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守釗
摘 要:閱讀分析能力是小學語文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最基礎的能力。這種能力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古人就十分注重閱讀教學的研究。今天,我們更要加強閱讀教學,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通過理解、感悟、品評、吸收而轉化為自己的能力的。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實踐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閱讀中怎樣提升閱讀分析能力,以期對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起到指導作用。
關鍵詞:課外閱讀 核心素養(yǎng) 研究 策略
閱讀是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習各門功課都起著打基礎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之所在。因為語文說到底,就是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綜合。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閱讀方法與技巧的指導,進而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能力,使之成為一種自我的本領。[1]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方式簡單,內(nèi)容單一
教師為了省時省力,發(fā)給學生一本書,讓學生連著讀兩節(jié)課,教師也沒有什么明確的要求。學生自由散漫地讀,讀的結果怎么樣教師也不進行檢查。這樣,學生沒有讀書的動力,讀的效果自然不會好。學生也不會專注深入地研讀課外讀物和名著,白白浪費了兩節(jié)課寶貴的時間。[2]
2.大閱讀教學中的角色定位不恰當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引路人,這一點確信無疑??墒?,在目前的大閱讀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成了課堂的主角。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剝奪學生靜心閱讀的時間。學生不能潛心研讀讀本,更別說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了。這種方法必然會摧毀學生積極上進的動力,讓學生產(chǎn)生惰性,腦子處于應付狀態(tài)。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讓學生的大腦處于一種高速運轉的狀態(tài),積極接受新鮮事物。[3]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分析能力的策略
1.為學生精心選擇書目,確定閱讀重點
教師可以在學期初制定閱讀書目與訓練重點,并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閱讀。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變換讀的書目。因為學生是不斷成長的,計劃可以隨時改變。
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積累描寫春天的優(yōu)美詞句。如:春暖花開、花紅柳綠、鳥語花香、和風細雨……并指導學生練習用這些詞語說話,在說話的過程中掌握詞語的含義。同時,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修辭方法的訓練,比如比喻、擬人、夸張等基本的修辭方法。為了學會夸張這種修辭方法,教師可以舉例如下:“燕山雪花大如席。”“我家的房子太小了,只有豆腐干那么大?!痹诮處煹膯l(fā)下,學生明白了夸張的含義,也寫出了精彩的句子——(1)這個地方太小了,只有手掌那么大;(2)他長得太高了,簡直可以頂著天了。
2.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策略
大閱讀課堂上,教師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把舞臺讓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展示。應該避免教師泛泛地講,剝奪學生讀的時間與權力。
比如,在進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名著的導讀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學習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精神,先為學生講解時代背景,然后出示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通過閱讀,大家明白了海倫.凱勒的一生做出了怎樣的貢獻。最后,組織學生進行演講與讀后感比賽,讓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
摘幾段優(yōu)美的段落大家欣賞一下。有的同學這樣寫道:
記得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苦難是人生的一所大學。是的,苦難對于一個人來說,即是痛苦,也是一種磨礪。是苦難成就了海倫.凱勒,成就了她堅強不屈的性格。作為一個平凡的女性,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聾啞人,海倫.凱勒具有常人達不到的健康心理。她對這個世界充滿愛,對所有的人充滿了愛。當然,這一切都源于那個叫莎莉文的老師對她的引導。
孩子們的演講擲地有聲,大家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注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
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掘立德樹人的元素,語文真的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最關鍵的科目之一。欣賞著那一篇篇美文,品味著那一個個美麗的故事,人們的心情十分愉悅。文言文、詩歌、小說、散文、外國名著、中國名著,這一篇篇佳作令人流連忘返。走進課本,與名人對話,與作家為伍,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人性的美和道德的光輝。我們仿佛置身于精神的家園。在這家園里,是立德樹人這條線貫穿于語文課本的始終。因此,教師一定要精心備課,深刻挖掘每篇課文背后所蘊含的科學道理與育人知識點,根據(jù)作品的內(nèi)涵對學生進行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閱讀是學生了解世界、認識社會、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策略。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之間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是思想交流與心靈碰撞、感悟升華的過程。一個人的愛閱讀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營造適宜的環(huán)境,提供各種便利的條件,提供閱讀書目、書籍,關注學生閱讀的狀態(tài),促其品德的形成。
4.讓語文閱讀活動回歸生活,立德樹人
語文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生活,把學習語文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把語文學科基本知識貫穿于學生生活的實際,開發(fā)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語文課程資源,讓學生投入到各種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中去。堅持從活動中來,到活動中去的原則。
比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二單元時,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兒歌,感受兒歌的樂趣,積累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兒歌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語言鮮明,節(jié)奏強烈,適合兒童閱讀,與兒童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孩子們受到文學的感染與熏陶,產(chǎn)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在學習這個單元時,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然后選出代表上臺講述兒歌的特點;最后結合單元訓練重點,編寫兒歌,全班集成小冊子,以留作紀念。
總之,小學語文大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的重要憑借。教師一定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抓住這一課程開設的目的、措施,從提高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精心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讓學生一生受益。
參考文獻
[1]趙國勤.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8).
[2]周曉碧.淺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
[3]馬曉霞.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