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東
生活中,跌倒已經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跌倒是指跌傷、墜落傷、摔傷,包括同一平面的滑倒、絆倒和摔倒以及從一個平面至另一個平面的跌落。老年朋友要認識到跌倒是可控可防的,不能都歸咎于偶然或意外,同時要掌握防跌倒的具體措施,明白“鎖住骨骼健康,遠離骨質疏松”的道理,對健康的老年生活要充滿信心。
老年人的跌倒是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危險因素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自身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藥物因素。自身因素主要指自身的生理、病理狀況以及情緒;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指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包括室內室外)存在的容易導致跌倒的因素;藥物因素主要是指跌倒的風險與經常服用藥物的劑量呈正相關,而且多種藥物比單一藥物跌倒風險更高。特別是視功能退化、視力不佳的老年人,如黃斑變性者會對光適應反應遲鈍,影響行動,或者視野損傷者對光色彩的辨識能力下降,對物體邊界判定不清,容易坐空、站空、踩空。聽力明顯下降也會影響老人行動,一側聽力下降時,老年人就開始對空間定位遲鈍,行走過程中往往躲避不及。因此,老年人要及時治療眼疾,及時配戴助聽器。
老年人跌倒致傷部位往往是頭部、髖部、下肢等,嚴重者可發(fā)生骨折、腦出血等。50%的人因髖部骨折而喪失獨立生活能力,需長期臥床。長期臥床會導致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甚至關節(jié)攣縮、下肢靜脈血栓等;同時還會伴有褥瘡、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引發(fā)死亡的幾率大大提高。
老年人跌倒還會造成心理上的危害,調查顯示,約有50%的跌倒者對再次跌倒產生恐懼心理,其中25%的恐懼者因此避免活動。
老年人跌倒的發(fā)生并不是一種意外,而是存在潛在的危險因素,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規(guī)避和消除環(huán)境中的危險因素,堅持參加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合理和謹慎使用藥物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緒可以有效防止跌倒的發(fā)生。全國調查顯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是發(fā)生在家中的,家庭環(huán)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員的協(xié)助顯得非常重要。
老年人突然跌倒后,自己不要驚慌,保持冷靜,仔細考慮自己的處境,若能站起來,休息片刻后就醫(yī);若不能站起來,應進行求助,然后靜靜地躺著,等待救援。若遇到身邊有老年人跌倒,切不可急于攙扶,先呼叫老人觀察其反應,盡可能避免搬動患者,更不能抱住患者的身體進行搖晃,應視情況及時撥打120電話。
除了要增強防跌倒意識,加強防跌倒知識和技能學習之外,老年人應堅持參加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以增強肌肉力量、柔韌性、協(xié)調性、平衡能力、步態(tài)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從而減少跌倒的發(fā)生,運動量應以體能和健康狀態(tài)為基礎,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保證安全。
下面的方法能有效預防老年人跌倒——
有效應對身體機能退化:有遠視、近視、散光等問題的老人應佩戴合適的眼鏡,避免用眼過度。聽力下降者佩戴助聽器。尿失禁者每日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夜尿多者睡前少喝水,床邊準備尿壺。此外,老年人使用降壓藥應觀察血壓變化,使用降糖藥應觀察有無低血糖反應。每次使用鎮(zhèn)靜、安眠藥后應立即臥床休息。在家吃這類藥物時,盡量應在洗漱后吃,以防摔倒。
注意觀察周邊環(huán)境:老人要避免走過陡的樓梯和地面不平的路,注意利用樓梯扶手和拐杖。不拿過重的東西,搭乘交通工具時應等車輛停穩(wěn)后再上下,不要心急。轉身、轉頭時動作一定要慢;走路保持步態(tài)平穩(wěn),盡量慢走。避免走在光線不足的環(huán)境中,天亮前和天黑后最好減少出行。
進行適當鍛煉:科學運動鍛煉能保持或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減緩因衰老引起的關節(jié)僵硬,提高身體柔韌性和平衡能力,保持骨骼健康等。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包括太極拳、散步等。其中,太極拳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健身運動。研究發(fā)現(xiàn)太極拳可以將跌倒的機會減少一半,是老年人保持平衡能力最有效的鍛煉方式之一。
不要起床太急:存在跌倒風險的老年人,醒后應臥床1分鐘再坐起,坐起1分鐘再站立,站立1分鐘再行走,不要醒來后立馬起身,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著裝宜舒適合體:老年人的著裝也要注意。褲腿不要過于肥大或過長,鞋子大小要合適,盡量別穿系帶的鞋,鞋底受損嚴重的鞋子也要及時更換。
增加家居照明:老年人對于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輕人要高2-3倍,因此改善家中照明,使室內光線充足,也能較好預防老年人跌倒。在過道、衛(wèi)生間和廚房等容易跌倒的區(qū)域應特別安排感應地燈;在老年人床邊應放置容易伸手摸到的臺燈。
加強營養(yǎng):老年人要在膳食中注意給自己多補充營養(yǎng),特別是鈣質,從而有效預防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