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2020年元旦前夕,由中國品牌聯(lián)盟舉辦的第14屆品牌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北京國際飯店隆重舉行。此次評選,為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致敬,向為中國贏得尊敬的品牌人物致敬特別設立了“中國品牌70年70人”榜單,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軍事科技等領域推選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中國品牌發(fā)展作出突出貢獻的70位品牌人物。杰出的部隊文藝工作者、著名電影編演藝術家田華從2100多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膺“中國品牌70年70人”殊榮。
田華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唐縣一戶貧苦農(nóng)家,原名劉天花,田華這個名字是后來參加八路軍后取“天花”二字的諧音改的。
田華出生時,正值軍閥混戰(zhàn)時期,連年戰(zhàn)亂,老百姓飽受摧殘,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田華來到這個世界不久,母親便撒手人寰,家中原本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更加艱難,全靠租種地主的幾畝薄田維持生活,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小年紀的田華不得不干活幫家里減輕負擔。拿起扁擔挑水,只身上山砍柴,在家中燒火做飯,什么活都干,到了春天青黃不接,一家人沒什么填飽肚子的時候,她還會上樹捋榆錢兒,采楊樹、柳樹芽兒回來給家里人充饑。
由于兵荒馬亂,加上一些難以預料的自然災害,田華一家人雖然風里來雨里去,辛苦勞作,可到頭來全得聽天由命,遇到打仗或老天爺不給臉的年頭,年關就成了一家人最難過的時候,沒啥過年不說,還得想方設法對付上門催債的地主。而1937年日本人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唐縣被日軍侵犯后,日子更加糟糕,日本鬼子的燒殺搶掠,不僅使一家人精神上備受煎熬,生活亦每況愈下,幾乎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這一幕幕凄慘的生活場景,在田華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37年11月,八路軍開赴唐縣抗日,并建立了唐縣抗日民主政府,大力宣傳我黨的革命主張,積極組織人民群眾抗戰(zhàn),使老百姓看到了免遭亡國厄運的希望。經(jīng)過生活磨難,心智比同齡孩子早熟許多的田華,耳濡目染,漸漸萌生了參加八路軍,投身革命、趕走日本侵略者保家衛(wèi)國的想法。于是1940年,年僅12歲的她毅然來到當?shù)匚尹h領導的晉察冀軍區(qū),要求參軍,部隊首長見她還是個娃娃,而且是個女孩,問明她年齡后勸她:“你年齡太小,還是個小孩子,怎么能參軍打仗!”田華一聽急了,立即向部隊首長詳細訴說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和生長經(jīng)歷,說完便一個勁兒的央求部隊首長:“收下我吧!您們就收下我吧!”部隊首長見她口齒伶俐,說話有板有眼的,人又很機靈,像個小大人,禁不住她軟磨硬泡,最終答應了她的請求,讓她進入晉察冀軍區(qū)抗敵劇社做了一名小演員。進入部隊這個革命大熔爐后,田華人小志高,勤奮學習,積極要求進步,經(jīng)過劇社嚴格的業(yè)務訓練以及殘酷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錘煉,迅速成長起來,既學會了唱歌、跳舞,也學會了演話劇,很快便能在許多劇目中擔任角色,先后參加了秧歌劇《兄妹開荒》、《大慶功》;話劇《戰(zhàn)斗里成長》;河北梆子《血淚仇》、《五老栓報仇》;歌劇《不要殺他》等不同劇種劇目的演出,到新中國成立時,歷經(jīng)近10年的打磨和演出實踐,她已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演員。
新中國成立前夕,“東北電影制片廠”準備將歌劇《白毛女》改編后拍成電影,1949年底1950年初,導演王濱和水華開始選演員。在女主角“喜兒”的挑選上,倆人可謂頗費了一番周折,他們要求,這個女演員,不僅年齡、家庭生活要與角色接近,而且要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和一定的表演經(jīng)驗。這在當年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經(jīng)遴選,最終認為田華最符合條件,決定由她出演“喜兒”一角。
