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丁 鄭香 史利紅 付敬華 張文艷
肺癌居我國惡性腫瘤的第一位,而中央型肺癌逐漸向大氣道腔內(nèi)生長,造成管腔狹窄、閉塞,甚至會發(fā)生遠端阻塞性肺炎、肺不張[1]。但研究顯示,萎陷肺組織與腫瘤相融合,形成密度相近的實性包塊,CT平掃或增強掃描難以區(qū)分腫瘤及正常組織,增加放療靶區(qū)勾畫難度[2]。放療是肺癌重要治療手段,現(xiàn)代立體定向、調(diào)強放療等精確放療技術能增加肺癌照射劑量,避免照射區(qū)域周圍正常組織受到損害或在最大限度上減輕正常組織損害。精確放療技術是“三精準”為要求,如精準定位、計劃及治療,在最大程度上促使腫瘤細胞凋亡[3,4]。因此精確放療時的前提是為靶區(qū)勾畫,給予腫瘤組織最大照射劑量,也能減少正常組織照射損傷。隨著磁共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DWI技術在腫瘤診斷、治療中的作用得到重點關注。筆者根據(jù)該研究,肺癌患者接受精確放療時,于靶區(qū)勾畫過程中采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DWI)技術,旨為臨床精確放療提供依據(j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標準。納入本組研究病例80例,來源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40~50歲者24例,51~60歲者31例,61~70歲者21例,>70歲者4例;鱗癌38例,腺癌24例,小細胞癌18例;部位:左上肺者有28例,右上肺者有21例,右中肺者有15例,左下肺者有10例,右下肺者有6例;中央型肺癌者占56例,周圍型肺癌者占24例;入組患者均經(jīng)組織病理學確診。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患者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技術及病理學綜合診斷,與《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年版)》[5]中原發(fā)性肺癌診斷標準相符;②首次接受放療治療;③身體狀況無明顯負面影響及重大疾??;④KPS評分≥70分;⑤受試者志愿參與研究,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①佩戴各種金屬、磁性物品影響MRI檢查,或有具備MRI檢查禁忌證;②入組前接受其他抗腫瘤治療;③CT、DWI掃描間隔時間>1周;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儀器設備:nsation Open 40型CT掃描機(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vanto 1.5T型M融掃描機(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
1.3.2 定位掃描:患者定位前空腹6 h,休息30 min,除去金屬物質(zhì)后,行CT、DWI圖像掃描。CT定位采取體部熱塑模固定,激光燈對胸部正中線、兩側定位后,置于金屬點標記,標記點應靠近病灶,從鎖骨掃描至肋弓下緣的,層厚3 mm,再行DWI掃描。
1.3.3 圖像掃描采集:CT掃描:于胸廓入口掃描,逐漸掃描至肺下界,管電壓為120 kV,掃描層厚為5 mm,重建層厚為3 mm,重建縱膈窗與肺窗;平掃后進行增強掃描,先靜脈注射碘海醇3 ml/kg,速率為3.0 ml/s,行增強掃描。DWI掃描:先行MRI平掃:橫軸位T1WI序列:TR/TE為140/25 ms,70°翻轉角,層厚6 mm,層間隔20%;BW為280,矩陣256×256,F(xiàn)OV 375 mm;T2WI橫軸位掃描:TR/TE為1 580/72 ms,140°翻轉角,BW為315,矩陣384×276,層厚6 mm,層間隔20%。DWI掃描:單次激發(fā)SE-SPI序列,TR/TE為6 800/70 ms,BW為260,矩陣128×128,F(xiàn)OV為400×350 mm,層厚為4 mm,層間隔0 mm,AVERAGE 8;一次掃描,采集彌散敏感因子b:0、600、800、1 000 s/mm2。
1.3.4 靶區(qū)勾畫:綜合分析及圖像融合,在保障DWI圖像灶/背景噪聲信號強度比(SIR)時,選擇b值最佳范圍為600 s/mm2,DWI圖像對比度較高,并將其圖像轉輸至工作站及治療系統(tǒng)。CT顯示GTV呈肺門區(qū)腫塊或周圍肺組織呈結節(jié)或團塊狀腫塊,邊緣不光滑,呈分次狀或分葉狀,靶區(qū)勾畫基準為腫瘤邊緣。DWI掃描:腫瘤實性部分處于高信號,組織壞死、液化區(qū)域為低信號,肺不張及阻塞性肺炎癥為低信號,高信號顯示區(qū)行靶區(qū)勾畫。制定放療計劃,處方劑量50~66 Gy,中位劑量為60 Gy,計劃腫瘤靶區(qū)(PTV)在臨床靶體積(CTV)基礎上均勻外擴5 mm。見圖1~2。
圖1 在CT圖像上圍繞腫瘤邊緣勾畫靶區(qū)范圍圖2 在DWI圖像上圍繞DWI顯示為高信號區(qū)域勾畫靶區(qū)范圍
1.4 觀察指標 (1)計算表觀彌散系數(shù)(app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于腫瘤、淋巴結顯示最清楚層面為感興趣區(qū)(ROI),反復測量3次ADC值,取平均值;(2)計算CT、DWI對靶區(qū)勾畫GTV體積。
