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印度之行的意義,遠不止中國影迷與印度影星的親密接觸,更重要的是,電影文化的紐帶增進了中印兩國友好的民間交往。
2019年5月31日,有著“寶萊塢最性感男星”之稱的赫里尼克·羅斯?jié)h(Hrithik Roshan)為了他首部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電影《無所不能》前來北京宣傳。此次中國之行,他本人以及整個團隊的親切、敬業(yè)、謙遜、彬彬有禮,給中國影迷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其俊朗的五官、健碩的身材以及特別的綠色眼睛,羅斯?jié)h在印度有著“希臘男神(Greek God)”之名,而中國影迷則給了他另一個愛稱“大帥(extremely hand-some)”。雖然外表出眾,但羅斯?jié)h的電影作品才是他得以登上寶萊塢金字塔頂端的實力證明。他本人及其作品曾先后200多次獲得印度各項電影大獎,《印度超人》三部曲以及《阿克巴大帝》《雨中的請求》《幻影車神2》等都是他在印度家喻戶曉的代表作。
作為一名印度電影研究者,我有幸與他進行了面對面的短暫交談,我簡單介紹了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也坦承了在資料收集方面的困難。羅斯?jié)h安慰我說“It's not hard,it's not hard”,并讓經(jīng)紀人和我互留聯(lián)系方式,囑咐我如果有困難,可以隨時聯(lián)系。他的回應令我十分驚喜,也給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在為自己所從事的印度電影研究事業(yè)感到驕傲的同時,也被他的風度感動。
2019年,羅斯?jié)h有兩部作品先后上映,《Super 30》和《WAR》在印度本土和海外均獲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影片《Super 30》根據(jù)印度天才數(shù)學家Anand Kumar的真實經(jīng)歷改編,講述了由于家境貧寒而失去求學機會的Anand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免費培訓貧困學生并幫助他們考入印度教學管理最嚴格的印度理工學院(IIT)的故事。該片對印度的階層固化、貧富差距,以及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了批判與反思,羅斯?jié)h扮演的Anand老師人物形象豐滿、真實可信,貧困學生由自卑到強大的心路歷程也得到了細膩的展現(xiàn),是一部鼓舞人心的作品。
影片《WAR》則是一部高概念商業(yè)大片,有著成熟類型片的各項要素,動作、諜戰(zhàn)、懸疑、反轉(zhuǎn)、愛情不一而足。電影預告片甫一釋出便激發(fā)了空前的討論熱潮,正片上映后更借助口碑發(fā)酵引發(fā)了萬人空巷的觀影熱潮。該片輕松問鼎當年寶萊塢票房冠軍,并在全球席卷了約47.5億印度盧比的票房。我們有理由期待這兩部作品在不久的將來登上中國的銀幕。
2020年1月10日是羅斯?jié)h的46歲生日,這個1月也紀念了他出道20周年,意義非凡。憑借處女作《愛由天定》一炮而紅的他,星路并非一帆風順。從一個因為口吃、六指被人嘲笑的孩子成長為當下的國際巨星,從一個因為脊柱問題被醫(yī)生判斷為不能起舞的絕望青年到現(xiàn)在的舞王、動作巨星,起起伏伏20年,他無數(shù)次被質(zhì)疑,也無數(shù)次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除了家人,還有堅定的影迷。每年生日,羅斯?jié)h的影迷都會自發(fā)聚集在他家樓下,為他慶生。今年,包括我在內(nèi)的幾位中國影迷,帶著來自中國的希望和祝福,也踏上了這趟慶生之旅。
羅斯?jié)h住在孟買珠湖海灘的一幢臨海公寓里,由于不是獨幢,周圍還有其他鄰居,所以早早到來的影迷們安靜有序地等候在樓下。在那里,我們遇見了從德國、印度尼西亞以及印度其他邦趕來的影迷朋友,大家有的穿著印有羅斯?jié)h頭像或作品的T恤,有的穿著本邦影迷分會的會服,還有的穿著羅斯?jié)h個人品牌的衣服,手捧著簽名牌和禮物。盡管國籍不同、膚色不同,但洋溢在大家臉上的激動和期盼之情是一致的。興起之時,大家也會自發(fā)地伴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氛圍輕松而愉悅。不巧的是,羅斯?jié)h當天身體抱恙,但他還是走到陽臺向我們揮手并雙手抱胸表示感謝。
羅斯?jié)h知道部分影迷遠道而來后,盡管身體尚未痊愈,還是堅持在第二天接見了我們。孟買30度的高溫里,他穿著厚重的外衣,還戴著手套,想見一定病得很重,即使如此,他還是很耐心地接待了每一個人。見到我們幾位中國影迷時,他第一句話是“I remember your faces!”我們表達了對他的祝福,歡迎他再來中國,他也表示收到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禮物很開心,并和我們拍照留念。
這次印度之行的意義,遠不止中國影迷與印度影星的親密接觸,更重要的是,電影文化的紐帶增進了中印兩國友好的民間交往近年來,《功夫瑜珈》《大鬧天竺》《大唐玄奘》等影片為中印合拍電影打下了基礎,越來越多的印度電影進入中國市場,《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作品打動了無數(shù)中國觀眾。希望在未來,有更多的中國觀眾了解和熟知印度的電影文化,兩國有更多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被彼此的觀眾接受與熱愛,也希望兩國的電影人與影迷之間有更多交流的渠道。
本文作者徐輝為大連工業(yè)大學藝術(shù)設計學院數(shù)字媒體藝術(shù)系講師,主要從事印度電影研究、中外電影比較研究和新媒體藝術(sh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