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華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發(fā)生了很多改變。教師要重視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對課堂教學進行思考和研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制訂教學計劃,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0-0028-02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本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展開分析,希望可以給廣大教師一些建議。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
在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也進入了全新的局面,但是課堂教學還存在相應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小學道德與法治和中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兩者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教學內容也是不同的。小學階段是學生最重要的基礎階段,對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和法治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學生在知識的接受過程中還是難以理解,因此,就造成了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理解,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識。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是一名知識的傳播者,更是一名領導者和引導者,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到豐富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總結和思考。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忽視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嚴重抑制了小學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
(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清境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和核心素養(yǎng)兩者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更好的教育。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例如,在學習《請幫我一下吧》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進行扮演。教師可以讓幾名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進行自由發(fā)揮。這樣學生不僅得到了鍛煉,還掌握了相關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而言非常有效。
(二)利用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品德和法治教育
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體驗式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對學生展開教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互動當中,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還能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教師可以為學生開設第二課堂,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這樣學生就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教師在開展第二課堂時要注意學生的安全,并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從而引導學生參與其中。
(三)采用互動式的教學,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沒有采用豐富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消極的作用。首先,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下,要根據(jù)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在課堂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互動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有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這樣更利于教師的教學和管理。再次,互動的教學模式,讓課堂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積極活躍,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樣更有利于教學。教師在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時,要注重提問的方式,要合理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獨立地學習和思考。教師還要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知識與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通過當下的網絡新聞,讓學生更了解網絡,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還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根據(jù)網絡安全展開討論,開一個辯論會,讓學生更加清晰網絡的優(yōu)勢和缺陷,學會合理地利用網絡,從而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和生活之間是緊密相連、息息相關的,很多知識都是從生活中延伸而來,所以要讓學生多留意生活,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道德知識和法律知識。
(四)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過于重視教材,而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育當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首先,班級中的學生的基礎都是不同的,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的難題。比如,在學習“誠實守信”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做到誠實守信,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感受到謊言帶來的危害,只有學生真正了解到其中的危害,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因此,教師的引導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思考,還能通過知識的學習對自身的行為做出反思,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明確道德培養(yǎng)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具有的意義,在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道德培養(yǎng),還要提升學生的法律教育,讓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學會明辨是非,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梅.論新形勢下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轉變[J].成才之路,2018(14).
[2]王玲.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一年級《道德和法治》教材研讀與教學思考[J].黑龍江教育(小學版),2017(9).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