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煥芹 房傳偵 于素平
(1.聊城市人民醫(yī)院東區(qū)住院藥房 山東聊城 252000;2.聊城市人民醫(yī)院東區(qū)門診藥房 山東聊城 252000)
近年來我國慢性疾病發(fā)生改良顯著增長,與之相關的醫(yī)護服務更加受到關注。慢性疾病病程長,用藥原則以控制病情、改善癥狀為主,此類患者多需要長久、規(guī)律的用藥,這無疑是對患者依從性的考驗[1]。但很多慢性疾病患者并不具備良好的依從性,尤其是農村地區(qū),大多患者因為疾病知識欠缺、用藥知識不足,使得依從性堪憂[2]。此次研究分析了藥學干預對農村慢性疾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報道如下。
研究篩選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我院住院治療且出院的農村慢性疾病患者120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在我院明確為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②患者方便完成隨訪。③患者能夠生活自理,病情穩(wěn)定。④患者無嚴重并發(fā)癥。⑤患者無精神和語言障礙。⑥患者不處于哺乳與妊娠期。隨機將患者分組,納入到對照組與研究組,各組均有60 例患者。對照組內男性、女性分別有36 例,24 例;年齡37~68 歲,中位年齡(58.77±3.22)歲;病程1~14年,病程均值(5.17±1.65)年。研究組內男性、女性分別有34 例,26 例;年齡35~68 歲,中位年齡(58.01±3.04)歲;病程1~13 年,病程均值(5.07±1.33)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礎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監(jiān)控隨訪,提醒患者定期復查,予以隨訪,給予患者相應的用藥指導,告知不良反應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干預基礎上開展藥學干預,具體內容:①內科醫(yī)生和臨床藥師成立專門干預小組,分析農村慢性疾病患者的需求和居家用藥常用的不良狀況,明確影響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因素,制定藥學干預主要內容和靈活的開展計劃。②對患者進行疾病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文化程度,以靈活的形式為患者普及疾病知識,講明疾病的發(fā)展過程和疾病常見的癥狀與并發(fā)癥,說明治療的重點,與患者分析疾病危險因素,告知怎樣正確的應對。定期開展健康講座,邀請患者和家屬踴躍參加,以多媒體形式講解慢性疾病控制要點、傳授護理技能、普及日常保健知識。發(fā)放健康資料,以圖解的形式讓患者明確藥物分類、作用機制、應用劑量,強調遵醫(yī)囑顧慮用藥的必要性,告知不規(guī)律用藥以及擅自停藥或更改用藥劑量的嚴重后果,說明用藥后常見不適反應和相應的應對辦法。通過上門隨訪了解患者居家期間有無影響用藥依從性的不良因素,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的習慣,同時和家屬做高效交流,提高家屬對疾病用藥和慢性疾病防治的重視程度,并能夠對依從性偏差的患者加強監(jiān)督。③給予患者個體化的用藥指導,根據患者病情、身材體狀況、經濟條件靈活選擇用藥方案,根據應用的藥物詳細說明藥物應用次數、時間、劑量以及注意事項,可以幫助患者在藥盒上詳細表明用法,對于老年患者,應當多進行重復性解釋,指導患者能夠完全理解。需要應用多種藥物的患者,幫助患者和家屬對應用的藥物進行歸類,列出用藥時間表,教會患者和家屬在用藥后怎樣進行正確觀察,告知用藥過程患者出現不適,及時聯系醫(yī)護人員。
所有患者均獲得6 個月的隨訪,在隨訪結束時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進行評估,即:患者能夠堅持、規(guī)律的應用藥物,為完全依從;患者偶爾需要他人督促用藥,為部分依從;患者不配合用藥或私自調整用藥劑量,為不依從。統(tǒng)計隨訪期間患者用藥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隨訪結束后評估患者用藥知識知曉率。
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評價干預效果,即:患者隨訪結束時進行復查各項臨床指標無異常或趨于正常,評價顯效;患者復查各項臨床指標結果提示改善明顯,評價有效;患者病情加重,評價無效。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各組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各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兩組間比較符合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者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者采用非參數檢驗。
2.1 兩組患者對比用藥依從性
對比兩組中用藥完全依從人數研究組多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
2.2 兩組患者對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用藥知識知曉率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組低于對照組,而且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用藥知識知曉率更高,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
2.3 兩組患者對比干預效果: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
慢性疾病有病程長、容易反復、并發(fā)癥多的特點,患者經過在院治療能夠控制病情,但出院后仍需要長時間甚至終身用藥,從而保障有更加良好的預后[3]。對于慢性疾病患者,整體的治療效果和用藥依從性密切相關,良好的依從性也是預防并發(fā)癥的關鍵,依從性更加良好的患者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療效,而較低的依從性往往會導致疾病控制效果不佳,還可能增加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由此可以看出用藥依從性對慢性疾病患者的重要性,我國地域廣泛,如何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一直是廣受關注的重點,尤其是處于農村的患者,往往依從性并不高,是需要重視的群體[4]。
通常情況下,影響農村慢性疾病患者依從性不佳的原因,主要是農村農務繁忙,使得患者用藥更容易隨性,多有用藥次數難以保證、劑量不準確的狀況;且農村患者尤其是其中老年人群記憶力差、文化程度不高,沒有更加全面的用藥知識,使得依從性欠佳;農村患者多存在健康意識不高、疾病防范意識淡漠的狀況,在慢性疾病癥狀不明顯時,無法對堅持用藥起到足夠重視[5]。對于農村慢性疾病患者,常規(guī)的健康宣教等手段效果多不理想,即缺乏針對性的疾病知識灌輸,也沒有細化的用藥指導,對患者的關注度也不夠,因此對患者依從性的提升作用有限。藥學干預是綜合性的干預手段,屬于有藥師參與,通過更加專業(yè)的知識灌輸,為患者提高個體化、系統(tǒng)性用藥服務的模式。對慢性疾病患者進行藥學干預,根據疾病特點總結干預內容,在開展工作過程結合患者個人情況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和用藥指導,幫助患者選擇更加經濟、有效、安全的治療用藥,讓患者出院后能夠更快合理、科學的應用藥物并能夠及時的解答用藥過程的難題,讓在院時的效果從院內延續(xù)向院外。研究結果:對比兩組中用藥完全依從人數研究組多于對照組;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研究組低于對照組,而且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用藥知識知曉率更高;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藥學干預能夠提高農村慢性疾病患者用藥依從性,讓患者樹立正確的用藥關鍵,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改良,也是用藥效果和預后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