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勃,李 樂
(咸陽西北有色七一二總隊有限公司,陜西 咸陽 712000)
東陽鎢礦位于南秦嶺Au-Pb-Zn-W-Hg-Ti多金屬成礦帶,礦產(chǎn)較豐富,主要為鉬、鎢、鉛、鋅、鐵、釩、金等,成礦類型主要為矽卡巖型、石英脈型、偉晶巖型、構造蝕變巖型。資料表明,東陽鎢礦是區(qū)域上第一個成規(guī)模的鎢礦床,筆者通過對鎢礦區(qū)域地質、礦床成礦特征及成礦地質條件進行分析,認為本區(qū)成礦地質條件良好,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應繼續(xù)加大勘查力度。
東陽鎢礦大地構造位置位于秦嶺褶皺系南秦嶺印支褶皺帶鳳縣-鎮(zhèn)安褶皺束的中段。區(qū)域南有鎮(zhèn)安—板巖鎮(zhèn)斷裂,北有山陽—鳳鎮(zhèn)斷裂,研究區(qū)位于鎮(zhèn)安—板巖鎮(zhèn)斷裂北側,寧陜花崗巖體群之懶板凳二長花崗巖體的北部內外接觸帶(圖1)。
區(qū)域出露地層主要為元古界和古生界下寒武統(tǒng)—中奧陶統(tǒng)、志留系、中泥盆統(tǒng)、上泥盆統(tǒng),區(qū)域遭受過復雜而漫長的構造作用,從武陵運動至喜山運動均有表現(xiàn),構造機制包括擠壓作用、拉張作用和剪切作用,元古界至泥盆系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構造變形作用。與構造作用伴隨有區(qū)域變質作用、巖漿噴溢和侵入作用,熱液蝕變作用和礦化作用。
區(qū)域構造線呈近東西向展布,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較為發(fā)育,褶皺構造主要為月河坪背斜和菩薩店背斜,斷裂構造主要為北西西向和北東向兩組斷裂。區(qū)內巖漿巖發(fā)育,主要為印支期二長花崗巖侵入巖及燕山期的黑云母二長花崗巖侵入巖,其次有少量的元古代變質酸性雜巖。以江口巖體中、酸性巖基為代表,發(fā)育懶板凳等形態(tài)復雜的中、酸性小巖體。江口巖體及懶板凳巖體具多期次復式巖體的特征,其中懶板凳巖體為區(qū)內成礦巖體。
區(qū)域重力、航磁異常、地球化學及水系沉積物顯示研究區(qū)處于一個有利形成鎢礦的成礦區(qū)段,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
寒武系石甕子組、中奧陶統(tǒng)白龍洞組(O2b)、中奧陶統(tǒng)兩岔口巖組(O2sl)為區(qū)內主要賦礦地層。紅崖頭—東陽村背斜位于系冬峪河腦—菩薩店破復式背斜的菩薩店次級背斜中,為區(qū)內鎢礦主要控礦構造,構造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面理(S1或S2)褶皺以及與近EW向大型左行走滑斷裂作用伴生的NNE30°和NW300°共軛斷裂系統(tǒng),為大型巖基晚期含礦熱液的侵位和就位提供了通道和空間,是本區(qū)重要的控礦構造。
研究區(qū)發(fā)現(xiàn)有Ⅰ號云英巖型、Ⅱ號及Ⅲ號石英細脈帶型、W-Ⅰ號殘坡積砂型三種自然類型的鎢礦體。
云英巖型鎢礦體呈似層狀賦存于白龍洞組條紋狀大理巖夾二云母石英方解石片巖的層間構造接觸面中,并嚴格受紅崖頭—東陽村復式背斜南枝次級背斜鞍部控制,并沿背斜向東傾伏,傾伏角19°~30°。礦石具粗粒結構,帶狀構造,沿層面交代形成似層狀礦體,說明成礦時溫度較高,且礦液中富含揮發(fā)份。
殘坡積砂鎢體為局部出露地表的半隱伏礦,礦體受基巖洼地控制,其產(chǎn)狀與基巖產(chǎn)狀基本一致,呈南北向展布,礦體頂板較平整,礦體底板呈波狀起體。礦層上部多為富含巖石碎屑的泥砂層及礫石層,礦層下部為泥砂層及基巖,含鎢坡積物由白云巖、二云石英片巖團塊及第四系坡積物組成,厚18m~45.5m,礦體總體走向45°~72°,傾向南—南東,傾角18°~30°??梢娦屈c狀、細粒白鎢礦,偶見粒徑達1cm×1cm的白鎢礦單晶。
(1)礦石礦物:云英巖型鎢礦金屬礦物主要為白鎢礦,次為黃鐵礦、磁黃鐵礦、黃銅礦、輝鉬礦、黑鎢礦;脈石礦物主要為金云母、含鎂鋇白云母、斜長石、鈉長石、鋇冰長石、透閃石、方解石-白云石,其次為石英、鉻云母、榍石、磷灰石、透輝石、方解石、螢石等;次生氧化礦物主要為褐鐵礦、鎢華。石英細脈帶型鎢礦金屬礦物為白鎢礦、黃銅礦、輝鉬礦、黃鐵礦等;脈石礦物為石英、絹云母、方解石等。殘坡積型砂鎢礦是云英巖型鎢礦受重力沖刷堆積形成,主要由矽卡巖型白鎢礦石、白云巖及白云石大理巖組成,滾圓度差,碎屑物質稍有分選;金屬礦物為白鎢礦、黃銅礦、輝鉬礦、黃鐵礦等;脈石礦物為石英、絹云母、方解石等。