這是田華第一次拍電影,接到參演通知的那一刻,她興奮不已,但很快又冷靜下來,暗暗告誡自己:“電影與戲劇表演畢竟不同,既然導演信任我,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竭盡全力把角色塑造好!圓滿完成任務!”正是憑著這樣一種樸實的信念,1950年正式進入劇組后,田華除了認真參加組里安排的分鏡頭劇本討論外,一頭扎進電影知識的海洋,勤奮學習電影的表演和拍攝,與此同時,還虛心向扮演大春的李百萬、扮演王大嬸的胡朋、扮演黃世仁的陳強等老演員學習,不懂就問,虛心求教,沒多久便掌握了電影拍攝的基本知識和表演要求。此后為了進一步接近角色,田華又在導演安排下深入到平山縣一個小山村體驗生活,與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女孩同吃、同住、同勞動,期間她不怕苦、不怕累,把小時候干過的挑水、砍柴、做飯、挖野菜等農(nóng)家活又認認真真干了一遍。由于從小有切身體驗并熟悉解放前農(nóng)村生活情況,田華很快找到了角色的感覺,影片開拍后順利走進“喜兒”的內心世界,根據(jù)劇本要求,把一個善良、純樸、勤勞又有著剛烈性格、不屈精神的農(nóng)家女孩兒塑造的栩栩如生。
1951年《白毛女》拍攝制作完成,一經(jīng)公映,立即在全國引起轟動,首輪放映觀眾即達600余萬,創(chuàng)造了當年影片播放的最高紀錄,不僅在剛從舊社會走出來的觀眾中引起強烈共鳴,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材,也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專家的好評,影片一舉奪得當年文化部優(yōu)秀電影評選一等獎,田華則因成功塑造了“喜兒”一角,獲得了文化部頒發(fā)的金質獎章,從此人們記住了“喜兒”、記住了田華,記住了電影《白毛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電影《白毛女》教育、影響了幾代人,是一部難得的紅色經(jīng)典之作,至今“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依然經(jīng)常在許多中老年人腦海中回蕩。
《白毛女》拍攝完后,田華走進了電影世界,先是進中央戲劇學院干部訓練班深造,后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相繼拍攝了《花好月圓》、《黨的女兒》、《江山多嬌》、《碧海丹心》、《秘密圖紙》、《奴隸的女兒》、《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一大批影片,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個精彩而難忘的銀幕形象。由于演技精湛,為人正直,1983年組織經(jīng)過嚴格考核,任命她擔任了“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團長。上任后,田華以身作則,帶領大家埋頭苦干,很快使演員劇團的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多次受到領導的表揚和嘉獎。
1990年,過花甲之年的田華,在“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團長崗位上工作已7個年頭了。一天,看著自己漸漸變白的頭發(fā),她突然想到:“現(xiàn)在黨和國家正在強調干部隊伍年輕化,今年我已經(jīng)62歲了,應該響應黨的號召,把團長的位置讓給年輕人,讓他們盡早挑大梁!”田華是那種認準了的事情,說干就干的人。于是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她很快向組織提出主動讓賢,離職休養(yǎng)。領導聽完田華的請求,極力挽留她,對于領導的信任,田華非常感激,深表謝意后,她誠懇地對領導說:“我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啦,把職位讓給年輕人,是為黨的事業(yè)著想,離開團長崗位后,作為一名“抗戰(zhàn)”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兵,一名老黨員,我照樣可以不忘初心,繼續(xù)為黨、為社會做貢獻……”領導見田華態(tài)度堅決,最終批準了她的請求。
離休后,田華如其所說,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各種社會活動中,先后擔任了“中國老藝術家藝術團”團長,“關心下一代老藝術家委員會”主任等社會職務,并經(jīng)常參加文化部、中央電視臺等單位組織的各種慰問演出和公益活動——中國文聯(lián)主辦的“送歡樂、下基層”活動她積極參與;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到全國各地的慰問演出她有請必到;“百縣千村萬場”大型公益放映活動中留下過她的身影……田華說:“廣大人民群眾是藝術的母親,我們老文藝工作者雖然年紀大了,但仍然要深入到到生活中去,深入到到群眾中去,給他們送精神食糧、送去歡樂、送去黨的關懷和溫暖!”
