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興靈
隨著新課程理念全面深入落實,古文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日漸凸顯。高中語文新教材包含的古文特別多。教師要立足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前提,革新高中古文教學的全過程,促使各層次學生在學習古文知識中發(fā)展品格,提升審美、鑒賞等能力,涵養(yǎng)人文精神,形成積極的人生觀。
一、強化課前預習,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師要在落實新課程理念過程中深化高中古文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感知、理解、把握古文新知識,針對古文課前預習情況,整合課內古文教學內容的同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高效開展課中古文教學。
以《勸學》為例,這是一篇古代議論散文,選自《荀子》。教師要在解讀《勸學》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立足班級學情,明確課文教學的目標、重點和難點,從課文通假字、實詞、虛詞、詞類活用、論證方法和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寫作特色等方面入手,深化《勸學》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課文教學視頻、PPT等,設置課文基礎知識、重點、難點的講解視頻和課前預習任務視頻。課前預習任務體現古文題解、作者介紹、加點字注音、通假字歸類、詞語用法解釋、重點句子翻譯、段落背誦等方面,包括和《勸學》課文段落內容相關的思考問題,比如,整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展開的,概括各段落的主要內容;找出段落中和學習相關的字、詞語,將其換成現代漢語、成語,找出段落中闡明學習要逐步積累的語句;作者從哪些角度闡述“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以及作者如何利用比喻對其進行論證。學生要在通讀、速讀全文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勸學》的篇章結構,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反復觀看課文知識講解視頻,在熟讀、精讀、泛讀等過程中利用紙質以及電子工具書,查找和《勸學》課文相關的信息資料,獨立完成課前預習任務,深化理解、把握課文內容和主題。
教師要在客觀點評各層次學生《勸學》課前預習任務完成情況的基礎上深化課中教學設計,有機整合課堂上呈現的課文基礎知識、重難點內容,在應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古文課堂教學情境,在圖文并茂、動靜結合中直觀、生動、具體導入《勸學》課文內容,和學生共同探討、分析、解決課前預習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各層次學生深入了解《荀子》及其相關知識,掌握、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包括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學習比喻、對比兩大論證方法,豐富學生古文知識的同時使其具備圍繞中心論點進行合理論證的能力。
二、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在革新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講解古文知識、設置課中問題的同時引領學生思考、探究和實踐,在破解古文重點、難點中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和能力。以《荊軻刺秦王》為例,這是一篇古代記敘散文,選自《戰(zhàn)國策》。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講講我國歷史上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這一著名故事——“荊軻刺秦王”,說說相關的文學常識。比如,《戰(zhàn)國策》的基本內容、文學成就,戰(zhàn)國時期的四大刺客,吳國—專諸與要離、魏國—聶政、燕國—荊軻,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讓各層次學生迅速融入到《荊軻刺秦王》的課中教學。
教師可以在課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首先引入信息教學法,在文字、圖片、聲像等多媒體環(huán)境下展開課文教學,引領學生走進這一古文文本,讓其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根據教材中的課文注釋梳理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定語后置句、被動句等文言特殊句式,劃分課文段落的同時概括各段大意。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入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分層導入課文內容的同時設置思考問題,比如,課文第一段連用6個動詞的作用,賞析課文“取頭為信”段落的同時概括主要人物各自的精神風貌,賞析“怒斥太子”段落,分析荊軻與太子丹各自的性格特征,引領各小組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在解決問題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各小組學生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荊軻刺秦王”,在實踐過程中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同時學習人物身上高貴的品質,比如荊軻,敢于和暴君反抗,一諾千金、蹈死不顧。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中梳理《荊軻刺秦王》課文字詞的同時積累文言文知識,在理清敘事脈絡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語法現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中學習其身上高貴的品質,學會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在產生心靈震撼的過程中從古文中獲取深層次審美體驗。
三、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
古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第二課堂,教師要在把握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有效延伸、拓展古文課內教學,優(yōu)化課后古文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讓各層次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yè)中鍛煉語文實踐能力。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這是司馬遷筆下的一篇人物傳記。在課內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客觀點評《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內教與學,在課堂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延伸、拓展課內的同時優(yōu)化課后古文作業(yè)布置。教師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科學設置課后理論和實踐作業(yè),理論作業(yè)包括課文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重要句子翻譯、文學常識歸納等,以基礎題、鞏固題、提升題的形式呈現出來。實踐作業(yè)體現在朗讀分享鑒賞、情境表演、課文故事改編等方面,以“朗讀分享鑒賞”實踐活動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查找、收集關于廉頗、藺相如的古文,科學整理的同時將其分享在班級QQ群、微信群中,在朗讀的基礎上共同鑒賞這些古文中不同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以及篇章結構、主題思想、寫作特色等,在和《廉頗藺相如列傳》文本無縫對接的過程中和作者進行時空對話,在情感交流過程中更好地走進我國古代文人的內心世界,獲取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教師要有效組織、引領學生在鞏固、復習、應用古文知識中進行多樣化古文實踐,在《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后理論和實踐作業(yè)完成過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習廉頗、藺相如兩位歷史人物身上的品質,廉頗,公忠體國、勇于改過,藺相如,不畏強暴、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在夯實古文基礎、發(fā)展語文能力的過程中使學生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豐富歷史文化積淀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yǎng)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實現古文課堂教與學兩大層面目標。
總而言之,古文是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材的關鍵性內容,也是我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瑰寶,有著較高的文學價值、人文價值。教師要從新課程理念的視角入手,在新思路、新策略中優(yōu)化課前、課中、課后三大環(huán)節(jié),建構高效的古文教學課堂,讓學生在獲取古文知識的過程中豐富文化積淀,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在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中實現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