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云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宿遷醫(yī)院,江蘇 宿遷 223800)
急診常常接診急危重癥患者,此類患者病情變化迅速,及時識別并積極糾正是治療的關鍵,動脈采血進行血氣分析可以準確反映機體的呼吸功能和代謝功能,對危重癥患者的診斷、搶救、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休克患者由于血容量不足,盲穿法進行采血成功率明顯下降,需要多次試穿甚至變換部位采血造成局部血腫等并發(fā)癥,這不僅對患者造成反復采血的困擾,也會給醫(yī)務人員增加工作量。[1],床旁超聲可視化技術在急診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超聲引導的動脈穿刺在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意義。[2]此次研究中,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需要采血的62例休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究超聲引導下動脈采血在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詳細如下。
此次研究開展的時間段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觀察對象為我院62例休克患者。首先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處理,31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在21歲~58歲,平均為(38.1±2.4)歲;另外31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其中男性與女性占比為15:16;患者年齡最大和最小為20歲、60歲,患者平均年齡(38.6±2.1)歲。 對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對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可行。
觀察組:采取超聲引導下動脈采血,取患者半臥位,對患者的肱動脈或橈動脈進行采血。在采血前,先選擇適宜的穿刺部位,然后進行消毒,選用碘伏涂抹穿刺部位兩次,將動脈血氣針準備好,并提前將其回抽到2ml的位置。佩戴無菌手套在B超探頭上均勻涂抹好無菌耦合劑,然后選定患者的動脈,觀察B超屏幕的同時,將B超探頭固定好,再使用動脈血氣針從探頭中間的位置進針,注意進針的角度,與超聲探頭之間成30°到45°為宜,觀察屏幕的過程中,可適當調整進針方向。選擇動脈采血,具有較好的彈性,患者的恢復情況良好。 并且做好采血的安全消毒工作,確保采血迅速,避免對患者進行反復穿刺。穿刺完成也要將針頭固定好,有助于采血順暢。 確保穿刺針固定好后,進行采血,血量足夠后,拔出穿刺針,及時使用無菌棉簽來對患者進行止血,適當壓迫穿刺部位,直到不再出血。采血完成后,將穿刺針拔出,并將針尖插入橡皮塞中實現對空氣的隔絕,將患者的血液樣本及時送檢。
對照組采取盲穿法進行采血,同樣選擇患者的肱動脈或橈動脈作為采血目標,選擇適宜的穿刺位置,再使用碘伏來進行消毒。盲穿法在于通過手部觸摸來找到患者的動脈,選擇搏動感最強的血管,適當用力壓迫動脈,然后使用血氣針來對患者進行采血,采血過程中,針頭與動脈血管成30°角,抽取適量血液。采血完成及時進行拔針,并使用無菌棉簽止血,壓迫穿刺位置,10min左右。采血完成后,將穿刺針拔出,并將針尖插入橡皮塞中實現對空氣的隔絕,將患者的血液樣本及時送檢。
①統(tǒng)計兩組中采血情況,包括穿刺成功率、血液標本的合格率,并組間進行對比。②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3]:密切觀察患者的穿刺部位、動脈狀況等,記錄有無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并對比兩組的發(fā)生率。
處理軟件—SPSS21.0;檢測項目兩項,分別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運算方式為分別進行卡方(x2)檢驗、T值檢驗;最終評定項目為P值,當P<0.05即差異顯著。
觀察組中穿刺成功率96.8%,血液標本合格率93.5%;對照組中,穿刺成功率和血液標本合格率分別為77.4%和74.2%,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液標本合格率比較
根據調查統(tǒng)計,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45%)明顯低于對照組(29.03%),兩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動脈采血在急診工作中非常重要,急診床旁動脈血液檢查能夠快速反應患者的呼吸氧合、內環(huán)境及全身代謝情況,可作為臨床病情評判、分析治療效果的重要標準[7]。如果血液標本不合格,往往需要再次進行采集,對患者造成反復采血的困擾,也會給醫(yī)務人員增加工作量[4]。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動脈血液采集的過程中,要做到快速、合格率高等[5]。
臨床上急診經常接診各類休克患者,需要多次動脈采血評估病情及判斷治療效果,橈動脈或肱動脈取血具有疼痛程度小、按壓時間短、血腫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已成為這類動脈采血的首選途徑。但對于急診的休克患者,其橈動脈及肱動脈的常常觸摸困難,傳統(tǒng)的盲探性操作,一次穿刺成功率會明顯下降,因此造成清醒患者痛苦及緊張,反復的穿刺還容易引起動脈痙攣、血腫等并發(fā)癥,導致穿刺失敗及采血困難。超聲引導下動脈穿刺可以觀察橈動脈及肱動脈的走行、粗細及深度,可以明顯提高穿刺成功率。
本次研究對我院62例需要血液采集的休克患者進行實驗觀察,為期一年,探究超聲引導下動脈采血在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合實驗數據,在超聲引導下動脈采血的效果較好,穿刺成功率和血液標本合格率均較高,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也較少,僅有2例出現瘀斑及血腫,臨床實施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在對休克患者進行采血的過程中,應用超聲引導下動脈采血方法,可避免對患者反復穿刺,顯著提升穿刺成功率和血液標本合格率,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也較少,臨床推廣價值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