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性假設是管理理論的必要前提。對于教育管理而言,教育管理者基于自身對人性的不同認識,會對教育管理理論和實踐產(chǎn)生重要影響。分析人性假設理論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相關文獻,對人性假設理論在中小學班主任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應用研究文獻進行述評,有其重要意義,能夠?qū)V大教育管理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人性假設;班主任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人性假設是管理學上的一個概念,主要是指對人的本性或本質(zhì)的認識。人性假設這一理論內(nèi)容是由美國的行為科學家道格拉斯·麥克雷戈提出的,用以管理人的理論。西方人性假設理論可分為“工具人”假設、“經(jīng)濟人”假設、“社會人”假設、“自我實現(xiàn)人”假設、“復雜人”假設、“文化人”假設等,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人性假設理論可分為“性本善”假設、“性本惡”假設、“性無善惡”假設、“亦善亦惡”假設,這些人性假設理論在教育管理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育管理者要學會運用人性假設理論更加有效的進行教育管理。
一、基于人性假設理論對中小學班主任管理的研究述評
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xié)調(diào)者。不同的人性假設會導致班主任采取不同的行為準則,進而也影響到教師的行為傾向。
周?。?006)在“人性假設與班級管理”中,提到高一班主任吳老師制定的《關于遲到、衛(wèi)生的督促與管理的辦法》,這一班規(guī)非常明確地規(guī)定,該班同學每遲到或者衛(wèi)生沒搞好一次,就要罰交2元錢。在班級罰款這一案例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班主任對學生的消極人性假設對班規(guī)制定的影響。這樣的一個班級規(guī)定把學生看成是班級機器的一部分,即把學生看成是“經(jīng)濟人”,認為學生行為主要受外界經(jīng)濟利益或者其他物化利益的驅(qū)使,學生會避免經(jīng)濟損失或者其他物化利益的損失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所以,教師就可用這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獎懲方法來約束學生。[1]這種班規(guī)的制定基礎,其實就是“工具人”假設和“經(jīng)濟人”假設在班級管理中的具體體現(xiàn)。但是這樣的班級管理,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壓迫,會不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王藝華(2008)在“人性假設理論視角下的學生管理”中,提到管理者對于學生管理的工作重點在于關心學生,不僅僅關心他們的學業(yè),更要關心他們的思想心理,尤其是對于處在思想心理發(fā)生轉(zhuǎn)折階段的學生,要多與他們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困惑,解決他們的問題。管理者自身一定要融入這個集體中,幫助建立一個融洽的集體,努力提高學生對學校和學校教育的認同感、歸屬感、依戀感,激勵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進集體的凝聚力。注意協(xié)調(diào)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在一個人際關系良好,積極向上的集體里,學生更能迅速順利的成長。管理者還要認真了解和掌握校園里“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正確引導、平衡協(xié)調(diào)兩者之間的關系,相互競爭又相互取長補短,讓學生在組織中得到鍛煉和自我認同。廣大的學生也應該不同程度地參與管理工作,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工作積極性。[2]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積極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重視情感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這其實也就是“社會人假設”在班級管理中的具體體現(xiàn)。陳蕾(2014)在“淺談初中班主任人性假設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中,提到初中班主任對學生的人性假設有這樣的四個誤區(qū):一是班主任認為學生天生就是懶惰的,沒有監(jiān)督就不會去學習;二是班主任認為大部分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升學;三是班主任認為只有懲罰性的班級管理方式才是最簡單有效的;四是班主任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需要積極的評價,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重視班主任的評價。一個在正式組織中受到冷遇的人,可能在非正式工作群體中,找到自己的社交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滿足。并且人們能夠?qū)Χ喾N互不相同的管理策略做出反應,這要取決于他們自己的動機和能力,也決定于工作任務的性質(zhì),換句話說,不會有在一切時間對所有的人全能起作用的唯一正確的管理策略。[3]這就是“復雜人”假設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具體體現(xiàn)。這時,班主任就必須具備“應變管理”或者“權變管理”的能力,要根據(jù)具體人的不同情況,靈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每個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以學習為例,有的同學學習積極性高,這時老師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這時就要以鼓勵為主,幫助他們分析學習的方法和學習中的優(yōu)勢和劣勢,還要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而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主要采用控制的方式,讓他們遵守紀律,按時完成學習任務,輔之以談心、交流和關心,盡量挖掘他們其它方面的才能,使他們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樹立自信心。閻亞軍,王燕(2011)在“人性假設與教育——由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引發(fā)的思考”中提出現(xiàn)實教育中出現(xiàn)的學生過分自由,個性過分張揚,教師不敢管學生,不敢批評學生,放任學生的現(xiàn)象。性善論可能難辭其咎,這種人性假設認為學生天性向善,學生就像一個個天使一樣,學校教育和教師只需保護尊重其天性,讓其自由釋放,它嚴重背離了人性的真實,事實己經(jīng)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它使學校教育無法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而學生個人的發(fā)展也是不健全的,而我們所批判的傳統(tǒng)教育,持有的可能是性惡論,學生在學校中就像犯人一樣。教師對學生施以嚴格的管理甚至壓制,基于性惡論假設的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缺乏獨立性,自主性,同樣也是不健全的人。[4]作為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做到言辭相濟,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需要,又要對學生的失范行為進行合理的懲戒,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人。
