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孟紅
摘?要:2017版高中課程標準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了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與表達意義,培養(yǎng)文化意識,發(fā)展多元思維,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參與?課堂活動?師生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1.課堂氣氛和諧。就是上課時師生雙方都感覺愉快充實,如沐春風。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是一名學生,我喜歡上怎樣的一堂課?那一定是輕松的、幽默的、而不知不覺間又有收獲的,是學生們放下警戒與老師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教育學中有一個“magic middle”的理論。就是要把課堂的松緊度控制在一個中間的度上。
2.鼓勵性的言語也很重要。真誠的贊美會讓學生更喜歡上我們的課,愿意參與課堂活動。我們班有一個體育生,英語暫時比較弱,但我發(fā)現(xiàn)他喜歡讀英語,于是我提前和他打招呼,如“明天學reading部分,你愿意在課上讀給大家聽嗎?”他很樂意地答應了。碰巧那晚我有晚自習,我發(fā)現(xiàn)他兩節(jié)課都在認真準備。第二天他讀的特別棒---發(fā)音準確,聲音洪亮,而且特別自信。讀完后,大家使勁地鼓掌,我也當著全班的面大聲地說:你的聲音真好,讀得又準確又熟練,再努點力,下次考試優(yōu)秀就是你的了!”。孩子聽了以后對英語的熱情更高漲,上課更愛讀書了。
3.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中也不能忽視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我們老師其實都有比較強的親和力,而且對待教書這個職業(yè)充滿了深深的愛,每天都用充滿鼓勵的語言和信任的目光對待每個學生。無論什么水平的學生,我們都不會表露出失望。我們要重視每一個學生,公正民主,信任他們。反過來,他們也會喜歡我們老師,并且逐漸信任我們。人格魅力僅僅有親和力還不夠,還要時刻注意自己業(yè)務能力的提高,永遠在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二、結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豐富課堂活動
學生到了高中階段,認知有了更高層次的發(fā)展,處于formal operation(形式運思)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個體能夠更系統(tǒng)、理性的思考抽象的概念和假設命題。如果我們問一個小學生:“如果我們不睡覺,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的?”他們會說,“但是我們必須睡覺?。 ?他們還小,關注到的是看到的事實,而高中生就會給出更具想象力的答案,如“我們可以延長工作時間,或者那我們就不需要床了!”所以我們在開展課堂活動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具體做法如下:
1.有效提問。課上提問時,我們盡量少問非是即非的問題。這種問題不能調動學生思維,很多屬于無效問題,我們提出的問題,要盡可能讓學生動起腦子展開想象。如問:你覺得這本書有趣嗎?就不如問:你覺得這本書怎么樣?這樣才能讓學生進行推理歸納,讓他們真正參與進課堂活動來。
2.適度展開討論活動。指令明確、有序開展的討論活動并不是浪費時間。處于這個階段的高中生都需要與老師和同齡人互動起來檢驗他們的想法,被挑戰(zhàn)并得到反饋,看別人如何解決問題。消極的學生也會被這種強烈的氣氛感染而參與進來。
3.利用多種語言學習素材,激發(fā)學生興趣。拿最基本的英語課堂模式Engage-Study-activate 來說。我們可以在第一環(huán)節(jié)采用多種形式,如歌曲,圖片,視頻,故事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激情飽滿,充滿好奇的開始下一階段的學習。在學習環(huán)節(jié)取代一貫的老師一言堂的灌輸,我們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自己歸納總結,教師加以點撥指導。在最后的激活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語言寫短文、編對話、表演,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在語言學習上的收獲,這樣能有效讓他們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
例如:我們在講人教版第八冊第4單元Pygmalion第一節(jié)課時,我先放映了三分鐘的原聲電影《窈窕淑女》,選取的是Eliza Doolittle第一次去教授Higgins家的場景,同學們的注意力馬上被生動的表演吸引了過來,即使沒有字幕他們也能大概聽出些主要內容??赐曛?,我問他們:“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iza和Higgins? Why does Eliza come to Higgins home?”同學們當然不能很準確地判斷出來。所以我就接著說:”Want to know what the film is about? Then lets read the Reading part,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這樣帶著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去學習當然比老師滿堂灌效果好得多,而且能讓同學們不僅僅掌握故事內容還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而且是自主學習,可謂一舉多得。在學完本課之后,我們把全班分成八組,每組同學分別表演了該劇的不同部分,讓他們對于這部蕭伯納的著名戲劇有了透徹了解,而且這個演出很有可能在同學們的記憶中保鮮很長時間。
在學完第五冊Poetry這個單元之后。我班學生進行了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同學們進行了寫詩歌、展出詩歌、品讀詩歌,詩歌評比等一系列活動,感覺收獲很大。
4. 結成學習小組。研究表明,以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為核心的學習小組會讓整個小組受益。同組成員處于臨近發(fā)展區(qū),他們有相似的思維方式和話題,這能更好的解決他們自己存在的問題。我班有八個學習小組。六人一組,他們不僅在課上討論中體現(xiàn)了小組集體智慧的優(yōu)勢,而且還把學生的參與從課內延展到課外,如收作業(yè),過關檢查,背誦任務,疑難解惑等都可以在小組內課下完成。
總之,學生積極有效參與英語課堂是真正實現(xiàn)課堂高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的靈魂所在。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我們要將課堂主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我們的日常教學當中,每個老師都要做一個有心人,勤于實踐,勤于反思,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方法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田淑潔.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
[2]應琪.高中《英語》(2017版新課程標準)中的學習策略設計評價[D].西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