(2)礦石結構及構造:云英巖型鎢礦礦石主要為半自形粒狀結構—它形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其次有包含結構等,以浸染狀構造、透鏡狀構造為主,其次為條帶狀等構造。石英細脈帶型鎢礦礦石主要為半自形粒狀結構—它形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其次有包含結構,礦石為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及條帶狀構造。殘坡積型砂鎢礦礦石主要為半自形粒狀結構—它形粒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其次有包含結構等;礦石以浸染狀構造、透鏡狀構造、礫狀膠結狀構造為主,其次為條帶狀等構造。
(3)礦石類型:云英巖型鎢礦礦石自然類型按主要礦石礦物定為白鎢礦礦石,按結構構造可劃分為塊狀白鎢礦礦石、細脈狀白鎢礦礦石、浸染狀白鎢礦礦石,礦石工業(yè)類型為易選的云英巖型鎢礦石。石英細脈帶型鎢礦礦石自然類型按結構構造可劃分為塊狀白鎢礦石、條帶狀白鎢礦石、浸染狀白鎢礦石,礦石工業(yè)類型為易選石英脈鎢礦石。殘坡積型砂鎢礦礦石自然類型礦石礦物定為白鎢礦礦石,按結構構造可劃分為礫狀膠結狀白鎢礦石、塊狀白鎢礦石、細脈狀白鎢礦石、浸染狀白鎢礦石,礦石工業(yè)類型為易選的砂鎢礦礦石。
地層與成礦關系密切,礦體賦存于一定的層位和巖性部位。研究區(qū)主要賦礦地層為奧陶系二云母石英方解石片巖,次為奧陶系白龍洞組白龍洞組條紋狀大理巖及寒武系石甕子組白云石及白云石大理巖,具備形成矽卡巖型白鎢礦的巖性條件。
(1)研究區(qū)紅崖頭—東陽村復式背斜,控制著區(qū)內中部紅崖頭—反陽坡鎢礦的空間分布和規(guī)模,為該區(qū)的主要控礦構造。該背斜東端為兩個次級背斜和一個次級向斜組成的“M”型復式背斜。具有北翼陡南翼緩的特征,北翼地層產(chǎn)狀350°~2°∠30°~50°;南翼地層產(chǎn)狀178°~183°∠22°~25°。該背斜向西傾伏,傾伏角19° ~30°。
(2)近東西向的紅崖頭—東陽村背斜褶皺構造和北北東向橫張節(jié)理交匯處,是形成一系列等距排列的北北東向富鎢石英脈帶的有利地段。
在礦床中部直溝出露中細粒花崗巖巖枝,多個鉆孔均在深部見中細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呈中細粒結構、似斑狀構造,具備中深到淺成的巖相特征。在其內、外接觸帶附近均可見透閃石、絹云母、綠云母及黃鐵礦等矽卡巖礦物。說明該巖體為本區(qū)鎢礦成礦巖體。
通過前期地質勘查和資料的研究分析,認為東陽鎢礦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1)地球化學特征顯示研究區(qū)鎢異常范圍廣、強度高、分帶性好的特征,經(jīng)證實均為礦致異常,但異常查證還不充分,仍具有發(fā)現(xiàn)新的鎢礦體的條件。
(2)在白龍洞組條紋狀大理巖夾二云母石英方解石片巖的層間構造接觸面發(fā)現(xiàn)了順層鎢礦體,這一認識若通過鉆探工程驗證,則下一步沿背斜鞍部及兩翼沿白龍洞組條紋狀大理巖夾二云母石英方解石片巖的層間構造接觸面順著已知礦體、沿控制礦體的背斜和礦體傾斜、傾伏方向追索,逐步擴大礦體規(guī)模,有望發(fā)現(xiàn)背斜傾伏端的厚大礦體。
另外,在紅崖頭—東陽村復式背斜西部的北翼白龍洞組二云母石英方解石片巖中有順層分布鎢礦體,也進一步佐證東陽礦區(qū)存在似層狀鎢礦體。
(3)東陽鎢礦床產(chǎn)于燕山期酸性侵入巖與白云質碳酸鹽巖接觸帶附近;鎢化探異常規(guī)模大、指示作用明顯;礦體受背斜構造及其派生斷裂構造控制明顯;反陽坡Ⅰ號云英型鎢礦體具有透輝石、透閃石、金云母、螢石及綠柱石等典型的鎂矽卡巖礦物組合。通過對沿紅涯頭-東陽村背斜軸部分布的近南北向富鎢石英脈帶、反陽坡Ⅰ號云英型鎢礦體傾向向深部“順藤摸瓜”施工鉆探尋找礦漿房,有望發(fā)現(xiàn)位于隱伏巖體接觸帶附近的矽卡巖型鎢礦,實現(xiàn)區(qū)內鎢礦找礦的突破。
①東陽鎢礦床受近東西向的紅崖頭—東陽村背斜褶皺構造及其派生斷裂構造控制明顯,與北北東向橫張節(jié)理交匯處,形成一系列等距排列的北北東向富鎢石英脈帶的有利地段。②礦體賦存于燕山期酸性侵入巖與白云質碳酸鹽巖接觸帶附近,礦石類型主要為云英型鎢礦體、石英細脈帶型及殘坡積砂型,③初步研究表明,沿富鎢石英脈帶、云英型鎢礦體傾向向深部勘查,有望發(fā)現(xiàn)位于隱伏巖體接觸帶附近的矽卡巖型鎢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