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鳳,姚 蘭
(北京大學國際醫(yī)院,北京 102206)
全身麻醉目前已經(jīng)在各級醫(yī)院廣泛開展,顯著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但患者手術結束后需經(jīng)歷麻醉復蘇期,在此期間進行血氣分析監(jiān)測而了解患者的酸堿、水、電解質等變化,提高患者的安全性,血氣分析取血部位多選擇足背動脈、橈動脈等,但動脈周圍神經(jīng)十分豐富,取血過程中患者疼痛明顯,會出現(xiàn)躲避和抵觸心理,患者肢體動作和心理變換會影響血氣分析的監(jiān)測指標,從而誤導臨床和麻醉醫(yī)師的判斷,耽誤患者的及時干預或采取不當?shù)呐R床干預,不利于患者的預后[1]。以我院全麻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選擇時間為2019年1月~7月,探討護理干預對麻醉復蘇期間血氣分析疼痛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全麻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選擇時間為2019年1月~7月,男48例,女42例,共90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9.5±7.4)歲,手術種類包括:食管癌根治術、胃癌根治術、結直腸癌根治術、乳腺癌根治術、子宮全切術等,分組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觀察組、對照組各45例,其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一般選擇患者足背動脈或橈動脈作為穿刺部位,采集1毫升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監(jiān)測。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1)護理人員培訓,護理人員進行針對血氣分析和實踐操作的相關培訓,使護理人員了解血氣分析的相關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穿刺技能,達到“快、準、穩(wěn)”的熟練程度,盡量減少穿刺次數(shù);2)麻醉復蘇期患者可出現(xiàn)低溫、躁動、焦慮等不良改變,采取血樣前對穿刺部位預熱5分鐘,使血管充盈明顯,使穿刺操作更容易操作;3)穿刺部位皮膚涂抹復方利多卡因乳膏,緩解患者疼痛,在進行穿刺采血時可向患者講述穿刺的必要性與安全性,等待局麻藥物起效后再進行穿刺,穿刺時動作需輕柔,拔針迅速,減少疼痛時間。4)患者長時間暴露手術野,部分患者還使用生理鹽水沖洗胸腔或腹腔,蘇醒期應做好保溫工作。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根據(jù)血氣分析保持水電解質微環(huán)境的穩(wěn)定。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軟件為SPSS 19.0,計量資料(均數(shù)±標準差),檢驗方法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檢驗方法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和滿意度的比較(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較
觀察組一次性穿刺成功44例,成功率為97.8%,對照組一次性穿刺成功38例,成功率為84.4%,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x2=5.837,P=0.006)。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和滿意度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和滿意度的比較()
疼痛程度 滿意度觀察組 2.2±1.3 7.4±2.2對照組 4.7±1.9 6.1±1.2 t 4.318 6.299 P 0.007 0.004
手術患者術前需長時間禁食、禁飲,術中出血等情況容易導致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因此全身麻醉患者在復蘇期進行血氣分析十分必要,可幫助臨床醫(yī)師判斷患者循環(huán)情況和新陳代謝是否出現(xiàn)異常,是臨床醫(yī)師對療效判定和術后治療方案的主要參考依據(jù)[2],但血氣分析需要采集動脈血才可進行檢測。臨床選擇穿刺點一般在足背動脈或橈動脈,這是因為足背動脈、橈動脈位置較為表淺,穿刺成功率高,操作完成后容易按壓,動脈走行體表觀察不明顯,需依靠觸摸搏動點才可確定穿刺位置,因此穿刺成功率較低,患者反復穿刺增加了疼痛程度。麻醉復蘇期患者剛剛完成手術,麻醉效果逐漸消退,任何刺激均可導致患者疼痛而出現(xiàn)抵觸心理,另外疼痛還可使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增加術后心律失常和高血壓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動脈血氣分析采血過程中降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術后生命安全[3]。
護理人員因長期從事采血工作容易忽略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強制采血容易導致患者的抵觸心理而增加醫(yī)患矛盾,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護理人員可提高對疼痛的重視程度,了解導致疼痛的原因,在臨床操作過程中可盡量避免而緩解疼痛程度,患者因術中的全身麻醉和長時間暴露而處于低體溫狀態(tài),外周血管收縮,動脈搏動減弱,采血時進行預熱可增加充盈程度,容易探查搏動點,增加血管管腔,降低穿刺難度,從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涂抹復方利多卡因乳膏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向患者講解血氣分析的必要性可提高依從性,在本項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疼痛顯著低于對照組,而患者護理滿意度和穿刺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可顯著降低麻醉復蘇期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