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
摘 要:隨著國家對信息設備資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信息技術如何融入課堂,這對全體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提高了課堂效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執(zhí)教《水墨改畫》一課,通過反復思考、嘗試,以及對其他老師優(yōu)秀課例的觀摩,對信息技術在《水墨改畫》一課中的運用有了一些感想,也對信息技術如何合理運用于傳統(tǒng)水墨教學,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有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信息技術;水墨;高效課堂
一、課堂教學片段再現(xiàn)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
片段一
播放情境動畫,師:“預備——開始,前方有獨木橋,只有筆尖立起中鋒通過;好了,繼續(xù)前行,有梅花樁,跳躍通過,在紙上留下墨點,順利通過。左側上方有障礙物,斜著身子,側鋒通過。墨線快干枯了,跳進水池補充水分,繼續(xù)前行,沖刺、跳躍——寶物拿到!”師:“同學們你們完成了嗎?”生:“完成了!”師:“恭喜你們完成奪寶!寶箱里有三個錦囊,待會請老師為大家揭曉?!?/p>
片段二
用希沃白板5制作課件,實現(xiàn)能在希沃大屏上直接拖拽的功能,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事先用Photoshop摳出美術作品中需要拖動的元素。教師執(zhí)教《水墨改畫》時,在進行大家來找茬游戲后,學生探索出改畫方法之一:增減,為了鞏固這一方法,教師設置了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太有意思了,老師也忍不住想用增減的方法改一改這幅畫,老師覺得小綿羊特別可愛,我在畫面上加幾只小羊(在大屏上拖動),我還喜歡遼闊的草原,我就把前面的小房子去掉。畫面中體現(xiàn)了我的想法。”學生非常感興趣,積極感受并鞏固增減的方法。
片段三
師:“老師早就把這個小游戲傳到了大家的平板里,老師希望同學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兩人可以互相討論一下,除了用增減的方法來改大師的作品,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改畫呢?可以直接在畫面中表現(xiàn)出來。下面請每一組同學拿出平板,打開命名為游戲的文件,開動小腦筋,動手試一試?!睂W生操作,教師及時指導。
師:“老師非常期待大家探索的成果。(同屏)隨機挑選一個,請小組代表分享一下,你們組用了什么方法呢?為什么要這樣改?”
學生代表大膽分享。師:“我們班的同學個個都是學習的小主人,自己探索出了移位和替換的方法?!?/p>
學生自主探索出改畫方法后,在創(chuàng)作之前再進行一次改畫練習,為水墨創(chuàng)作改畫奠定基礎。平板電腦里事先放了可以改動的大師作品。
師:“看了那么多作品,同學們是不是也想自己來試一試了呢?請大家進入終極改畫大比拼,老師在每一個小組的平板里傳送了改畫大比拼文件,請小組打開文件商量一下,你們會運用什么方法來改一改大師的作品,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直接在平板上試一試?!?/p>
片段四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傳統(tǒng)的水墨畫表現(xiàn)形式來改畫,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探索到更多更新的技術來為繪畫為藝術而服務,我們甚至可以運用繪圖軟件來進行水墨改畫,請大家欣賞,(教師播放用奇奕畫王繪畫的過程)繪圖軟件在畫錯的時候可以撤回或修改,還可以做成動畫的效果。繪出來的作品可以打印出來裝裱,裝點我們的生活!”
二、四個片段引發(fā)的思考和體會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造一種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該環(huán)境應能支持情境創(chuàng)設、啟發(fā)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xié)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也就是實現(xiàn)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這正是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教與學方式),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乃至創(chuàng)造性較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使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fā)生根本性變革。[1]信息技術運用在水墨課堂之中,緊緊圍繞“學教并重”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強調不僅促進教師的“教”,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地“學”,使美術課堂更加高效。
(一)情境動畫,體驗筆墨
動畫視頻作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經常被用于美術課堂中,但是這一段結合學生體驗筆墨制作的有情境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和聽課老師們耳目一新。這段視頻仿佛把大家?guī)胍粋€立體的水墨空間,游戲情境里有獨木橋,有梅花樁,還有障礙物,每一段動畫的時間也是根據(jù)學生大致的挑戰(zhàn)時間設定好的,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在簡短刺激的闖關游戲中帶領學生一起感悟了毛筆的用筆技法,體驗了墨色的變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白板操作,感受方法
教師利用希沃白板5制作了課件,提前用Photoshop摳出美術作品中需要用到的素材,并修復原作品的背景,把修復過的作品以及素材插在課件之中,使其視覺上與原美術作品的效果一致。教師和學生可以在大屏上拖動畫面中的素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兒童的興趣是他們在活動中產生的,活動是興趣的源泉,活動給孩子提供了培養(yǎng)興趣的機會,這樣才能使他們的特長顯露出來。美術以活動的形式進行,有利于促進兒童心理發(fā)展。[2]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畫面素材的增加和減少,還可以復制屏幕中的素材,興致盎然的同時,感受改畫的方法,為學生自主探究方法奠定了基礎。
(三)平板互動,探索方法
教師事先在每一個小組的iPad上面都上傳了希沃白板課件,學生可以通過命名為游戲的課件來感受改畫的方法,課堂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游戲,小組發(fā)揮協(xié)同精神,相互幫助、相互提示,自主探索改畫的方法,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改畫大比拼環(huán)節(jié),小組在原作的基礎上討論改畫方法,并在iPad上直接操作,直觀感受使用改畫方法后得到的畫面效果。并用極域飛屏同屏學生改畫的過程,及時調出一組學生的改畫作品進行欣賞點評,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先靈活運用平板電腦,圍繞改畫的方法改一改作品,再在此基礎上用水墨的形式將改畫的作品表現(xiàn)出來,化難為簡,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如果一節(jié)課是為了用信息技術手段而用信息技術手段,反而適得其反,會大大降低一節(jié)課的課堂效率。在信息技術日益普及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對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課堂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在教學手段上具有融合教學模式,還應在教學思維與意識上增強深度融合。但是,在實踐中,還有部分教師與學生對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融合的意識只是在教學技術方面,沒有對兩者的深度融合有更深層次的意識及應用。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教學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只是“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會學”上,逐步要求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自主解決問題。
(四)電腦繪畫,拓展延伸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腦繪畫軟件也逐漸流行起來,教師運用了奇奕畫王軟件直接在繪畫時錄屏,使學生感受電腦繪畫的優(yōu)點,電腦繪畫可以畫出水墨效果,更有優(yōu)勢的地方在于畫錯時可以修改。我們可以通過建圖層,慢慢調整畫面中物體的位置和動態(tài),最后生成視頻獲得一個動畫效果,使畫面中原來靜止的物體動起來,這是傳統(tǒng)水墨畫無法實現(xiàn)的。這樣一段精彩的拓展視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傳承經典文化的同時,激發(fā)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
三、結語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念,要注意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技能的學習,了解新穎的信息技術手段,為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入融合奠定基礎。筆者在執(zhí)教《水墨改畫》一課前,也曾經為信息技術如何運用于傳統(tǒng)水墨課堂而苦惱,真正投入思考教學設計時,更深深體會到我們不是為了體現(xiàn)信息技術而用信息技術,而要緊緊圍繞“主導—主體型教學結構”的創(chuàng)建來進行“整合”?!昂娩撚迷诘度猩稀保拍芡怀鲂畔⒓夹g的價值。為此,筆者還需圍繞信息技術在傳統(tǒng)水墨課堂中的運用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理論:有效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深度融合[M].2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05.
[2]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fā)展[M].2版.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