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婉婷
摘要:從戲曲藝術(shù)的角度來講,為藝術(shù)形式制定一個標準,使之成為具有規(guī)范化的形式,我們就稱之為程式,而小旦在花旦行當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表演行當。尤其是粵劇當中的小旦程式,不單單是在唱、念、做、打這四個方面與其他行當不同,有其自身需要的特殊要求,而且粵劇小旦的服飾也非常講究,舞臺表演和人物刻畫方面的難度都很高。因此,從小我便對粵劇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是從小學習小旦行當?shù)谋硌菟囆g(shù),對小旦有著無限的熱愛與追求。本文針對筆者對小旦的理解進行一些闡述與分析。
關(guān)鍵詞:塑粵劇;小旦;程式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130-02
一、前言
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說:昆曲是江南的蘭花,粵劇是南國的紅豆?!睆氖寄蠂t豆便成了粵劇的美稱?;泟≡催h流長,流傳于兩廣大地,還有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凡有華人的地方。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二、粵劇小旦的表演技巧
(一)與人物溶為一體
粵劇“拾玉鐲”是小旦的應功戲。故事情節(jié):少女孫玉姣在家中做家務,喂雞和刺繡,恰巧年輕男子傅鵬打門口經(jīng)過,便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傅鵬因禮數(shù)無法表達自己的心愿,只好在門口假意失落一只玉鐲。小姑娘孫玉姣扭扭捏捏,三起三落才把玉鐲拾起米。恰巧這些都被劉媒婆看見了,劉媒婆便要去了孫玉姣的刺繡,撮合成了二人的喜事。各劇種都有上演該經(jīng)典小戲,通過唱和做功的表演,表現(xiàn)少女對生活的熱愛、少男追求愛情的執(zhí)著、媒婆撮合婚姻的靈活方法,以輕喜劇風格刻畫了三個性格鮮明的人物。
孫玉姣上場表演:拔雞籠門閂,打開雞籠,將雞群放出,雙手作趕雞出門狀。轉(zhuǎn)身入門至米缸處,用圍裙兜載著碎米再出門,邊叫喚邊向雞群撒米,最后拋揚圍裙內(nèi)的碎米,米糠屑飛揚入眼,連忙用手帕抹眼,左右轉(zhuǎn)眼、圈眼。小雞四散啄食,玉姣數(shù)雞,發(fā)覺少了一只,左右尋找、入門找,原米小雞躲在桌子下,輕步上前,雙手抓捧小雞,出門放回雞群中,見小雞啄食心中歡快,坐下從筐中拿出繡花線、穿針引線,在繡花圈中上下引線刺繡……全場道具只有一桌一椅,一針線筐一繡花圈,通過演員一系列的虛擬程式動作,表達出少女對生活的熱愛、向往之情。
(二)粵劇小旦的虛擬性表演
中國戲曲作為一種舞臺藝術(shù),需要面對一個舞臺之狹小與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戲曲并沒有像話劇那樣用“三一律”的原則對生活進行擠壓以便于表現(xiàn)。而是運用虛擬的手段,制造彈性的時空,又借助于演員生動的表演和觀眾的想象與理解,來完成對闊大天地的描畫。
虛擬性的表演,在戲曲舞臺上是無處不在的。表演者一抬腿便可跨入無門之門;一揮鞭便可表示躍馬飛奔。這些源自生活而美于生活的虛擬動作,讓戲曲表演突破自然形態(tài)的限制,以“虛其實,擬其形”的程式性動作表現(xiàn)生活。程式性動作是超越“模仿”,經(jīng)過藝術(shù)提煉的戲曲語匯,別具審美功能和觀賞價值。在舞臺上,可以見到的實景畢竟有限,但通過虛擬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情境則是無限的。正如行話所說:戲中場景都在演員身上”、舞臺方丈地,咫尺見天涯”。虛擬性表演,讓戲曲有了濃縮時間、拓展空間、拉緊節(jié)奏的自由把控,得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虛擬性表演,讓演員創(chuàng)造性地以特殊手段再現(xiàn)生活真實,可以說是戲曲藝術(shù)的鎮(zhèn)家之寶。
