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英語就是掌握開啟英美文化殿堂的鑰匙。但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在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中,會出現(xiàn)頻繁的誤解。為了能夠正確、得體地使用英語,需要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教會學生透過英語來了解英美文化,同時也通過對英美文化的認知,更好地掌握英語這一門世界通用語言,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
1. 詞匯學習賞文化
斯大林說,“沒有詞匯,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痹~匯是語言的最基本要素。只要學習語言就無法逃避對詞匯的學習和運用。它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和發(fā)展,以及在每個語境下的運用都與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文化狀況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由于歷史背景不同以及受到不同國家文化的影響,英語詞匯在不同地區(qū)也有一定的區(qū)別。以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為例,如詞匯拼寫上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有著很多的不同:顏色colour(英)-color(美);喜歡favourite(英)-favorite(美);劇院theatre(英)-theater(美)等等。英式英語的拼寫相對嚴謹而規(guī)范,更能反映出一個單詞的來源,如theatre來自法語的theatre,而法語的theatre則源于拉丁語theatrum。而美式英語拼寫的變化則歸咎于19世紀初,諾亞.韋伯斯特在字典編纂時,刪去一些單詞中他認為冗余的字母,在不影響發(fā)音的情況下調(diào)整某些字母的順序,如theater??傊?,詞匯方面,英式英語整體受法語以及拉丁語的影響較大,而美國作為一個民族大熔爐,語言詞匯不斷受到各個加入民族文化所影響,一直在變化。課堂上滲透這些詞匯不同的由來和文化背景,并引領學生將這些融入到詞匯學習中去,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好、更有興致地學習,也使詞匯學習更富生動。
2. 語句之中識文化
詞匯按照一定語法規(guī)則構成便是語句,它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能夠表達完整的意思,是人與人實際交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語言單位。它的形成同樣深受社會習俗、歷史環(huán)境和民族文化的影響。
以見面時的寒暄用語為例。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時,往往會問,“吃了嗎?”,“去哪兒?”,“上班?。俊钡?。簡單地回答,“吃了!”,“出去一趟”,“對啊”。但在西方人看來,這些招呼用語是對他們隱私的一種侵犯。有句英語習語:An English mans home is his castle.(一個英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隱私權的看重。而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隱私的判斷標準不一。在學習交際用語時,必須了解并尊重英語文化中的隱私概念和表現(xiàn),不問年紀、薪酬、婚姻、宗教信仰;不形容體型等等。
西方人尤其是英國人見面寒暄說的最多的就是天氣。英國人甚至認為“在英國本土沒有氣候,只有天氣”(There is no climate in England, but only weather.)英國人之所以以談論天氣情況來作為打招呼用語,一方面與英國的多變天氣有關。英國的天氣溫和、多變、不可預測。另一方面,說天氣很安全。在一個大家都不喜歡隨便展現(xiàn)自己情緒的國家,談論天氣對英國人來說是非常安全的話題。因此,在學習英語時,要用心了解英語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這樣才能學習地地道道的英語。
3. 語篇當中品文化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接觸許多題材各異的英語語篇,這些語篇涉及到人文、經(jīng)濟、政治、教育、傳統(tǒng)習俗和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包括龐大豐富的歷史、習俗和文化。在對這些語篇進行閱讀時,要能感受其語篇意境,品析其語篇之中所蘊藏文化。
以初中魯教版Unit 6《魯濱遜漂流記》的節(jié)選為例?!癝o I will not give up and I will wait for another ship. I have already cut down trees and built a house. I go out with my gun almost every day to kill animals and birds for food. Im even learning to grow fruit and vegetables."從這幾句話中,我們看到了魯濱遜的勤勞、勇敢、智慧以及極堅強的意志,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作者笛福并不僅僅是為了給我們勾勒出一個鮮明的、積極進取的形象,也為了抨擊英國當時因循守舊、萎靡不振的貴族階層,更是肯定人的價值,展示英美文化中的人文主義精神——人有能力戰(zhàn)勝困境、征服自然,并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他通過魯濱遜荒島27年艱苦卓絕的經(jīng)歷,象征性地展示了人類發(fā)展的基本軌跡,提出勞動創(chuàng)造歷史的時代主題。這正是非常典型的英美新興資產(chǎn)階級意識。故事發(fā)生的時代,是英國資本主義開始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年代,也是早期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向海外擴張的時代,了解了這部小說的時代背景,《魯賓遜漂流記》就不再僅僅是一部故事情節(jié)簡單明了的冒險小說了。
文化之于語言,就如同水之于魚。語言學習的旅途需要文化元素的融入,讓走在旅途上的學生們能夠領略習俗的變幻、感知文化的豐富、觸摸歷史的厚重。當然,這種融入需要一個長時間堅持不懈地積累過程。因此,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能夠?qū)⒂⒄Z學習置于文化交際的環(huán)境中去,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引領他們主動地去接觸、理解英語文化內(nèi)涵,進而發(fā)展成為跨文化的交際能力,構建文化品格。
(作者單位:山東威海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