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麗
(南京市溧水區(qū)中醫(yī)院內科,江蘇 南京 211200)
神經內科老年患者多伴有神經功能缺損,肢體功能異常,跌倒的發(fā)生率較高。因老年人多骨質疏松,跌倒后極易誘發(fā)骨折,對疾病治療的安全性造成影響。實施細節(jié)護理可有效降低跌倒率。本文于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神經內科老年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作為樣本,闡述了細節(jié)護理的應用方法,觀察了護理效果。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0例)性別:男/女=17/13,年齡(74.5±5.2)歲。對照組(30例)性別:男/女=16/14,年齡(75.9±6.3)歲。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細節(jié)護理:(1)環(huán)境:地面過于濕滑、存在雜物,是導致跌倒的主要原因。每日打掃病房,保證地面無雜物,地面應干燥、清潔,不得存在水漬。醫(yī)院走廊墻壁上,應設置扶手,確?;颊呖山柚鍪中凶?,預防跌倒。(2)穿著:老年患者行動不便,囑其借助雙拐行走。囑患者穿著合腳、舒適的鞋子,褲腿應避免過長,行走應緩慢,以免發(fā)生跌倒。(3)家屬教育: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跌倒的嚴重性,確保家屬能夠于患者如廁、出行時,及時給予其輔助,以降低跌倒率。(4)生活輔助:老年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缺乏。當患者下床進行洗漱、接水、取物、如廁等活動時,發(fā)生跌倒的風險較高。加強對患者的生活輔助,主動幫助患者完成接水、取物等活動,使跌倒率得以降低。(5)設置標語:水房、床頭、衛(wèi)生間、走廊,均為跌倒的高發(fā)區(qū)域。建議護理人員于上述區(qū)域設置“小心跌倒”的警示牌,提醒患者謹慎行走,避免跌倒。(6)風險評估:不同患者病情不同,發(fā)生跌倒的風險同樣不同。從年齡、肢體功能、合并癥、病情等方面入手,對患者的跌倒風險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實施分級護理,將護理重點傾向于高?;颊?,降低跌倒率。(7)康復訓練:肢體功能障礙,是導致神經內科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指導患者康復訓練,降低跌倒率。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跌倒率3.3%、骨折率0、投訴率3.3%。對照組老年患者跌倒率20%、骨折率16.7%、投訴率20%,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觀察組依從性96.7%、滿意度96.7%、住院(6.5±0.6)d,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1 護理風險發(fā)生率
表2 護理效果對比[n(%),]
表2 護理效果對比[n(%),]
組別 依從 滿意 住院(d)觀察組(n=30) 29(96.7) 29(96.7) 6.5±0.6對照組(n=30) 22(73.3) 21(70.0) 8.9±0.9 P<0.05 <0.05 <0.05
神經內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與環(huán)境質量差、穿著不合理、家屬護理能力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低、醫(yī)院未給予提醒、肢體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1]。常規(guī)護理,內容以“健康教育”、“給藥”等為主,雖可減輕病情,但難以預防跌倒。一旦發(fā)生跌倒,患者極易發(fā)生骨折,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導致患者的投訴率提升,影響醫(yī)院的信譽與形象。本文研究發(fā)現,實施常規(guī)護理后,神經內科老年患者骨折率3.3%、跌倒率6.6%、投訴率20%,進一步觀察發(fā)現,本組患者依從性73.3%、滿意度70%、住院(8.9±0.9)d。
為降低跌倒率,提高患者住院的安全性,本院神經內科將細節(jié)護理應用到了老年患者的護理中,在降低跌倒率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護理期間,加強環(huán)境干預,可確保環(huán)境安全、清潔。改變著裝方式,可避免患者因服飾不合身而跌倒。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可增強患者家屬的跌倒預防能力[2]。加強生活干預,可提升患者生活的便利性,減少患者下床的次數,進一步預防跌倒。此外,于跌倒的高發(fā)區(qū)域設置警示牌,并加強康復訓練,則可提高患者行走的謹慎度,且能夠使其肢體活動能力逐漸增強,達到預防跌倒的目的。本文研究發(fā)現,實施上述細節(jié)護理措施后,神經內科老年患者跌倒率3.3%、骨折率0、投訴率3.3%,與實施常規(guī)護理相比,患者跌倒率、投訴率及骨折率更低,護理安全性更強(P<0.05)。進一步觀察發(fā)現,本組患者依從性96.7%、滿意度96.7%、住院(6.5±0.6)d,與實施常規(guī)護理相比,患者住院時間更短,優(yōu)勢顯著(P<0.05)。
綜上所述,實施細節(jié)護理,可提升神經內科老年患者的自我干預依從性,降低跌倒率,預防意外骨折,降低患者的投訴率,使其護理滿意度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