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越
〔摘要〕姜餅人技術將繪畫治療和游戲治療相結合,能幫助學生自我表達,降低自我防衛(wèi),進入潛意識,促進宣泄;能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使他們更加清晰地認識、了解自我;還可作為收集資料、評估、生涯規(guī)劃的有效手段。本文對姜餅人技術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方法進行了系統闡述。
〔關鍵詞〕姜餅人;繪畫治療;自我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生涯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1-0052-02
繪畫治療可以幫助來訪者將被壓抑的潛意識中的沖突與情感呈現出來,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想要到達的未來,從而獲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1]。繪畫治療的形式多樣、媒介豐富,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而且不受來訪者的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影響,也不容易被來訪者覺察目的,有效降低了來訪者的心理防御。姜餅人技術屬于繪畫治療的技術之一,本文對這一技術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操作及應用進行了系統闡述。
一、姜餅人技術的基本理論
姜餅人通常被用來作為性別學習和性教育的工具,同時它也可以幫助來訪者更深地了解自我,喚醒自我意識[2]。此技術將視覺藝術治療與游戲治療相結合,可以達到以下目標。
1.幫助咨詢師與來訪者相互認識。
2.幫助咨詢師與來訪者建立正向的咨詢關系。咨詢師在對青少年進行咨詢時,除了要采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外,更要追隨青少年在咨詢當下的節(jié)奏,在信任、成長、有意義的氣氛下加強彼此的互動。
3.幫助咨詢師收集來訪者的背景信息。作品可展示出來訪者對于自己的身體意象是如何認識的、來訪者的個性如何、來訪者的喜好等信息。
二、心理課上如何使用姜餅人技術
1.材料準備。班級提前分組,每6~8人一個小組,每人一張姜餅人輪廓圖(圖1)。在繪畫媒介的選擇上,一般為蠟筆或油畫棒,這兩種筆可以使學生在繪畫中更接近潛意識,將被壓抑的情感更多地顯露出來。當然,也可允許學生使用其他媒介,例如水彩筆、彩色鉛筆等。
2.導入環(huán)節(jié)。每位學生選擇一支自己最喜歡或者最能代表自己個人風格的蠟筆,并在小組內簡單分享選擇的原因(從淺層思考“我是誰”的問題),逐步在團體內自我開放。分享結束后,請學生拿起面前的紙,熟悉紙上姜餅人的輪廓,想象假如紙上的姜餅人就是自己,那會是什么樣子,一分鐘之后開始自由繪畫,可以任意使用顏色。
3.創(chuàng)作階段。創(chuàng)作時間約為15分鐘。在開始繪畫時,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不知從何下手,教師可提示先從外貌特征開始,例如你的發(fā)型、五官、服飾等。如果有學生提前完成,可提示學生將周圍的留白補充完整,例如,你認為你當下處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之中?你的周圍有什么人?等等。
4.組內分享。創(chuàng)作結束后,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依次在組內分享。教師提醒學生,在組內分享時,不要對別人的作品進行評價(例如,“你畫得好難看”“你應該用別的顏色而不是這個顏色”),可以提問(例如,“你這里為什么這樣畫”)或者反饋(例如,“你的畫和我認識的你有些不一樣”)。教師可以先在班級里進行自我開放和如何分享的示范。
5.教師總結。由于姜餅人技術涉及更多潛意識的內容,所以教師在解釋時一定要小心且適度[3]。因為學生可能會根據教師說的只言片語來對號入座,由此引發(fā)其他學生的議論。教師簡單說明繪畫目的,告訴學生此技術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對自身的認識程度,那些無法解釋的部分及與其他同學的反饋不一致的部分,是自我認識的契機和切入點。
三、解讀姜餅人作品
1.將身體意象與年齡相結合進行解讀。高中生已經逐漸趨于成熟,對自我的認識是偏向于成人化的,但是他們正處于成長的斷裂期,往往會表現出偏幼稚的一面[4]。因此,當作品呈現出與年齡不一致的身體意象時,需要特別注意。
2.每一種色彩都代表一種情緒。在解讀作品時應注意學生對色彩的運用,但一定要結合學生的敘述來進行判斷,不可主觀臆測。例如,一名學生用棕色涂抹姜餅人的身體,這可以被解讀為排泄物、對自我的排斥,也可解讀為泥土、穩(wěn)定的力量。高中生的作品常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將身體的大部分涂成黑色,有些作品會用黑色覆蓋在其他顏色之上;另一種是用非常豐富的顏色涂滿身體內部。這兩種情況實際上都體現出了高中生自身強大但無序的內在力量,這些力量在不斷地推動著他們去探索自我。