2.1 靶區(qū)勾畫腫瘤體積 CT勾畫GTV高于DW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種技術靶區(qū)勾畫腫瘤體積GTV比較
2.2 肺癌伴肺不張或(和)阻塞性肺炎者GTV比較 本組80例肺癌患者伴肺不張或(和)阻塞性肺炎39例,CT測得GTV值高于DW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肺癌伴肺不張或(和)阻塞性肺炎者GTV比較
2.3 不同組織ADC值 肺癌伴肺不張或(和)阻塞性肺炎ADC值明顯高于腫瘤組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圖3、4。
表3 不同組織ADC值比較
放療是治療肺癌的重要手段,其治療目的為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遠處轉移率。而在放療時臨床分期不準確、放療靶區(qū)勾畫區(qū)域尚未確定以及胸腔內(nèi)正常組織限制腫瘤區(qū)放療劑量,因此難以獲取放療最大增益比[6]。精確放療是當前放療首選技術,而進行放療靶區(qū)勾畫是確保精確放療及獲得最高放療收益的前提及基礎[7,8]。
圖3 肺癌伴肺不張或阻塞性肺炎患者肺不張區(qū)域的ADC值為(2.017±0.66)s/mm2圖4 肺癌伴肺不張或阻塞性肺炎患者腫瘤組織區(qū)域的ADC值為(0.673±0.62)s/mm2
王忠等[9]報道,在鼻咽癌調(diào)強放療中應用DWI技術發(fā)現(xiàn),腫瘤體積與ADC 值呈負相關,能準確顯示調(diào)強放療后形態(tài)學、組織學改變。葉智敏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DWI技術在放療中有高度敏感性,與食管癌近期治療反應呈正相關性。因此各研究肯定DWI技術在惡性腫瘤放療中的作用。故本研究對肺癌精確放療中應用DWI技術,與CT相比,DWI技術能更清楚顯示腫瘤組織及放療面積。本研究結果,CT勾畫GTV(145.84±64.28)cm3高于DWI(102.61±58.73)cm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發(fā)現(xiàn),CT掃描的腫瘤體積較大,并高于DWI掃描技術,且有文獻報道,CT掃描腫瘤體積明顯高于病理大體標本[11],故進一步說明CT掃描缺乏精準性。另外肺癌伴肺不張或(和)阻塞性肺炎者CT測得GTV值(168.42±65.35)cm3高于DWI(115.71±59.76)cm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CT掃描時,無法準確鑒別及反映機體腫瘤與正常組織之間的界限,待肺癌合并肺不張后,CT圖像更為不清晰,但DWI圖像顯示肺癌呈高信號,而肺不張為低信號,且肺癌組織ADC值低于肺不張。
ADC值是描述活體內(nèi)水分子彌散程度,由水的微環(huán)境擴散屏障影響,存在固體組織時,由細胞核-質(zhì)比及細胞密度影響[12,13]。ADC值可評價不同組織擴散特征表現(xiàn),鑒別腫瘤組織型及腫瘤病理分期[14]。本組研究,肺癌伴肺不張或(和)阻塞性肺炎者ADC值(2.51±0.50)s/mm2明顯高于腫瘤組織(1.25±0.27)s/mm2(P<0.05)。因此肺癌患者精確放療時,利用DWI技術結合ADC值,對惡性組織呈高對比度信號,并能提供量化參數(shù)ADC值,不同細胞結構顯示不同ADC值,判定組織類型及特征,為精確放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我們在此研究得出DWI技術在肺癌精準放療靶區(qū)勾畫中的優(yōu)勢:(1)DWI技術可準確顯示胸膜組織,顯示鄰近器官侵犯程度,確定肺癌細胞是否發(fā)生縱膈轉移淋巴結,確定放療靶區(qū)[15];(2)DWI技術顯示病變組織及范圍,可清晰、準確鑒別腫瘤組織及非腫瘤組織,可發(fā)現(xiàn)CT難以區(qū)分的肺部病變,相應縮小放療靶區(qū)面積[16];(3)利用ADC值測定,可進行定性診斷,且根據(jù)DWI圖像區(qū)分血管、軟組織及淋巴結,確定放療靶區(qū)面積,以及是否增加腫瘤放療劑量[17];(4)在肺癌合并肺不張后,僅根據(jù)的單純CT難以有效鑒別區(qū)分正常的腫瘤組織以及正常組織,而采用DWI技術對肺癌及肺不張進行區(qū)分鑒別,肺癌的信號強度明顯高于肺不張,而ADC值低于肺不張,故根據(jù)其表現(xiàn)圖像,能有效鑒別肺癌組織及肺不張,為靶區(qū)勾畫放療提供依據(jù)[18,19];(5)DWI技術應用于肺癌精確放療靶區(qū)勾畫后,因肺癌細胞密度高、細胞內(nèi)部有豐富的大分子蛋白含量,進而等影響水分子細胞內(nèi)外擴散,減少擴散系數(shù)ADC值;而腫瘤壞死部位,細胞結構損害,進而會促進水分子擴散運動,使ADC值增加[20]。但該研究中對ADC值界限尚未統(tǒng)一規(guī)定,仍需結合多種技術確精準靶區(qū)放療面積。
綜上所述,胸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可有效顯示腫瘤最大體積,同時能區(qū)分肺癌及肺不張,為精確放療靶區(qū)勾畫提供依據(jù),臨床價值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