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對古詩詞和其他作品展開豐富的想象,關心自然和生命,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能夠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描寫自然風景與事物的作品,這些作品從各個角度向學生傳達著熱愛自然、探究自然、感悟自然的學習態(tài)度。有效利用這些作品的教育作用,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想品質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然觀
發(fā)揮小學語文教材對學生自然觀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大自然是生活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物質和精神的家園。人類發(fā)展的歷程離不開對自然的探索與思考。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自然環(huán)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各種自然災害不斷發(fā)生,威脅著人類的正常生活。利用語文教材增強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能夠有效防止資源浪費,保持綠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另外,自然類文本中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小學語文教材對學生自然觀的培養(yǎng)。
一、生活樂趣的源泉
大自然是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和生動的自然景象能夠帶給人美的享受,令人精神愉悅。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對自然景觀進行描寫與展現(xiàn)的文本,閱讀這些文本,學生能夠了解各種自然現(xiàn)象,體會自然界中萬物蓬勃生長、自由生活的美好,讓自然界成為學生放松身心,尋找快樂的源泉。
例如,《鳥的天堂》一文就能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快樂。文中對太陽落山、河邊乘船、茂盛的榕樹林等自然場景與自然活動進行了優(yōu)美的描寫,讓學生能夠置身于豐富多彩的自然事物不斷進行感受。“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边@一句化靜為動,以動襯靜,讓學生聯(lián)想到行走在茂密的樹林中,身邊一片靜謐時突然飛出許多鳥兒的歡快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可以進行閉目冥想,體會這種悠然自在,學生能夠對這種場景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在課外時學生可以走進自然界中,通過觀賞自然培養(yǎng)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二、探求真知的寶庫
自然界中蘊含著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生進入自然,探索自然能夠獲得豐富的見識,開闊自己的視野。語文教材中的自然類文本一方面能夠向學生講解自然界中的動物、植物生長的過程和生活的習性,另一方面能夠對動植物的特點進行抽象化,讓學生從中感悟一定的哲理。所以,閱讀自然類文本,能夠讓學生獲得真知,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
例如,《落花生》一文就能夠讓學生培養(yǎng)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在生活中對于花生這種植物的認識還比較單一,只能知道它是一種植物。而課文通過一家人在一起討論的場景,以父親的口吻說出了花生蘊含的人文精神。學生可以注意到,文中的作者和兄弟姐妹都認為“花生的味兒美”、“花生可以榨油”、“花生的價錢便宜”,他們都是從花生的表面來認識的。而只有父親將花生的生長特點與人聯(lián)系起來,認為花生就像低調的人一樣,只看重內在的充實,而不追求外在的華麗,總是默默地奉獻著。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就能從自然事物中受到感染,養(yǎng)成勤勞樸素的品格了。
三、精神情感的寄托
豐富的情感體驗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在古詩詞和很多的寫景散文中,作者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事物中,通過自然事物寄托自我的精神,實現(xiàn)精神境界的升華。這種方式已經(jīng)成為文學的重要傳統(tǒng)。學生通過教材的學習能夠養(yǎng)成與自然事物融為一體,通過自然事物傳遞情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例如,在學習《楓橋夜泊》時,學生可以從作者借景抒情的方式來體會自然事物對人類具有的寄托精神與情感的重要作用。詩歌的寫作背景是作者懷著美好的希望前往京城參加科舉,但不料時運不濟,沒有考中功名。在回鄉(xiāng)的途中,作者見到在寂靜的傍晚月亮還沒有升起,寒霜凝結在枯萎的植物上,一點微火的漁火緩慢地閃動的情景,不覺得生起慵懶困乏的感覺。因而又聯(lián)想到科舉的失意一時間感慨頗深,仿佛一切都是那樣的悲哀與失落。學生能夠想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樣孤寂凄清的場景與作者在現(xiàn)實打擊下的心情是非常的吻合,從而體會到自然風景具有的寄托人的精神與情感的奇妙作用,提高情感的體驗能力。
綜上所述,自然界是人類生存的根基。以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自然是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通過小學語文教育加強學生熱愛自然的品格,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能夠讓學生樹立保護環(huán)境,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對語文教材的深入挖掘,語文教育能夠讓學生了解各種自然現(xiàn)象,體會自然界中萬物蓬勃生長、自由生活的美好,讓自然界成為學生放松身心,尋找快樂的源泉;能夠讓學生從閱讀自然類文本中獲得真知,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事物中,通過自然事物寄托自我的精神,實現(xiàn)精神境界的升華。
參考文獻
[1]“自然景觀”在小學語文中的運用,于洋,課程教育研究,2015-09-15.
[2]“深”與“度”,教材解讀的兩大分野——以小學語文寫景類文本的解讀為例,王宗海,小學教學研究,2016-12-15.
[3]崔金環(huán).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對學生人文性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30).
[4]顧維春.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材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C]//第三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