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摘 要 對中小學德育教材內容銜接的研究是構建大中小學德育課程銜接體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章以人教版中小學德育教材中誠實信用內容設置為例,先以圖表形式從數量分布上呈現誠實信用內容在中小學德育教材中的銜接情況;再以三個學段的《課程標準》要求從培養(yǎng)目標上考察誠實信用內容在中小學德育教材中的銜接情況;最后以布盧姆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為標準,判定中小學德育教材中誠實信用內容屬于某個認知層次,從而對道德教育內容銜接現狀進行深層次的探析,從而揭示道德教育內容銜接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德育教材 中小學 銜接 誠實信用
0引言
2010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边@是黨和國家再次把整體構建大中學德育課程體系提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也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本文從三個方面探究人教版中小學德育教材的銜接狀況,先從誠實信用內容在中學校德育教材中設置分布情況探究教材的銜接狀況;其次,從《課程標準》角度揭示教材的銜接狀況;最后,以盧姆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為標準對中小學德育教材內容銜接現狀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以期揭示中小學德育教材內容銜接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本研究給出的解決策略,對今后的教材編寫提供借鑒意義。
1誠實信用教育內容在中學校教材中銜接分析
1.1數量分布分析
如圖1所示,中小學德育教材中誠實信用的內容主要設置在在五年級和八年級,分別出現10次和9次,其次是九年級,出現2次,一年級也有1次。其他年級階段均為設置該內容。單從誠實信用在更年級的設置分布來看,誠實守信內容在中小學德育教材的銜接是欠佳的,原因是小學階段,除了一年級和五年級有誠實信用的內容外,其他年級均為設置,一年級也僅僅只有1次設置,而五年級卻設置大量的內容,一年級和五年級又有著較長的時間跨度,可能會導致低年級期學習內容較少造成高年級學習效果不佳的現象。此外,六、七年級沒設置誠實信用內容,到八年級大量設置,九年級少量設置。五年級和八年級不僅有較長的時間跨度,也存在學制上的跨度,加上學生的身心特點也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教師的教學把握不好的話,會造成教育效果的不理想。
1.2課標分析
通過對中小學三個學段《課程標準》研究分析得出如表1所示的中小學德育課目標銜接情況。由表1知,中小學的三個學段的課程標準對于誠實信用設置都有要求,縱向比較不難發(fā)現,三個學段的課程標準要求呈逐漸提高趨勢,小學一、二學段要求較低,要求達到初步理解、體驗等,初中則要求懂得、了解、知道等。不難發(fā)現,課程標準對三個學段誠實信用的要求是比較合理的,體現了兒童品德形成由簡單到復雜、由他律到自律的發(fā)展規(guī)律,銜接性較好。
1.3教材內容分析
1.3.1小學一年級下冊
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二課《家人的愛》第二框“這也是愛”的“我的家人與伙伴”內容。課文通過爺孫之間的對話,告訴學生應該做誠實的人,知錯就改。這部分內容屬于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中的識記層次。
1.3.2小學五年級上冊
五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讓誠信伴隨我》的第一課到第三課。第一課《請你相信我》的第一框“什么樣的人值得信任”的內容。教材以示例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的人能得到別人的信任。這部分內容主要強調學生對誠信內涵的感知,屬于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中的識記層次。
第二課《誠信是金》的第一框“哪個更重要”部分教材設置兩個體驗故事。讓學生體會誠信是立身之本的道理。這部分的內容都屬于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中的領會層次。
第二課的活動設計“回歸誠信大行動”部分,教材設置討論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針對社會生活中,尤其身邊的不誠實的現象提出相應的主張、措施。屬于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中的應用層次。
1.3.3初中八年級上冊
初中八年級教材中有關誠實信用內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級上冊的第十課《誠信做人到永遠》。八年級上冊第十課由“誠信是金”和“做誠信的人”兩框組成。誠實是金的部分主要在第一框第一目、第一框第二目和第二框第一目,主要闡述誠信的概念、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屬于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中的識記、領會和應用層次。
“做誠信的人”部分主要在第十課第二框第二目和最后一部分內容,闡述誠信的核心內容是什么,評價標準是什么,屬于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中的分析、綜合和評價層次。
