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金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超聲科,上海 200136
患者,女性,16歲,高一學生,因閉經1年至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金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就診,自述初二開始出現痤瘡易發(fā)及嗓音低沉,但未引起重視。查體:體型肥胖,血壓141/91 mmHg(1 mmHg=133.182 Pa),右附件區(qū)捫及一腫塊。經腹部超聲所見:右附件區(qū)稍高回聲為主的團塊,邊界清晰,大小52 mm×51 mm×43 mm,內部回聲不均勻,可見片狀低回聲區(qū)(圖1)。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團塊內部可見點狀血流信號,周邊可見較豐富血流信號(圖2)。超聲提示:右側附件區(qū)畸胎瘤可能。轉診市級婦產科醫(yī)院。查得:血睪酮1.51 ng/mL,硫酸脫氫表雄酮(DHEA-S):217.8 μg/mL,明顯升高。給予手術。術中見:右側卵巢囊實性腫塊,大小50 mm×50 mm×40 mm,表面光滑,囊壁薄,呈多房性。子宮形態(tài)規(guī)則,左側卵巢外觀未見明顯異常,余上腹部臟器表面未見明顯異常。術后病理學診斷為右側卵巢類固醇細胞瘤。
圖1 卵巢類固醇細胞瘤的超聲聲像圖
圖2 卵巢類固醇細胞瘤的CDFI圖像
卵巢類固醇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疾病,約占所有卵巢腫瘤的0.1%,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內分泌功能。依據200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分類,可分為間質黃體瘤、非特異性脂質細胞瘤和Leydig細胞瘤。臨床上此疾病不同年齡有不同表現,青春期前女性多表現為性早熟,育齡期女性為男性化表現及月經紊亂,絕經后女性為陰道出血[1]。只有10%~15%的患者沒有激素水平升高的臨床體征或癥狀[2]。目前關于此病多為少量病例及個案報道,并沒有超聲圖像特征性表現的大樣本研究。國內有文獻總結了20例卵巢類固醇細胞瘤的超聲表現多為卵圓形實性腫塊、形態(tài)規(guī)則、邊界清晰、內部多呈不均質中低回聲,僅1例為高回聲[3]。國外有個案研究[4]報道,腫塊表現為多囊性無回聲而被誤診是多囊卵巢。本例患者腫塊聲像圖為囊實性,該特點極其類似畸胎瘤,雖病灶血供較豐富,但未測及低阻動脈血流,基層社區(qū)醫(yī)療工作中因對該病沒有認識而誤診。臨床上對于直徑較小的卵巢畸胎瘤可以保守治療,然而本病具有低度惡性潛能,需盡早切除病灶,故鑒別意義較大。此外,還需與緊貼子宮的漿膜下肌瘤及其他具有內分泌功能的卵巢腫瘤,如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等相鑒別。目前,卵巢類固醇細胞瘤的診斷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和體征、性激素測定以及腫物病理、免疫組織化學檢查[5]。有附件腫塊、女性男性化的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中雄激素,尤其是DHEA-S顯著升高需考慮此病可能。手術是根治類固醇細胞瘤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個別患者可以發(fā)生局部復發(fā)或腹腔內轉移[6]。本例患者術后3個月隨訪,月經及雄激素指標均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