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張小龍王毅
(1.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北京 102249;2.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體育舞蹈是一項集舞蹈美、音樂美、體態(tài)美與服飾美于一體,富有強烈的娛樂、競技、表演色彩的項目,也叫做國際標準交誼舞,具有規(guī)范性、觀賞性、體育性和教育性的特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了“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體魄強健”,《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工程教育人才所具備的12方面素質中有一半的要求都是需要大學通識教育來實現的,特別是體育教育。在工科高校體育教育中,《體育舞蹈》作為新興的一項體育課程,不僅把舞蹈的優(yōu)雅藝術美融入到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中,還大量吸取了其中競技性的元素和精神,對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圍繞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針對工程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和實踐要求,需要有針對性建立適應工科高校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體育教育模式。在高校的體育教育活動中,體育舞蹈作為一門集體育性與觀賞性的運動,對于工科高校來說,不僅有利于強健學生的體魄,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工科高校構建“新工科體育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所在,因此對于《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思路探索和改革顯得尤為必要。
本文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學體育必修課體育舞蹈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工科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教學實驗法是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假說,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的科學研究方法,運用必要的控制方法,探索教學的因果規(guī)律,可干預性是實驗法最顯著的特點。為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可行性,在本次實驗中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確定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體育舞蹈教學班級,創(chuàng)建關實驗內容和流程,通過對兩組班級進行干預,統(tǒng)計分析體育舞蹈課程前后兩組班級的評價指標數據變化情況。通過對為期16周的體育舞蹈課程進行干預后,量化分析了在新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效果的目標達成度以及學生的表現情況。在學習課題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社會學制定調查問卷的標準,制定學生問卷以及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其中,發(fā)放學生調查問卷380份,回收有效問卷374份,回收有效率98.4%;發(fā)放教學效果評價問卷96份,回收有效問卷96份,回收有效率100%,符合調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從而可以進一步對數據進行處理。對教學實驗結果進行量化評價,判斷實驗中兩組教學班級教學效果差異性的顯著情況。通過P值法、T檢驗等數理統(tǒng)計方法,判斷實驗中兩組教學班級教學效果差異性的顯著情況,當P值小于0.05時,則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效果具有顯著性差異,評價本次《體育舞蹈》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探索是否產生積極的作用。
本研究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實驗分組后,對實驗組進行一定程度的教學形式改變,從體育舞蹈選課學生中,隨機選出2個班為實驗組,采用課內外一體化的理念,如社團俱樂部教學法;其余兩個班為空白對照組,依舊采用原先的教學方式授課,觀察學期末不同組別的學生在身體素質、技術等各方面的差異。
在整個改進體育舞蹈課程試驗過程中,研究的進度分為以下各個階段:
(1)被試抽取。
在學生選課完成后,會產生4個24人的體育舞蹈教學班,每個班級都是來自不同學院的學生隨機組合而成,且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基本特征如:男女比例、年齡分布等都無顯著差異。故本研究采用隨機整群抽樣,以教學班級為單位,隨機抽取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組,采用社團俱樂部教學法教學;另外兩個班級作為空白對照組,采用原先的教學模式,不做任何的改變。
(2)課前調查和體能測試。