(三)粵劇小旦眼神的運用
通過實踐,我認為如果虛擬程式動作要做得準確,身體四肢分寸感強外,還有最重要一點是眼睛的運用。打開雞籠掩蓋,一群小雞沖出籠外,往左右四散……演員的視象里就要有小雞,看見東一只西一只,趕忙拿米糠撒地喂雞,視象里要有小雞們跑過來啄食,用手指數(shù)小雞數(shù)量,發(fā)覺少了一只,尋找,聽到屋內(nèi)小雞聲,入屋細看,?。≡瓉矶阍谧雷酉?,捉小雞出門,放回群中,看著小雞啄食,心內(nèi)歡快。
戲曲表演中的眼神是隨著劇中人物的感情變化而變化,運用這些千變?nèi)f化的眼神,溶于身段表演之中,米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內(nèi)心活動,正是我們戲曲所具有的特點和風格。如何運用眼睛的表演?要“與想象的對象交流”,這種交流的形式,是憑借想象、幻覺創(chuàng)造出來的非現(xiàn)實的、實際不存在的對象進行交流。這種現(xiàn)象,不論是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本人,還是在觀眾席上看戲的觀眾,都是看不見的。演員要靠著“假定”的功能,潛入想象中的虛構(gòu)出來的角色情境中,確信想象的對象就在自己的面前,全身心地給予和接受想象中對象的刺激和反應。
粵劇傳統(tǒng)排場戲《六國大封相》,是過去粵劇戲班每臺演出的首演戲。也是展現(xiàn)劇團藝術(shù)實力的戲。劇中包含了粵劇十大行當?shù)木时硌菟囆g(shù)。舊時粵劇的十大行當是:一末(老生)、二凈(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丑角)、六元外(大花面反派)、七?。ㄐ∩?,小武)、八貼(二幫花旦)、九夫(老旦)、十雜(手下、龍?zhí)字悾?。我在戲中飾演羅傘女跳羅傘架,即屬二幫花旦(多演少女、丫環(huán)小旦戲為主)。深深體會到人物的演繹不一定要唱念做打四功齊觀,就只用一分多鐘的一段“舞動羅傘”的做功表演,一個熱情、活潑的姑娘活靈活現(xiàn)在觀眾眼前。
(四)粵劇小旦的表演程序
表演程序:羅傘女上場,雙手拉開手帕前轉(zhuǎn)繞動,快圓臺走至臺中拗腰,手指著地看,示意:“路不平,差點滑跌。”整鬢發(fā),整衣裝。做手示意:今天六國王齊集封蘇秦為相,好熱鬧,我前往看看,好呀!”拍掌,走圓臺、拗腰,側(cè)腰轉(zhuǎn)頭看背后地上,示意:“原米是一塊石子絆腳,險些跌倒!”前吸右腿把石頭踢開,視線從近望遠:石頭踢到那邊去了”。右腿慢慢往后提,左手拿手帕拂去右鞋灰塵,換右手拿帕拂掃上衣。往臺右走“水波浪”步,做手示意:那邊人多熱鬧,我去看看!”開心拍掌,掩手、托帕小跳,走右橫碎步到臺左被眾男騷擾,小旦前拋帕后碎步退回臺中。做手示意:“我去另一邊看!”走“水波浪”步看,做手示意:“那邊人多熱鬧,我去那邊!”開心拍掌,走左橫碎步到臺右又被眾男騷擾,拋帕后退回臺中。走“水波浪”步看臺左,做手示意:“那邊有一把羅傘,待我前去取來,送蘇秦承相回府,好呀!”開心拍手,橫拉手帕,小跳左轉(zhuǎn)身,雙手拉開手帕前轉(zhuǎn)繞動,走右橫碎步、拗腰,快步下場。雙手持羅傘,轉(zhuǎn)動著復上場,走至臺中,“踏七星”步后,舉羅傘定格亮相。羅傘架是傳統(tǒng)排場戲《六國大封相》中小旦的表演程式組合。羅傘架的表演以步履輕盈、天真活潑為特征,通過耍手帕、走俏步、走碎步、后拗腰等身段,配合面部表情,展現(xiàn)少女在參與盛大的“封相場面”中的好奇、驚喜及被男人調(diào)笑時的嬌嗔、嬉戲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