再次對圖形的觀察、數據的收集與計算、推理與交流、歸納與總結、找出三個數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使建模思想有效滲透,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四、“閱讀與思考”教學效果的有效評價
根據課時安排,我校一個月共有8堂數學拓展課,包括特色早讀、視野拓展、數學社團講座等。利用這些課時,我對這一屆學生從高一入學開始就利用“閱讀與思考”專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邏輯推理、歸納總結等能力,讓學生了解數學價值、體悟數學味道,提升數學素養(yǎng)。
根據數學的邏輯嚴謹性及數學“言必有據”的特點, 我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時要領會每個句子、每個名詞術語、每個圖表的內容和含義。對新出現的數學定義、定理一般不能一遍過,要反復仔細閱讀,并進行認真分析直至弄懂含義。學生從機械接受知識到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到內在規(guī)律到能獨立的歸納、概括、猜測相關結論,使學生在完成相關創(chuàng)新題和材料題時能夠快速抓住重要信息,找到內在聯系,列出等量關系。
不求全,但求聯。利用“閱讀與思考”專欄以及增加的數學相關內容,將幾個知識版塊內容的內在聯系弄清楚,使學生在完成知識交匯題時能夠馬上對應出正確的知識點。
梳理數學思想,利用每一個實際問題的思考探究過程,將數形結合、分類討論、轉化化歸等思想浸入學生腦海,變成順理成章的反應。
經過兩年多的內嵌式培養(yǎng),與另一個同類班級相比,這個班的平均數學成績穩(wěn)步上升,一年一年臺階。從高一時低于另一個班級5分,到二模測試高于另一個班級9分,班級高分段人數也遠遠超過另一個班級。我相信,這種培養(yǎng)是起到了作用的。
同時,在完成綜合實踐課程這部分,學生們也展示出了相當強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獨立完成了綜合實踐結題報告,雖然相當稚嫩,但已初具數學鉆研的雛形,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總之,數學教學一定要回歸本源,絕不能離綱離本,脫離教材。教材上“思考”“探究”“閱讀與思考”“探索與發(fā)現”“信息技術應用”“觀察”“實習作業(yè)”等內容都是對正文內容的有力補充,一齊將龐大廣博的數學知識體系一點點展現在學生面前,去建造每位學生的數學世界,培育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師,我將繼續(xù)認真鉆研教材,使用教材,用最恰當的方式與學生共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