在整個學期的體育舞蹈課程初始,給每一位同學發(fā)放首次問卷,主要對三個方面內容進行調查:專項知識方面、體育舞蹈課程了解程度和對參與本次課程改進的興趣,課前調查問卷涵蓋學生對體育舞蹈課程的了解程度、興趣度以及學習目的等多方面內容。為了進一步更加明確地對比實驗組學生,在體能素質方面較學期前和空白對照組的差異,故在學期課程開始前對4個班級都進行一次體能測試,體能測試具體項目:男生1000m、50m、引體向上、坐位體前屈;女生800m、50m、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
(3)教學進度。
社團俱樂部教學法,即課內外一體化,是指學生在正常上課之余,再次參加我校體育舞蹈社團的10次相關訓練,采用課堂和社團教學相結合的形式授課。
(4)考核方式。
關于體育舞蹈課程的考核,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班級的總成績(100分)都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考勤、素質、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術情況,但兩組班級在以下四方面的計分方式有所不同。
①考勤
空白對照組的考勤分數占期末總成績的10%(10分),且全部為課內點名考勤。實驗組的考勤分數同樣占期末總成績的10分,但全部為課外10次體育舞蹈社團的訓練考勤,除此之外,每周的課內考勤分數算在期末100分的總成績里。
②素質
兩組班級的素質分數都占總成績的30%(30分),衡量學生在身體素質等方面的表現情況。
③理論
兩組班級的素質分數都占總成績的10%(10分)。體育理論課是全校范圍內的網上課程,同一個年級的學生需要掌握相關知識的課程是相同的,學生在觀看完所有的視頻之后,進行網上理論知識考試并計入總成績。
④技術情況
技術情況是指選課學生對已學舞蹈動作的掌握情況,包括拉丁舞恰恰組合、國標舞維也納華爾茲組合和拉丁舞牛仔(僅實驗組社團學習)組合,該項占期末總成績的50%(50分)。
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班級考核方式的不同主要集中在考勤和技術情況,考核方式區(qū)別:考勤空白對照組課內10分,實驗組社團考勤10分、課內考勤計入總成績中;技術情況空白對照組恰恰組合、維也納華爾茲組合各25分,試驗組課內恰恰組合維也納華爾茲組合各15分、社團兩個組合共15分、牛仔組合5分。
⑤教學匯報課展示
為了更好地展示本學期的課程教學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精神以及推進體育舞蹈在我校的普及,在課程結束之后組織四個班級的學生,根據所學舞蹈組合,自行編排一段多人舞蹈進行展示。
⑥課后調查和體能測試
本研究在期末時對所有學生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主要針對課程效果感受、技術能力提高度和后續(xù)從事體育舞蹈訓練的意愿等內容。此外,還需進行第二次學生體能測試,用于和第一次體能測試數據作對比分析,研究改進后的體育舞蹈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生理負荷強度、柔韌性、平衡性和協調性等各方面的影響,橫向分析比較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的學生在這些方面表現的差異性,衡量新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
兩組教學班級在以下方面表現出了明顯差異。在技術方面,實驗組班級的體育舞蹈掌握程度整體比空白對照組班級的更好。如下表1所示。結果顯示,實驗組在表現力、姿勢、和舞蹈動作方面的分值都比對照組要好。因此,通過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舞蹈學習,實驗組學生的舞蹈技術掌握情況較對照組有顯著的差異,即“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對工科高校學生的體育舞蹈課程學習有積極的影響。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班級技術情況掌握度
在素質方面,實驗組學生在平均柔韌性、平衡性、協調性和生理負荷方面與實驗前相比有顯著地提高,且相對空白對照組有明顯的優(yōu)勢,而從變化量上來講,實驗組學生身體素質各方面的提高均優(yōu)于對照組班級,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實驗組班級實驗前后身體素質的數據比較
表3 對照組在實驗前后身體素質的數據比較
在總成績方面,實驗組班級的平均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班級。實驗組和對照組班級總成績優(yōu)良率統(tǒng)計,實驗組總人數48人,優(yōu)良人數46人,優(yōu)良率95.53%;對照組總人數48人,優(yōu)良人數39人,優(yōu)良率81.25%。結論反映了學生在技術指標、素質指標和體育理論知識的綜合情況。
通過對工科高校體育舞蹈課程教學的探索研究,發(fā)現課內外教學一體化模式對體育舞蹈教學擁有獨特的優(yōu)勢,不僅增強學生的身心素質,也為工科高校的體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改進。結論顯示,工科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工科學生普遍對體育舞蹈的認知度和興趣度偏低,這也反映出工科高校對學生的人文藝術培養(yǎng)相對來說比較欠缺。工科高校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教育狀況,采用更高效的體育舞蹈教學方法,同時在髙校的學生群體當中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舞蹈當中,感受體育舞蹈的魅力,助力工科高校新工科模式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