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譯是一項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不同國家擁有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歷史文化背景、文化特色等,因此,其慣用語的特點及使用也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在韓漢翻譯中,為能夠正確傳達韓國語慣用語的意義,則需要同時考慮到語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并靈活選擇翻譯方法。本文通過論述韓漢慣用語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并列舉實例來說明,慣用語的翻譯不能只堅持一種翻譯原則或翻譯方法,應(yīng)考慮到各個因素并加以靈活處理。
關(guān)鍵詞:韓漢翻譯;慣用語;翻譯方法
各民族之間的語言習慣和文化習慣存在很多不同之處,其使用的慣用語雖有相互對應(yīng)的情況,但是也有很多慣用語不盡相同。慣用語既體現(xiàn)語言因素又體現(xiàn)多彩的文化因素。本文將以韓國語慣用語為中心,舉例說明韓漢慣用語的翻譯方法和技巧。
一、慣用語的定義
慣用語是指由兩個以上的詞匯組成的固定的詞組,其含義與詞匯原來的含義完全不同。慣用語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各民族語言中都有著極其廣泛的運用。由于慣用語具有靈活的結(jié)構(gòu),并且通過比喻等方法獲得修辭轉(zhuǎn)義,因此,需要反復(fù)思考才能準確理解其含義。慣用語的來源非常廣泛,涉及到不同民族的歷史、社會、文化、思想等各個方面。
二、慣用語翻譯方法
(一)翻譯成與韓國語慣用語的構(gòu)成詞匯類似的漢語慣用語。此翻譯方法簡單說就是直譯法。直譯法是保持原文內(nèi)容和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慣用語翻譯中的直譯法就是在目的語中找出與源語慣用語互相對應(yīng)的慣用語。由于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語言文化差異,有些情況下直譯法很難向目的語讀者準確傳達源語慣用語所表達的含義。但韓國語中存在大量的漢字詞,且其慣用語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因此,韓漢慣用語翻譯中應(yīng)首先考慮到直譯法,即漢語中是否存在與之對應(yīng)的慣用語。比如:
例1:????? ?? ? ??.
如坐針氈
例2:? ? ??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例3:???? ????
以卵擊石
例4:??? ?? ??? ????? ??.
爬不上去的樹,望都不用望
例1、例2和例3都能找到其對應(yīng)的漢語慣用語。例1的意思都是“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例2都比喻“任何事情都是從頭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例3都是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例4源語的意思是“對于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最好從一開始就不要太貪心,要果斷斷了念想”。雖然漢語中沒有找到完全對應(yīng)的慣用語,但是通過直譯也能從表層含義聯(lián)想到其深層含義,這樣既保留了源語的文化因素,又能夠準確傳達源語慣用語所要表達的含義。
(二)翻譯成與韓國語慣用語的構(gòu)成詞匯不同但含義相近的漢語慣用語。此翻譯方法適用于漢語中找不到與韓國語慣用語的構(gòu)成詞匯和含義相近的慣用語的情況。它是立足忠實于原文的翻譯,因此,普遍使用于慣用語翻譯中。比如:
例5:??? ??? ??? ?? ?? ???.
愛屋及烏
例6:? ?? ? ?
甕中之鱉
例7:??? ??? ???? ???.
冤家路窄
例8:??? ??? ??.
趁熱打鐵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雖然源語和目的語構(gòu)成詞匯不同,但含義相近,因此,目的語慣用語所表達的源語的含義清晰明了。例5中兩者都比喻“愛一個人而推及愛與其有關(guān)的人或物”;例6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例7兩者都指“仇人或不愿意見面的人偏偏容易相遇,不可回避”;例8比喻“抓住好時機和條件做事”。
(三)分析語境或背景后找到對應(yīng)的詞匯或語句。此翻譯方法適用于以下三種情況。第一,漢語中找不到與韓國語慣用語構(gòu)成詞匯及含義相近的慣用語時;第二,漢語中找不到與韓國語慣用語的構(gòu)成詞匯不同但含義相近的慣用語時;第三,與韓國語慣用語對應(yīng)但適用范圍不同時。比如:
例9:??? ??? ?? ??? ???? ???.
說什么也不信
例10:??? ? ??
非常罕見
例11:? ? ?? ? ???
添亂
上述例句中的韓國語慣用語因其文化因素在漢語中找不到與其完全對應(yīng)的慣用語,因此,譯者需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語境后再翻譯,以免使目的語讀者難以理解或誤解。例9中的“??? ??? ?? ??? ???? ???”,是像醬塊是用豆子做成的這么明擺的事實也不相信一樣,說什么也不相信,帶有抱怨的意思。例10中的“??? ? ??”是因為干旱的時候,種下去的黃豆出苗不旺,長得稀稀疏疏,因此比喻一些事情非常罕見。例11中的“? ? ?? ? ???”的表層意思是向做好的飯上撒灰。比喻幾乎快成功的事情因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失敗。也比喻有人用卑鄙手段破壞別人即將成功的事情。
三、結(jié)語
本文論述了韓漢慣用語的翻譯方法,并舉例加以說明。慣用語的翻譯中譯者需要靈活使用各種翻譯方法進行翻譯。本文總結(jié)出的關(guān)于韓國語慣用語的翻譯方法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翻譯成與韓國語慣用語的構(gòu)成詞匯類似的漢語慣用語;第二,翻譯成與韓國語慣用語的構(gòu)成詞匯不同但含義相近的漢語慣用語;第三,分析語境或背景后找到對應(yīng)的詞匯或語句再翻譯。翻譯時,譯者應(yīng)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掌握韓國語慣用語的含義,并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方法。
參考文獻
[1]李艷紅.中韓兩國慣用語對比與翻譯——以諺語對比為中心[D].中央民族大學,2006
[2]鄭潤基.中韓“四肢”慣用語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都載淑.韓語慣用語和與其對應(yīng)的漢語熟語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4]劉正光,周紅民.慣用語理解的認知研究[J].外語學刊,2002(02)
[5]金真姬.中韓慣用語對比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6]尹燕.文化因素背景下的中韓慣用語翻譯方法研究——以成語和俗語為中心[J].韓國語教學與研究,2016(01)
[7]李建軍.文化翻譯論[M].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10
[8]李占喜.語用翻譯探索[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
[9]趙曉紅.新編成語詞典[Z].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
[10]???.??? ??? ???? ?? ??[J].?????,2003
作者簡介:
李知娜(1994—),女,朝鮮族,吉林省龍井市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朝鮮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