3.要注意那些“不小心畫錯”的部分。當作品中出現修改或者打叉的部分,學生往往解釋為自己畫錯了,教師應加以注意,這部分可能是當潛意識出現時又很快被意識壓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隱義”。
4.“內傷”和“外傷”。部分作品可能會有姜餅人受傷的情況,當傷口出現在內部時,可能與曾經的內心創(chuàng)傷有關;當傷口出現在皮膚上時,需要考慮遭受身體虐待和暴力的可能性,需要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
5.關于媒介的選擇。
(1)粉彩筆:如果和母親關系不好,可能會抗拒使用粉彩筆。
(2)蠟筆:更加接近潛意識,學生如果沒有準備好進入內心世界,會抗拒使用蠟筆。
(3)水彩筆:訓練抓握能力、控制力、注意力,常用于低齡段,不能疊加顏色和反復涂畫。
四、姜餅人技術運用于心理課教學時的建議
1.注重營造氛圍,強調課堂約定。教師應在課前重申心理課“尊重、傾聽、保密”的約定,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播放舒緩、放松的背景音樂,對學生的作品給予積極關注,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安全和開放。
2.要求學生畫自己,并且獨立完成。個別學生心理防御較強,或者沒有理解教師的要求,故意將姜餅人畫成表情包、某位人物,或者讓其他同學替自己完成,教師在指導語中要特別強調這一點。
3.對沒有使用任何色彩的學生要特別注意,教師應仔細詢問原因,鼓勵他們用蠟筆進行繪畫。
4.當發(fā)現組內分享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可打斷或省略分享環(huán)節(jié),進行“20個我是誰”的環(huán)節(jié)。
5.作品不涉及美丑、好壞的價值判斷,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告訴學生不必擔心自己畫得不好而限制表達。
五、姜餅人技術的應用價值
1.姜餅人技術可作為篩查特殊學生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心理教師面對的學生人數較多,在課后對所有特殊作品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訪談的工作量過大,因此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完成“20個我是誰”的問題,教師將文字和畫作結合起來,評估那些需要特殊關注的學生。
2.姜餅人技術還可與生涯規(guī)劃相結合。學生進行生涯規(guī)劃的前提是充分了解自己,此技術可以運用于自我認識系列課程中,啟發(fā)學生思考關于“我”的問題,幫助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自我同一性。
3.姜餅人技術在高一新生入學和高二選科分班后的應用效果和學生反饋都較好,這兩個年級的共同特點是面對新變化,此技術可以幫助他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目前所處的狀況;除此之外,姜餅人技術還有助于學生之間彼此了解,增強親密度,釋放壓力,更好地適應新環(huán)境。
六、總結
姜餅人技術擁有繪畫治療與游戲治療的特點,與高中生追求有趣、流行等內在特質相符,切合高中生追求同伴認同、自我認可的心理特點。它提供給學生補償、自我整合的機會,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與世界的多重面向。創(chuàng)作姜餅人的過程也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使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獲得療愈;而作品可以作為收集資料與評估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吳玉婷.“雨中人”繪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文匯,2018(A):147-148.
[2]張琳,馬曉輝.“雨中人”繪畫在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3):11-12.
[3]王哲婷.繪畫心理投射技術在中學心理課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5(20):23-25.
[4]趙艷英,王國臣.自畫像投射技術在心理健康課自我意識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遼寧教育,2018(4):52-53.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海實驗中學,蘇州,215021)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