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清
豐富的詞語積累是理解和運用好語言的必要條件,它直接關系到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下面筆者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談談小學語文詞匯積累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課前養(yǎng)成預習字詞習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詞語教學上對教師明確了要求:要引導學生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生詞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安排預習環(huán)節(jié)來落實這一教學要求,促進字詞教學任務的完成。如: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畫出不理解的、生僻的字詞,并借助字典、詞典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畫出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或精彩的句段多次誦讀,感悟詞語;等等。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自己不理解的內容、不理解的詞語做了標記,養(yǎng)成了主動翻閱字典、查閱資料的好習慣。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還達到了積累好詞、好句的目的。
二、貫徹學法深化積累詞語
1. 結合上下文理解。
培養(yǎng)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是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如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生動、形象的對話描寫為我們勾畫出了鐵罐傲慢、無理而陶罐謙虛、友愛的形象。課文第一自然段寫道:“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睘榱艘龑W生更好地讀懂“奚落”包含的情感,理解“奚落”一詞真正的含義,教師先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說說這里的“奚落”可以用哪些詞替換。學生馬上說出了“嘲笑”“諷刺”“挖苦”等意思相近的詞。接著教師讓學生找出與“奚落”一詞有關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很快通過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句子:“你敢碰我嗎?陶罐子?!薄拔揖椭滥悴桓遥橙醯臇|西。”學生通過自讀,感悟到了鐵罐尖酸刻薄的語氣。這時,教師繼續(xù)點撥引導:明明知道陶罐易碎,不敢碰人,鐵罐卻偏要抓住陶罐的弱點進行發(fā)問,目的是什么?學生很自然地感悟到鐵罐惡劣的目的:是為了讓陶罐難堪。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思考,對“奚落”一詞有了新的理解。
2. 結合情境理解。
良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白鵝》是一篇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作者重點表現(xiàn)的是白鵝高傲的性格特點。鵝的高傲表現(xiàn)在它的叫聲、步態(tài)與吃相上。此文章文白間雜,遣詞造句明貶實褒,很幽默。《白鵝》第三自然段教學重點是理解白鵝“厲聲呵斥”“引吭大叫”的叫聲特點,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對這個自然段的教學,筆者主要是引導學生聯(lián)想與詞語有關的情境,并進行說話練習。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筆者是這樣設計這個自然段的教學的。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白鵝叫聲特點的詞語。(厲聲呵斥、引吭大叫)
師:如果鵝會說話,鵝會說什么呢?
出示練筆設計:
凡有陌生的客人進來,白鵝必然嚴厲地大聲叫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籬笆外有人走路,白鵝放開喉嚨大聲吼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再現(xiàn)了白鵝說話的場景,瞬間領悟了詞語的意思。
3. 結合想象理解。
引導學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詞語,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教學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搭石》一課時,可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理解詞語,感受搭石的畫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課文描繪的美麗的農村搭石美景圖。通過想象,學生仿佛看到:清澈的水面上漾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紋,走搭石的人影倒映在水中,一幅清幽恬靜的畫面。這時,教師飽含激情地渲染:是啊,真是水光人影兩相合,這既像一幅畫,又像一首詩。通過想象,學生感悟到了鄉(xiāng)親們走搭石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畫一般的美感。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迎刃而解,美好的畫面定格在學生美好的記憶中。
三、學用結合夯實積累
讀書不能僅限于讀,還要學以致用。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實踐練習,靈活運用積累的詞語,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從而達到夯實積累的目的。
1. 活學活用課文中的詞語。
如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鹿角和鹿腿》的課后習題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提示中有描寫鹿角的詞組:美麗、欣賞、 差點兒送命,有描寫鹿腿的詞組:難看、抱怨、獅口逃生。筆者在課堂上設計了如下填空題的練習:
在叢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對著池水(欣賞 )自己(美麗 )的鹿角,(抱怨)四條(難看)的腿。當兇猛的獅子撲來時,卻是難看的長腿幫助它(獅口逃生),而美麗的角卻讓它(差點兒送命)。
學生在這樣的一個填空練習中,既積累了語言,又學會了概括課文的內容。這樣的安排,起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除此之外,筆者還引導學生模仿鹿的語氣,品析《鹿角和鹿腿》中“咦”“啊”“哎”這些語氣詞。筆者先讓學生比較加上語氣詞的句子和沒有加上語氣詞的句子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接著設置情境讓學生扮演鹿,讀一讀帶有語氣詞的句子,感悟鹿高興、難過的心情。最后安排語氣詞小游戲練習。小游戲練習的句式如下:
當我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媽媽不在家時,我會疑惑地問道:“(咦)!媽媽去哪兒了呢?”當我在作文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時,我情不自禁地歡呼:“(?。∥医K于成功了!”當同學們考試不理想時,老師會垂頭喪氣地感嘆:“(哎)!考得太差了……”
通過練讀,學生不僅了解了文中“咦”“啊”“哎”這些語氣詞在句末起到了增強語氣的作用,可以讓表達更有“味”,而且還積累了詞語。
2. 學會復述,在學習中應用。
詞語教學不是簡單地只是教會學生讀準字音、掌握書寫的筆畫,也不只是為了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而是為了提升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年級學生要能清楚地講述一件事。復述課文的過程也是運用詞語造句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用文章中的重點詞語遣詞造句、由詞組句、由句組段,引導學生感知課文的內容,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復述課文不是背誦課文,它是課文內容、語言、情感的重組和表達過程。經常開展復述課文的訓練,不僅能降低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而且還能切實提高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找準學、用的結合點,引導學生將學習過的詞語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幫助學生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竹岐中心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