在離休后的眾多社會活動中,田華投入精力最大、付出最多的要數(shù)關心下一代工作。加入“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后,隨著參加相關活動的增多,田華逐漸對“關工委”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基本工作目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認為對下一代的關心,除了思想道德素質、健康素質外,科學文化素質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于是1996年她萌生了把幾十年積累的藝術財富傳授給年輕人的想法。怎樣才能實現(xiàn)這個心愿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認真思考,田華決定辦一所藝術學校,一來為有文藝細胞的青少年提供一個系統(tǒng)學習的機會,二來為青少年搭建一個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平臺。
田華將自己這個想法和親朋好友們一說,沒想到立即遭到大家反對。原因是不久前她參加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江西老區(qū)遂川縣進慰問演出時,由于過度勞累,突然患上急性肺炎,高燒不退,但她不肯休息,仍堅持演出,結果剛完成任務便昏迷過去,被抬上飛機送回北京住進了醫(yī)院。親朋好友們勸紛紛她:“辦學談何容易,涉及的問題方方面面,您一個年近七旬、忙了大半輩子的人怎能承受得了,再說您身體也不好,還是好好休息吧!”大家的關心,田華心中清楚,除了感激外她也不多說什么,依然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經(jīng)過數(shù)月緊張籌備,1996年9月,在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一所以她的名字命名,并由她親自擔任校長的“田華藝術學?!苯K于成立了,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王兆國應邀擔任了名譽校長。
辦一所學校不難,但辦一所好學校很難。田華深諳這個道理,于是從辦學那天起,她就全身心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從學校的教學設施建設、器材購置,學生伙食安排,到教學進度設計、教學質量要求,以及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事必躬親。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她親自到“北京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聘請老藝術家、老教授來授課;每年新生一入學,她都要親自給孩子們上一堂德育課,告訴他們學藝要先學做人;每次考試前,她都會搬到學校住,為孩子們減壓;每逢節(jié)日,她怕孩子們想家,顧不上自己的三個孫子,總要來到學校和孩子們一起會餐、聯(lián)歡……正是這種嘔心瀝血的努力,“田華藝術學?!痹睫k越好,二十年來,不僅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文藝人才新苗,還形成了中等教育、短期培訓相結合的辦學格局,成為全國同等規(guī)模藝術學校中的佼佼者。
除了辦學外,田華對下一代的關心還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凡對青少年有益的活動她都積極參加,“中國民族文化促進會”組織幫大山里貧困孩子上學的“山花工程”,她擔任“愛心大使”,竭誠幫山里孩子爭取企業(yè)贊助;老同志們到太行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區(qū)為孩子們捐獻圖書,她是隊伍中的一員,每到一地她都會告訴孩子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當中國人壽慈善基金會為紀念汶川地震主辦“晨光里的孩子——汶川地震孤兒攝影展”,她親臨現(xiàn)場,鼓勵孩子們堅強面對生活;不久前,她又出現(xiàn)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全國少年兒童電影才藝展示活動頒獎典禮”現(xiàn)場,為獲獎的孩子們送上美好的祝愿……多年來田華一直這樣無私的奉獻著,她的奉獻不僅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贊譽,也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認可,她曾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lián)理事、中國影協(xié)理事,獲得了“中國榜樣公益愛心大使”以及百花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等一系列光榮稱號和大獎,其中中組部與國家老齡委授予她的“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是田華晚年最珍惜的獎項之一。
如今,已經(jīng)92歲高齡的田華,依然活躍在各種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公益活動和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她特別喜歡《老兵之歌》中的一句詩——“只要雄心不老,就有無盡的潛能”,經(jīng)常以此激勵自己老有所為,我們相信她一定能再創(chuàng)輝煌!