1.3.4初中九年級
九年級有關誠實信用的內容為第二課《在承擔責任中成長》的第三框“信守承諾,勇擔過錯”。材料主要通過問題設置,讓學生體驗承諾的重要性,屬于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中的領會層次。
為了更加直觀的了解銜接狀況,故以如表3呈現誠實信用教材內容的情況。由表3可知,誠實信用內容在中小學三個學習階段都設置了相應的內容,相比較而言分布較完整。依據布盧姆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標準對誠實信用內容在中小學三個學段的縱向設置考察來看,各個學段內容設置較為合理,小學階段內容安排相對簡單,內容難度編排多為識記、領會層次,初中則在小學的基礎上增加相應內容,難度也有所提高,涉及到分析、綜合、評價層次。但是也不難發(fā)現三個學段內容安排上也存在斷裂、脫節(jié)現象。
2中小學德育教材中誠實信用內容銜接問題
2.1整體化意識欠缺
本文在分析人教版中小學德育教材中發(fā)現,盡管編者意識到德育內容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在編寫時注意避免同一德育內容在中小學教材中出現脫節(jié),但是在具體分析教材內容的時發(fā)現誠實信用內容存在內容的斷裂、脫節(jié)現象。譬如,一年設置了誠實信用的內容,二、三、四年級均為設置,五年級卻安排大量誠實信用內容,六、七年級又未設置,在學段的設置上存在脫節(jié)現象。
2.2遞進性特征不足
人教版德育教材雖然采用螺旋循環(huán)的編排方式,編寫過程中也非常注意把握統(tǒng)一內容的層級遞進性,研究中發(fā)現仍有部分內容遞進性差、難易度跨度較大,造成內容之間銜接的不暢。譬如,誠實信用的內容在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均以識記、領會和應用為主,未涉及到分析、綜合和評價內容。初中設置的內容以分析、綜合和評價為主。每個學段都沒能完整的設置識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的內容,遞進性不強。
2.3序列化意識欠缺
人教版德育教材中的誠實信用內容序列化設置較為合理,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但研究過程中發(fā)展有部分內容設置對課程內容的系統(tǒng)性考慮過少,內容編排序列性差,內容跳躍,內在結構不夠完善。譬如,教材中關于家庭美德中勤勞儉樸內容,小學一年級、三年級上冊、四年級上冊和九年級第七課《關注經濟發(fā)展》都設置了相關內容,但縱覽中小學德育教材可以發(fā)現,勤勞儉樸內容設置顯得散亂,體系性比較差。
3解決道德教育內容銜接問題的具體策略
3.1科學規(guī)劃各學段道德教育內容有序層次范例
盧梭曾指出:“德育必須依據人的自然本性,即兒童天性和年齡特征來進行?!币虼耍龊弥行W德育教材中道德教育內容的有效銜接必須依據兒童道德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的確定各個學段的道德教育內容的層次?;诠P者對人教版中小學德育教材的分析,嘗試提出誠實信用在中小學德育教材銜接的結構圖(如表4)。
3.2統(tǒng)一規(guī)劃中小學德育教材
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教材沒有實現統(tǒng)一規(guī)劃,全國至少存在4種以上版本的中小學德育教材。拿人教版德育教材為例,中學和小學的編者就不是同一群人,這就造成每個版本的編者們自從自己的學段出發(fā)編輯教材,對前后學段教育目標研究較少,導致德育教材編寫時對不同學段德育內容相互銜接問題考慮不夠,德育內容層次性和完整性欠佳。因此,對中小學德育教材進行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和修改編寫使之形成一個有機銜接的整體,就成為實現中小學道德教育內容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
3.3著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銜接意識
中小學的德育教師們缺乏主動研究教材的積極性,往往只是按照課程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很少去思考教材前后學段銜接的問題,這就客觀上制約了中小學道德教育內容的有效銜接,導致道德教育內容很難在中小學的教育過程中實現科學銜接。因此,當前要實現中小學德育教材中道德教育內容的有限銜接,就必須著力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者者的銜接意識和教育整體性思維。
3.4構建中小學道德教育內容銜接的保障機制
首先,構建統(tǒng)一的組織管理機制,改變當前各學段條塊分割的管理形式,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德育領導和管理機構,統(tǒng)攬中小學的德育工作,從而有效實現德育工作的統(tǒng)一部署,切實做到學校德育的通盤考慮,循序漸進,充分保證不同學段德育工作的交流和對接。其次,搭建溝通與交流的平臺。加強編寫德育課程的教師、中學德育工作者和小學德育工作者之間的交流,使德育教材的編寫者和使用者,中小學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者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交流機制。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07-29 .
[2] 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出版社,19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