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于忠武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核心是要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無論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還是推進學校課程綜合改革、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都更加強調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立德是生命成長需要扣好的第一??圩樱瑯淙耸墙K身發(fā)展最該明確的終極指向,對施教者和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深遠意義。今天,我有兩個問題,與大家一起思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教育?任務
一、從起源思根源,立德樹人是不是“老大難”問題?
文以載道,樹魂立根。從《左傳》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到《管子 權修》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從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到十八大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到今天教育部發(fā)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都在強調“德育為首”、 “做事先做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從古至今,眾口鑠金。就怕群言混亂,異說爭鳴,因為輿論的力量大,連金屬都能融化。立德樹人追根溯源,總有根據也有路徑,但為何越講越模糊,越說越難走,這個“老大難”一直身陷“山重水復疑無路”,一直糾纏在老傳統、新說法、做教育相互交織的過程中,確實需要理性思考和實踐解析。
二、從說教到實踐,立德樹人是不是終身教育課程?
學校教育和個體成長,都不僅追求學生“滿分”,更要讓學生“滿足”和家長“滿意”。從小學生的“共產主義教育”說教,到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引導;從活動式的“學雷鋒一陣風”,到全體國民的“摔倒老人不敢扶”;從覺得德育就是熱鬧的活動、就是班主任的事,到學科滲透不足到家庭教育力量缺失,甚至片面追求分數至上、升學率至上等現象,立德樹人的推進和落實還大量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突出問題:
一是目標碎片化,各學段育人目標交叉錯位、層次不清,缺乏有序性和完整性,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成長規(guī)律;
二是內容抽象化,德育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存在口號化、概念化現象,缺乏針對性和感染力。
三是課程片面化,重視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學科的主渠道作用,忽視和淡化了其它學科的德育功能;重視了德育理論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等。
教育是做的事業(yè),德育為先、能力為重、身心兩健、全面發(fā)展,不是口頭說教、片面追求、機械訓練或簡單的“大一統”、“一刀切”。立德與樹人,要有階段劃分,要有課程體系,要有實踐體驗,他該是人人的、全程的、終身的。
教育部最近“德育新政”:要求牢記四個學段目標、五項主要內容、六大實施途徑,推進立德樹人落地“細、小、實”,形成5+2≥ 7的新格局。我想,如果我作為基層中小學的一個管理者,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做積極研究和行動落實。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查擺學生品德、教師師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層面的問題、現象及困惑,在學校不同層面,開展“三位一體”模式研究,學會用SWOT分析法,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做出科學研判、動態(tài)引導和行動研究。
二是聚焦核心素養(yǎng)。聚焦學生六個維度(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需要,結合校風、家風、師風、學風要求,明確各學段育人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管理、評價六個方面的要求,讓學校德育工作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分層遞進、螺旋上升。
三是落實課程要求。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強化國家課程體系中的德育滲透,注重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以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為主,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我愛閱讀"、"三愛三節(jié)"等主題教育及實踐活動。
四是推動集成創(chuàng)新。樹立“大教育觀”、“大德育觀”,以理想信念教育、生態(tài)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為重點,打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壁壘,要集聚德育團隊、家長講師團、師生志愿者協會、公益社會組織的組合拳力量,推進資源“互聯網+”,方法“新思維+”,加強戰(zhàn)略式合作,推動協作式創(chuàng)新。
五是完善大德育體系。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推進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課后蓓蕾計劃落地、體育科技藝術進校園、學生研學與實踐、家長學校建設等工作的新常態(tài),構建起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立德樹人是永不竣工的工程,教育研究的話題總是具有無窮的吸引力和挑戰(zhàn)性,在推進學校轉型、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我愿意始終用“做好老師”的心態(tài)去創(chuàng)新,用“做好學生”的謙卑去合作,用腦袋思考、用腳板研究、用心胸容人,做一名 “思想的實踐者” 和“實踐的思想者”。
作者簡介
王丹(1978.3-),女, 漢族, 吉林長春人,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院博士課程班優(yōu)秀畢業(yè)生;從事生物教學及少年兒童活動策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