通過對上述文獻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人性假設理論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班主任對學生有著怎樣的人性假設會影響他對于學生管理有著怎樣的認識和實踐。這就提醒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清醒的認識到學生是千差萬別的,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管理,班主任還要和學生平等相處,多了解學生,才能在班級管理中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人性假設理論對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述評
在高等教育管理當中,重視人性假設是進行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通過對人性的分析來采取具體的措施才能夠有效地促進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當前高等教育的管理受教育體制改革和理念更新的影響,也更加重視對于人性主體的管理,強調(diào)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因此人性假設視角下的高等教育管理隨之不斷發(fā)展轉(zhuǎn)變,需要高等院校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加強對人性假設理論的認識與深入研究,從而加強人性假設視角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有效轉(zhuǎn)變,促進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張崗(2019)在“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在人性假設視角下的變化”中提到人性假設視角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有這樣三種轉(zhuǎn)變:一是管理主體向多元化轉(zhuǎn)變;二是管理模式向?qū)W術管理轉(zhuǎn)變;三是管理系統(tǒng)向開放式轉(zhuǎn)變。[5]可見,在高校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必須重視人性假設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并依據(jù)當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際狀況來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切實增強人性假設理念的有效應用以促進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由此才能確保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實與發(fā)展,以培養(yǎng)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秦敏(2011)在“基于管理學人性假設的有效課堂教學思考——以延安大學為例”中提到現(xiàn)代高等教育更加關注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師生的潛能,在教師的導引下,師生、生生共融共振,以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通過整合集體智慧,實現(xiàn)知識資源的最有效的開發(fā)和運用。高等教育應當在教育育人價值的指導下運用管理學的人性假設以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實現(xiàn)教育的最大社會效益。[6]可見,在新時期下管理學的人性假設在高校教學中具有廣闊的適用空間。當然管理學人性假設理論不能直接搬用到高等教育中,而是需要一個轉(zhuǎn)換環(huán)節(jié),這體現(xiàn)在教學中則是把相關的管理學人性假設“教育本土化”。譬如教學中,“經(jīng)濟人”假設即學生更多地關注課程的考試內(nèi)容,對一些實務性的課程更感興趣,什么“有用”學什么;“社會人”假設即學生關注從教學互動中獲得社會需求的滿足;“自我實現(xiàn)人”假設即學生在學習中追求自我完善,關注個人與社會的發(fā)展等。正如每一個新的人性假設提出都伴隨著一次新的管理創(chuàng)新,將管理學人性假設運用于高校教學過程也將帶來教學的革新。郭航(2018)在“人性假設理論對民辦高校教師管理的啟示”中提到人性假設理論不僅適用于企業(yè)管理,其有益部分也適用于教育管理,對民辦高校教師管理有這樣四點啟示:一是以人為本——建立人性化的民辦高校教師管理制度;二是民主管理——采用“教師參與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三是內(nèi)在獎勵——搭建教師自我實現(xiàn)的平;四是權變管理——重視教師的復雜性特點。[7]民辦高校教師管理所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復雜個體,他們具有鮮明的特點,我們需要綜合分析幾種不同的人性假設理論,擇其優(yōu)而用之,以期創(chuàng)建適合民辦高校教師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三、文獻總評
通過對人性假設理論在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相關文獻的分析和述評,可以看出大部分作者都強調(diào)了人性假設理論在教育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性,教育管理者應加強對人性假設理論的研究和學習,從而更高效的進行教育管理。
在知網(wǎng)中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人性假設理論在中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相關文獻不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應當注重這方面的研究,加強中小學教育管理。
在高等教育管理領域,人性假設研究呈現(xiàn)兩個趨勢,一是將管理理論中的人性假設遷移到教育管理中,對教育中主體的人性假設進行演繹,主要是借用管理學中關于各種人性假說,嫁接到高等教育管理領域中;二是對教育管理中主體的個性化人性進行推演,這其中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教育管理的全視野出發(fā)將教育主體(包括教師、學生)的人性假設進行高度抽象整合。很多文獻對人性假設理論對高等教育管理理論和實踐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有價值的結論和建議,能夠很好的促進高等教育革新。
參考文獻
[1]周俊.人性假設與班級管理[J].教書育人,2006(27):17-19.
[2]王藝華.人性假設理論視角下的學生管理[J].中國電力教育,2008(18):169-170.
[3]陳蕾.淺談初中班主任人性假設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4,28(03):59-62.
[4]閻亞軍,王燕.人性假設與教育——由《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引發(fā)的思考[J].教育學術月刊,2011(06):7-9.
[5]張崗.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在人性假設視角下的變化[J].市場周刊,2019(04):11-12.
[6]秦敏.基于管理學人性假設的有效課堂教學思考——以延安大學為例[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5(05):41-43.
[7]郭航.人性假設理論對民辦高校教師管理的啟示[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12):34-35.
[8]高慧敏,呂強,吳晨曦.人性假設視閾下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轉(zhuǎn)變[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5(02):47-51.
[9]任增元,姜帆.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性假設研究評價[J].江蘇高教,2014(02):50-52+73.
[10]張付芝.基于人性假設的教育管理理論發(fā)展歷程[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10):95-96+110.
[11]沈曉平.高校教學管理模式轉(zhuǎn)型的價值取向[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6(06):869-872.
作者簡介:
黃云蔚(1996-),女,湖北棗陽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