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秀
為什么每周維持運動習慣,卻一直沒有變瘦呢?這樣運動有達到效果嗎?
根據調查,銀發(fā)族是最愛運動的一群人,肌少癥問題卻依然嚴重。不少人好奇,為何每周維持運動習慣,卻一直沒有變瘦?這樣運動有達到效果嗎?
不然。雖然運動會消耗熱量,但若不能高于飲食攝取的熱量,體重就無法下降。
部分民眾以為運動就會瘦,這個觀念不一定正確。比如很多運動員、健美人士雖然每天運動,體重卻維持在很高的標準,就是因為他們也同時攝取很多的蛋白質或熱量來維持肌肉的成長。
要辨別有效的運動,可藉由有無達到目標心率做判斷。最大心率指的是心臟在最大壓力下,每分鐘跳動的最高次數。而最大心率的測法,目前學者說法很多,最常用的概估是220減去實際年齡,50歲以上的民眾或中老年則用208減去年齡乘以0.7較準確。所謂有燃燒脂肪效果的心率,最少要在最大心率60%~70%之間,效果最明顯。
每天從早到晚忙家務,也能算運動量嗎?
掃地、拖地等日常的家務活動,很難達到目標心率。一般可以10分鐘高強度運動,穿插在日常生活的空檔中,這樣會比長時間低強度的活動有效。
一般所稱的中強度運動,包括在進行運動時,可正常呼吸、說話的非競賽運動,例如快步走路、休閑式騎腳踏車、慢速游泳、社交舞蹈;高強度運動則是運動時呼吸會顯得急促,并有喘氣增加的情形,如健身操、騎自行車、慢跑等。一般生活中的勞動,不見得能達到適當的運動量。
體重下降了,但為什么最在意的小腹卻一點都沒變小?
體重下降的原因,是日常生活中的總攝取熱量小于燃燒熱量。要改變身體型態(tài),體重其實不是重點,而是身體脂肪比率,一旦有效降低體脂率,小腹自然容易縮小。
運動裝備挑得好,可以增加運動效果嗎?可以穿普通的衣褲鞋襪嗎?
不然。一般運動用品的主要用途是保護身體,減少運動傷害。尤其強度越大、越長時間的運動,越需要能保護腳部不受傷的運動鞋。排汗衣則可讓人在運動時,有適合的涼爽度與體溫,并可保護皮膚不受摩擦或過于潮濕的傷害,例如濕疹。
運動鞋需與運動項目、形態(tài)做搭配。有些鞋子對腳踝的穩(wěn)定性較高,適合跑跳;有防震功能的鞋子則適合長時間跑步,保護腳底避免筋膜發(fā)炎。而球類運動中,有許多橫向側移或需急停、變換方向的動作,就需要鞋底跟地板有較好的摩擦力,幫助人體快速轉換方向,但為了避免腳踝過度內翻,造成扭傷風險,就需要抓地力夠好的鞋款,避免重心不穩(wěn)或滑倒。
有些特殊功能的鞋子如慢跑鞋,設計上有防止足弓產生內旋的動作,就適合跑步時腳掌有過度往內翻旋情形的族群使用。尤其是扁平足跑步,常會因足弓過低,造成足部過多內旋動作,引起內側足底壓力上升,或更可能往上影響到膝關節(jié)與髖關節(jié),產生過度內旋的現象。編輯:修遠 xdyszzs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