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霞是一個地道的湘妹子,也是享譽世界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曾獲得西班牙畢爾巴鄂國際聲樂比賽的第一名。她的嗓音清澈、純凈、甜美,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被譽為“中西合璧的夜鶯”、“來自東方的音樂天使”,深受歌迷的愛戴。
吳碧霞能走到今天,與她的父母對她嘔心瀝血的培養(yǎng)是分不開的……
一
吳碧霞,1975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她的父親王華安是當?shù)鼗ü膽騽F的團長,母親吳秀英是一名花鼓戲演員。她姓吳是隨的母親的姓,她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叫王碧瓊。
在家庭的熏陶下,吳碧霞自幼就顯露出了出眾的音樂天賦,很多歌曲,她只要聽上一兩遍,就能哼唱。據(jù)她自己說,小時候,她只要聽見一個聲音,就能想象出它的形象和色彩。女兒的音樂記憶力、模仿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都是如此的出眾,王華安夫婦自然是對她進行了一番大力的培養(yǎng),他們不光教女兒唱花鼓戲,還給女兒請了教她唱民歌和流行歌曲的老師。
1986年,11歲的吳碧霞在常德電視臺舉辦的一個晚會上,演唱的是著名歌唱家柳石明的代表作《木魚石的傳說》;同年10月,她又獲得了湖南省首屆“重陽節(jié)廣播歌曲大獎賽”的一等獎,成為了常德家喻戶曉的小童星。1987年,她又隨湖南省少兒藝術(shù)團,到北京參加了全國少兒文藝調(diào)演。
1990年,吳碧霞初中畢業(yè)后,以全國專業(yè)課、文化課都是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15歲的她,獨自來北京求學,王華安不放心女兒,經(jīng)常來京看望吳碧霞。他每次來,為了省錢,住的都是最便宜的小旅館,吃的都是最廉價的盒飯,但他卻舍得花錢給女兒買磁帶和書。
在附中求學期間,吳碧霞各科成績都在90分以上,是師生公認的優(yōu)等生。1992年,她被太平洋影音公司看中,錄制并出版了盒帶《中國妞妞》。
二
1993年,吳碧霞以全科成績第一名的身份,被保送進了中國音樂學院。她在本科學習期間,還自學了京劇和昆曲。1996年,她報名參加了由文化部主辦的全國聲樂大賽,獲得了民族唱法一等獎。1997年,她又獲得了“國際青年藝術(shù)節(jié)”的金獎。
在大學里,吳碧霞一直是老師最喜愛的學生,她雖然學習的是民族唱法,但老師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也給他們布置了很多外國音樂作品的作業(yè),大學畢業(yè)時,美國馬里蘭大學聲樂系的一位教授來中國音樂學院講學,女教授在聽了她唱的一首《茶花女》詠嘆調(diào)后,驚呆了,一把抱住她,稱她天生就是一塊唱歌劇的料,還說愿意為她提供全額獎學金,讓她赴美讀碩士。
但是吳碧霞并不想徹底放棄自己的民族唱法,也許從那時起,她就已經(jīng)萌生了做將民族和美聲唱法融于一身的第一人。所以她放棄了留學機會,在拜在金鐵霖教授門下讀研究生的同時,又在金教授的支持下,跨院校拜了中央音樂學院的郭淑珍為師。
中西唱法兼修,這在過去,還沒有過成功的先例。因為一個學了多年民族唱法的人,再來學習美聲,會比“一張白紙”的人來學,困難得多得多,而且十分危險,萬一“走火入魔”了,輕則會變得“四不像”,重則則會唱廢嗓子。
但吳碧霞卻成功了。在學習美聲唱法半年以后,就已能在民族和美聲唱法之間,靈活地轉(zhuǎn)換了。當時,她又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三年之內(nèi)參加一次國際聲樂比賽。
2000年,參加西班牙畢爾巴鄂國際聲樂比賽的全國選拔賽在上海舉行,郭老師鼓勵她去試試,但也對她并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要參加國際聲樂比賽,選手必須要能演唱多種語言的外國作品,雖然她雖已掌握了一些意大利、拉丁和俄語作品,但還差德語和法語作品,而此時距離比賽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她還要拿下德語、法語的8首作品
但吳碧霞竟又做到了,而且還拿了比賽的第一名,順利地取得第八屆西班牙畢爾巴鄂國際聲樂比賽的入場券。之后,她又一舉獲得了畢爾巴鄂國際聲樂比賽的第一名。
那以后,吳碧霞又先后在西班牙,參加了歌劇《弄臣》(扮演吉爾達)的演出;在新加坡,參加了清唱劇《馬可波羅與布魯汗公主》(扮演布魯汗公主)的演出;在法國,首演了陳其剛的作品《蝶戀花》;在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上,出演了郭文景的歌劇《狂人日記》和《夜宴》;在慕尼黑國際雙年歌劇節(jié)上,出演了瞿小松的歌劇《試妻》(扮演扇墳女和田氏);在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上,首演了陳其剛的《一個法國女人的夢》和徐景新的《蝴蝶雙飛》;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主演了由鄒靜之編劇、雷蕾作曲、曹其敬導演的歌劇《西施》(扮演鄭旦),民族歌劇《小二黑結(jié)婚》和普契尼的歌劇《賈尼斯基》……
2017年9月,吳碧霞又被母校中國音樂學院的聲樂歌劇系聘為了博士生導師。2019年6月,她又被北京多所高校共同開設(sh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聘為了“名家領(lǐng)讀經(jīng)典”的授課老師,還獲得了教育部的“全國優(yōu)秀模范教師”證書和中宣部的“五個一工程獎”。
三
現(xiàn)在,吳碧霞已經(jīng)45歲了。人到中年的她,不僅是一位優(yōu)秀的歌唱家、稱職的教師,還扮演著好女兒、好妻子和好媽媽的多種人生角色。
尤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也就是她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的那一年,王華安就被查出了喉癌。雖然手術(shù)十分成功,但他還是再也不能登臺演唱了。
父親罹患癌癥,也讓吳碧霞在一夜之間長大了,為不辜負父親對她的期望,她學習得更加刻苦。身邊的人都說:“王華安不能唱花鼓戲了,他把自己的嗓子都給了女兒?!泵看温牭饺思疫@么講,她就會忍不住地流眼淚。大學期間,她有了一些演出收入,也是自己舍不得花,幾乎全都用來給父親買藥了。
成名以后,吳碧霞依然樸實、低調(diào)。她的丈夫邵瓊是她的大學校友,現(xiàn)正經(jīng)營著一家文化公司。她推出的每一張光碟,都是丈夫的公司為她精心打造的。
2014年,吳碧霞生下女兒“小春天”。在做了媽媽以后,她生活得更加淡定從容。讓她最為欣慰的是:父親經(jīng)過多年的康復治療,癌癥再沒有復發(fā)。現(xiàn)在除了嗓子不能出聲外,身體的其他方面都與正常人相差無幾。
吳碧霞深知父親心里有痛,經(jīng)常對他說:“爸爸,您別難過。您不能唱了,我代你唱?!边@些年,王華安也徹底地釋然了。因為他已經(jīng)聽到了,女兒承截著他的理想的歌聲已然傳遍了祖國大地、傳遍了全世界,他已經(jīng)沒有什么遺憾了。
據(jù)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