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中
摘 要:新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滲透,讓美術課程資源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教學形式呈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點,美術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由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審視小學美術課程體系的構建問題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基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媒體環(huán)境;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
引言
當前,新媒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已經成為日常娛樂和工作的重要載體。在小學美術課程中,新媒體一樣可以發(fā)揮出顯著的作用,這就需要美術教師展開研究,找到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的具體策略方法。
一、小學美術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新趨向
(一)交互化,新媒體的一大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基于網絡渠道,傳播者和受眾實現(xiàn)互動,受眾彼此之間又可以有效互動。這種顯著的交互性,就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影響。對于小學美術來講,很多時候就是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遞知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未能形成有效互動。因此,在新媒體的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就需要關注到交互化這個新趨向,構建起交互性強的美術課堂。(二)可視化,可視化教學是一個新的理念,也就是將書本上的平面知識,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可以增進學生的理解,從而推動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而新媒體的出現(xiàn),給可視化教學帶來了更多新方法。因此,小學美術教學就要對這些新方法形成有效認識,將其運用到課堂之中,從而實現(xiàn)可視化課堂的構建。(三)生本化,生本化是教育的主流趨勢,也就是要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本體,圍繞學生來構建與實施教學活動。因為受眾群體具有自主選擇性,所以,小學美術教學,也就需要遵循受眾本位原則,將學生放在本體地位,重新構建美術課程的教學流程和模式,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具備更強的參與性。
二、營造濃厚的美術學習氛圍,強化美術感知力
多媒體的運用讓美術教學不局限于教材,還能向課外延伸,讓教學生活化。當前,教材的更迭速度相對較慢,其中一些素材難以激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教師可以合理替換教材中的一些素材,讓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另外,互聯(lián)網中的美術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美術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多舉一些例子,豐富小學美術課堂,營造濃厚的美術學習氛圍,讓學生接觸更加豐富多樣的優(yōu)秀作品,以強化其美術感知力。
三、趣味性與互動性結合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教師要善于利用這種教學工具,讓美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的確,各種實用的教學輔助工具讓課堂組織和準備更加便利,教學中資料和信息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也更加豐富。在這種整體背景下,教師更應充分發(fā)揮媒體工具的優(yōu)越性,讓美術的教學過程具備趣味性和互動性結合的特質。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太多知識儲備,美術感受力和審美能力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讓課堂更加有趣,多設計各種教學活動來豐富課堂內容,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融入課堂,并體驗到更多學習美術知識的樂趣。新媒體工具的使用給小學美術課堂注入了很多活力,并增添了很多色彩。通過新媒體手段的不斷交互和運營,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會更加有效,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感覺肌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如采用電子講座的方式,將這部分課程的內容傳遞到學生的計算機上,并讓學生按照計算機上顯示的步驟完成相關操作,學生首先要進行自主學習,熟悉與了解教學內容。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就要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相關知識和操作技巧。
四、巧用網絡式教學,引導美術課程多元化發(fā)展
新媒體技術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拓展小學美術的第二課堂。教師應有效把握小學美術課堂與課外的關系,使生活與課堂之間的交融朝著更加密切的方向發(fā)展。以美術四年級下冊《走進春天》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繪畫作業(yè),要求學生回想春游的情景,思考哪些景物可以展現(xiàn)春天之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校園美術交流平臺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師生在自由、平等的空間中溝通、探討,從而讓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作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認知。教師再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繪畫,并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共享空間。教師可以建立相應的評分機制,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打分,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作經驗的交流,由此不斷激勵學生。在此期間,教師應切實發(fā)揮引導功能,以鼓勵教育為主,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靈感。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平臺與微信公眾號進行交互,鼓勵家長欣賞學生的作品,增加學生與家長的交流,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上述活動將對應的課程置于第二課堂中進行,以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技術在推動小學美術教學發(fā)展中的價值。教師可以借助相關的網絡平臺,向學生推送更多的美術作品,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性的美術啟蒙教育環(huán)境,夯實學生的美術基礎,促進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發(fā)展。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技術,設計并引用相關的美術微課課程資源,切實發(fā)揮網絡式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工作中的價值。
五、解決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理解
小學美術教學的重點并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美術技法,而且在于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思維,進而提高其欣賞美、感知美的能力。小學美術中的一些理論知識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解決這一教學難點。如,在講授三原色的過程中,如果一開始就講解三原色的原理會比較枯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顏色混合小魔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結合現(xiàn)場演示,讓學生明白不同的顏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會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
結束語
對于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來講,在當前新時期表現(xiàn)出來了新的發(fā)展趨向。作為美術教師,要對這些新的發(fā)展趨向形成有效認識,然后對教學活動積極創(chuàng)新,構建起交互性、可視化與生本化的美術課堂,讓美術教學在新時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丹.基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的新趨向[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96.
[2]梁亞云.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的探究[J].戲劇之家,2017(10):228.
[3]姜宏.淺談基于新媒體環(huán)境的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J].美與時代(中),2015(0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