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向好,復學復課已然開啟,諸多困惑也迎面而來,最為糾結的莫過于線上線下教學如何銜接?真正要使線上線下教學平穩(wěn)過渡,上好“復學第一課”,開展一些常規(guī)訓練和養(yǎng)成教育,讓學生盡快從居家學習轉換到正常的校園學習狀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要以平和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學生,以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擁抱學生,給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影響。在“復學第一課”,要上好愛國主義思政課、公共衛(wèi)生科普課、心理健康輔導課、生命安全必修課、成人成才勵志課。
挖掘疫情防控課程資源,上好愛國主義思政課
教師要用好抗疫鮮活教材,捕捉抗疫先進事跡,講好抗疫中國故事,把抗疫故事、抗疫英雄亮給學生們看一看、說給學生們聽一聽,讓他們在復學第一課中學習感悟。
厚植愛國情懷。讓學生深刻領悟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內涵,深切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與偉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中國人民萬眾一心辦大事的磅礴力量以及國家強大的動員能力和綜合實力。
深耕奉獻精神。把廣大抗疫一線醫(yī)護人員和黨員干部臨危受命、奮戰(zhàn)一線的英勇事跡以及全國人民休戚與共、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作為案例融入教學,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身處安寧的背后是無數人的付出與奉獻,教育學生敢擔當、勇作為、懂感恩、勤奉獻。
轉化挫折危機。讓學生認識到“今天的瘟疫里,有未來的疫苗”,懂得危機并存,矛盾與共”的辯證統一規(guī)律;學會在困境中發(fā)揮智慧力量,轉危為安;體悟雖然在過程中充滿艱難險阻,但結果終將迎來柳暗后的花明。
增強科學防控能力,上好公共衛(wèi)生科普課
教師要當好學生健康路上的守護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疫情、理性看待疫情、科學預防疫情。
向學生科普常見的傳染病預防知識。筑牢傳染病的防火墻,著重講解如何科學預防,演示七步洗手法的操作要領以及強調保持個人和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的重要性。建議學生合理作息、生活規(guī)律、均衡營養(yǎng),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增強自身免疫力。
讓學生明白公共衛(wèi)生與個人健康的關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社會公眾上了一堂公開的公共衛(wèi)生課。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居民更加注重個人衛(wèi)生與防護,積極維護公共環(huán)境與衛(wèi)生,有效降低了病毒的傳播風險。
使學生養(yǎng)成維護公共衛(wèi)生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做注重衛(wèi)生的“講究人”,“交際場合講禮儀,咳嗽噴嚏捂口鼻”“愛護環(huán)境擔責任,垃圾雜物別亂扔”“良好習慣靠自律,隨地吐痰要摒棄”“文明如廁非小節(jié),保持清潔要自覺”。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增強衛(wèi)生意識、文明意識、健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做好情緒調節(jié)復位,上好心理健康輔導課
復學復課后,學生要從習以為常的模式切換到回歸校園的新節(jié)奏,或許多少都有些不適感,如何讓他們快速進入學校正常學習生活的軌道?
要學會正確認知,做好心理調適。讓學生理性看待風險,復學不代表疫情危險完全解除,面對來之不易的“戰(zhàn)疫成果”,還不能掉以輕心,要堅持做好嚴格的個人防控措施,認真遵守學校相關規(guī)定,做好自我防護。要學會調節(jié)情緒,做好心理復位。面對學生在返校前后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焦慮、緊張等不適情緒,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運動療法、音樂療法、放松療法等,找到適合自己的快速情緒調節(jié)法;引導學生盡快調整情緒張力,給自己來一支“興奮劑”,讓情緒高漲一些,多一點激情投入學習,以應對復課后的學習壓力。
要激勵學生及時行動起來。調整作息,步入規(guī)律生活。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課業(yè)安排,能夠從外部幫助和推動大家恢復作息規(guī)律,而自己主動積極調整生活節(jié)律,保證充足睡眠,生活張弛有度,更有助于穩(wěn)定心緒、充沛精力、清醒頭腦,有條不紊地恢復到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陀^評估,調整學習目標。學生需要綜合評估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網課學習效果,根據各學科的教學計劃和自身實際狀況,分析自己所擅長的學科、突出的能力、積極的品質,對自己提出合理期待;將學習目標進行適當調整,提高學習規(guī)劃的可操作性和可達成度;針對弱勢學科查漏補缺,將知識點細化、強化。尋求幫助,主動應對挑戰(zhàn)。復學后,學生除了自己積極主動應對,還可以充分尋求幫助。向身邊的同學傾訴表達,讓自己感到并不孤單;與老師交流探討,讓老師更充分地了解你面臨的困惑與問題,給予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和家人溝通交流,讓他們有機會走近自己的內心,傾聽、理解、接納,給予陪伴與鼓勵。
正確審視生命價值,上好生命安全必修課
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zhàn),是一堂生命安全教育課。要把能觸動學生內心、給學生帶來思考的東西告訴他們,引導學生感悟生命、敬畏生命、珍愛生命。
明白生命的可貴。截至5月26日,全球新冠肺炎已經累計確診突破558萬例,累計死亡超過34萬例。每一個冰冷的數字背后,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都是一個個原本幸福的家庭。世事無常,生命遠比我們想象的脆弱。昨天還談笑風生的人,也許今天就和我們陰陽兩隔。讓生命安全教育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做好日常的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在突發(fā)的災難面前將傷亡降到最低,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生命的“長度”。
讀懂生命的意義。疫情之下,眾多抗疫戰(zhàn)士托起了中華民族的信心與希望!這就是生命的意義。經歷了這次疫情,很多人說:“活著太難了。但即使生活有百般磨難,我們都得咬緊牙關,努力地活著!”余華在小說《活著》里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痹谶@次疫情中,我們更應該讀懂生命的意義:即使生活充滿痛苦,也要努力活下去;只要活著,就不要放棄追求夢想;生活再艱難,也要保持積極上進的心態(tài)。
思考生命的價值。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上是為了什么?在疫情最危險的時期,一些人毅然奔赴武漢抗疫最前線,冒著生命危險,終日在一線忙碌,成為最美的逆行者。他們是救死扶傷的醫(yī)務工作者,他們是給武漢輸送救援物資的物流從業(yè)者,他們是“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和方艙醫(yī)院的建筑工人……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一個人的生命也許很脆弱,力量也許很有限,但無數人的生命共同匯聚的力量是無窮的,微光成束。
引導樹立奮斗目標,上好成人成才勵志課
學生來到學校是為了接受知識的洗禮與文化的熏陶,終究是要成人成才。因此,要積極引導學生做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新時代奮進者。
確立奮斗目標。目標,是通過努力想要達到的境界和標準,它是一個人奮斗的方向與行動的指南。人生要取得成就、實現夢想,首先要有明確的奮斗目標,用理想來指引自己的學習生活,用目標來明確自己的奮進航向。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品質、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持之以恒的韌性。
養(yǎng)成良好習慣。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好習慣成就好未來。復學復課后,要讓好習慣如影隨形:養(yǎng)成惜時的習慣,惜時可促使學習積極;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自律可催生學習動力;養(yǎng)成專注的習慣,專注可提高學習效率。
樹立百倍信心。引導學生克服“怕感染”的恐懼心理、克服“怕掉隊”的焦慮心理、克服“怕束縛”的逆反心理,重建班級文化、融洽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擺脫熒屏的依賴,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充滿正能量,盡快步入高效學習狀態(tài)。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