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憲權(quán)
【關鍵詞】生化分析儀;溶血干擾;溶血指數(shù)
【中圖分類號】R446.1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124-01
在醫(yī)學生化試驗過程中,血清標本是最為常見的標本類型,在醫(yī)學工作者臨床治療中較為頻繁的遇到標本溶血。在某些特殊情況之下,如患者自身出現(xiàn)溶血性疾病,那么患者著必須要及時展開溶血項目檢測[1]。現(xiàn)如今,在對同一個項目進行檢測的時候,不同的實驗室采取的檢測品牌與檢測方法各不相同,這種差異性導致同一溶血干擾能力的判斷出現(xiàn)偏差。在最近這些年,涌現(xiàn)出更多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定量化分析標本的溶血程度[2]。
1.1資料
收集我院檢驗科試驗內(nèi)尚未進行溶血混合的血清標本。
1.2方法
(1)制作干擾物標本。仔細閱讀說明書,通過利用空白液以及蒸餾水溶解凍干標本,確保血紅蛋白的表達水平靶值能夠維系在50g/L。制作干擾物時高效混合未融解血清4.05mL和完成溶解的血紅蛋白液0.45mL,完成混合之后,干擾物的血紅蛋白水平將會達到5g/L。繼續(xù)通過相同的比例混合血清與溶解完成的空白液,將融合液體作為準備測試的標本。配置好11個具有不同比例的干擾物標本。
(2)設定溶血程度等級。以標本的外觀作為依據(jù),將配置完成的11個干擾物標本劃分成“-”、“+”、“++”、“+++”、“++++”五個不同等級的溶血程度,對HI樣本進行檢測。分析檢測結(jié)果以對溶血程度等級限值進行優(yōu)化,再次對HI標本進行檢測,明確溶血程度等級范圍。
1.3數(shù)據(jù)分析
若是可接受限值,則空白對照與標本測定結(jié)果之間的偏差不超過10%。
2.1配置干擾物標本
配置的干擾物外觀會伴隨著內(nèi)部血紅蛋白的比例而發(fā)生變化,當比例上升的時候,外觀則會逐漸由黃色變成紅色,呈現(xiàn)出不斷加深的趨勢。血紅蛋白的水平不同作為依據(jù),可以初步規(guī)劃出5個不同程度等級的溶血。
表1??1配置干擾物標本表
2.2劃分溶血程度等級
以血清HI結(jié)果作為依據(jù),對不同溶血程度等級限值進行設定:當HI不超過30的時候,限值記為“-”,當HI在31到130之間的時候,限值記為“+”,當HI在131到300的時候,限值記為“++”,當HI在301到400的時候,限值記為“+++”,當HI超過400的時候,限值記為“++++”。11個比例干擾物標本初步等級設定結(jié)果基本上與設定完成之后的上機驗證結(jié)果相吻合。
表2? 2干擾物標本溶血指數(shù)與程度等級結(jié)果表
2.3不同溶血程度等級受到干擾的情況
在“+”溶血程度之下,有ACE、AST、AFU、CK、DBIL、CK-MB、GGT、α-HBDH、ACP、LDH、UIBC與Fe 12項受到干擾。在“++”溶血程度下,總共有17項受到干擾,在這其中有5項是沒有在“+”溶血程度下受到干擾的,分別是MAO、ALT、ALP、TBIL以及FFA。“+++”溶血干擾又基于“++”溶血程度增加了LAP、TP與P 3項,總共有20項受到干擾。在“++++”溶血程度下,總共有22項受到干擾,新增加PA和AMY。
在臨床檢驗的過程中,出現(xiàn)溶血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采集血清的患者在治療的期間服用藥物,第二,采集血液標本的時候操作有誤。第三,運輸標本的時候出現(xiàn)震蕩[3]。當出現(xiàn)溶血的時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項目檢測產(chǎn)生干擾,導致治療和診斷結(jié)果受到阻礙。倘若患者本身就患有溶血性的疾病,或者是患者重復采樣時比較困難,亦或者是患者的情況比較危急,那么應該深度檢驗采取的樣本是否真的不能夠進行實驗,在不嚴重偏離實驗的結(jié)果的前提之下進行采用。對于血清情況的判斷具有很多中,比如檢測標本血清情況、觀測血清外觀,但是這兩種方法具有較高的主觀性。
通過本文分析得知,“+”溶血程度下有12項受干擾項目?!?+”溶血程度下有17項受干擾項目?!?++”溶血程度下有20項受干擾項目?!?+++”溶血程度下有22項受干擾項目。
綜上所述,檢測系統(tǒng)的差異影響標本溶血抗干擾能力,試驗過程與自身情況相結(jié)合,遵守各項目標,能夠規(guī)避重復采用,為臨床治療提供精準性較高的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 徐禮杭, 柯南添, 李秀蘭, 等. 標本溶血對兒科常見急診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相應對策[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8,3(13):84-85.
[2] 黃燕鳴. 分析前變異對化學發(fā)光分析法檢測心肌肌鈣蛋白I結(jié)果的影響[J]. 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8, 40(3):54-55.
[3] 邱瑞萍, 韓俊鋒, 吳雯雯. 不同放散試驗在新生兒溶血病中的檢測效果及對治療預后的指導價值研究[J]. 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 2019,5(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